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根据干旱荒漠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状况的总体特征,明确其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动态变化是农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不定因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处黄河下游的德州市为背景,分析了其耕地资源现状特点、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区域耕地资源态势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对耕地资源供需趋势和保证程度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西安市临潼区自然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在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地区差异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将该区划分为四个经济分区,对不同类型区域采取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 ,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国土资源是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清江流域的国土资源出发 ,分析了清江流域优越的水能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气候资源、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与矿产资源等区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另一方面 ,清江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落后的经济等在一定条件下限制着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提出了清江流域在农业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灾害治理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以期实现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其国土面积、资源储备和战略地位都在西部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场严重退化。正确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承载力,制定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协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也能提高环境自我恢复的重建能力.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只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制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新疆的基本现状出发,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在耦合关系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两者耦合关系的程度及影响机理,分析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在2000-2010年间的动态演变过程,认为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进行,维系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综合开发的基本目标。本文在分析济宁市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区域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质量的优劣无疑应成为评价生活质量是否提高的标准之一.同时,保证资源具有可持续的支撑能力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应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开发现实可行的方法,以用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本文从物质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中介体,针对区域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将环境成本和资源价值体现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方法,并探讨了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区域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选取吉林省抚松县为研究区域,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从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接受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抚松县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09年抚松县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量和能值产出量均呈增加态势,能值投入以本地资源为主,工业产值迅速增加(以林产品为主),而农产品产值持续减少。②抚松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均属于较低水平,工业发展效率很低,居民生活质量不高。③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大,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但是与其他发达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抚松县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仍具有相对优势。据此,提出了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绿色食品、林产品的深加工等增强系统开放性,深入挖掘优势资源的高价值形态,以达到山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昌吉州区域经济开发在新疆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或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做好区域环境保护的规划十分必要。昌吉州在石油勘探开发、土地资源开发中重视生态建设,在保护耕地、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行至有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是四川省科技厅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自然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重点是以四川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国家提出的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规划、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资源信息数据集成、自然科技信息共享等领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这一理论。阐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是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只有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傅威  林涛 《四川环境》2010,29(3):102-109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判断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关系是建立有效协调机制的关键。本文从发展、机理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研究中主要的3类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耦合度定量判断模型(包括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数理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3类模型机理和应用情况的对照分析,总结各自优劣势,并认为具有多情景分析和多方案执行评估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建设进展及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建设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参加生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整理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概括国内主要的工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西北干旱区是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占据全国1/4的面积,资源相对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然而,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较为复杂,矛盾突出,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生态环境赖以形成的地质历史出发,分析了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及现存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开展生态旅游最适宜的场所,也是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区域。近年来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草原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与生态旅游资源本底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源补偿的难点:补偿标准如何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证国家资源需求的同时实现资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着的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首先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好各方在资源开发上的利益分配问题,尤其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地区的合理述求,加快推进资源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富裕一方百姓"的多赢目标,才能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环境保护,并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广大基层环保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是实现“双赢”的前提。合理利用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它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资源;但如果不顾及区域环境承载力这个极限,盲目建设过多耗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