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大家都知道,秸秆、树木等埋进地层深处,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变化,形成了石油、天然气、煤炭。那么能不能利用先进技术,将如今"烫手山芋"的秸秆瞬间变成石油等能源呢?日前,记者跟随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实地走访获悉,一吨秸秆就能还你半吨燃油,还能研制成液化气,而"罐装秸秆液化气"即将面世。一吨秸秆半吨燃油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研究和推广循环经济的社会组织,多年来,为在安徽省和全国推行循环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张国庆说:"海安每年产生秸秆约60万吨,除机械还田外,还剩余约30万吨,如果能把这部分秸秆有效利用,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秋收开镰收割,江苏省南通绿源公司董事长张国庆特别忙碌,在开发区征地20亩,新扩建8000平方米秸秆贮藏厂房;建好大公北凌50吨秸秆蒸气供应站;还要筹集600万元现金上门收购农民的稻草。2002年,张国庆承包了几家公司的锅炉,从事秸秆能源化利用。煤炭涨价供不应求,而农村中,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挣钱,农忙季节许多在家务农人将本可以作为燃料的农作物废弃秸秆焚烧,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焚烧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去公众对其负面影响认识不足,随着近些年雾霾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痛点,秸秆焚烧更沦为了众矢之的,全国各地打响了"疏堵结合"攻坚战。时光回溯到2011年,郑州、绵阳、襄阳、南通等市多个机场都因秸秆焚烧导致航班延误。因焚烧秸秆导致惨烈车祸发生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端。同年9月3日,张惠妹成都演唱会在成都体育中心举行。由于当时稻谷都已收割完毕,四川广汉等地因秸秆焚烧而"狼烟四起",浓烟弥漫在蓉城上空,兴致勃勃地去体育中心观看张惠妹成都演唱  相似文献   

4.
<正>芳香疗枕、养生香包、土壤调理剂、花卉专用肥、烧烤炭、壁炉炭……博览会是观察科技、产品以及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窗口。6月5日至6日,以"发展秸秆产业,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7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这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秸秆产业盛宴中,秸秆犹如魔术一般,上演了七十二般变化。  相似文献   

5.
各省     
<正>天津:全面实施"禁烧令"3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开始正式实施。《决定》明确,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逐步完善农作物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多元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傅蔚冈 《环境教育》2014,(11):19-19
正"最近南京空气污染,天空蜡黄是因为大面积焚烧秸秆所致。"近日,南京市环保局针对市民投诉空气质量差时这样回答道。这一解释得到了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东教授的支持:秸秆焚烧,再遇上极端气候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是导致多市空气质量大滑坡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南京一地的情况。根据环保专家介绍,最近几年,四川、湖北、江苏等地春收或秋收,都会出现短暂的阴霾天。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焚烧秸秆。为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你们好!每到"三秋"和"三夏"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把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这样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极易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公路两侧焚烧秸秆,严重影响了机动车行驶的安全,交通事故频发,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现在,"三秋大忙"已经开始,各地纷纷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召开秸秆禁烧会议,因此,如何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题,是我们当务之急。据初步分析,农民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一是收割机在收割时为方便作业,节约成本,往往留茬较高,不利于下一季的耕作;  相似文献   

8.
<正>"谁烧一分田,罚款一千元""谁点一把火,谁进派出所",层层包保,搞"人海战术"死看硬守,秸秆禁烧的宣传车毎10分钟一辆,路边的宣传条幅一幅连一幅形成上百公里的接力赛……这是不少地方经常复制上演的秸秆禁烧时的工作图谱。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秸秆禁烧战中,摆在人们面前的同样一个问题就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路到底有多远,我们何时才能走出秸秆禁烧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正>据环保部2015年10月18日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共86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个,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最多的省份为山东、河南、辽宁,均超过100个,火点强度最高的是辽宁、山西、山东。辽宁秸秆焚烧高峰期即将到来,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我国东北地区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形势将更为严峻。那么,为什么农民要冒险焚烧秸秆?  相似文献   

10.
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对提高食物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山西省夏县的秸秆利用途径,对该县秸秆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县作为典型的"小麦-玉米"二熟农作区,秸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小麦秸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饲料和还田,玉米秸秆则主要用于饲料和弃置堆放.这种利用方式与造纸业发展、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气候特点有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敏  董辉 《环境教育》2014,(11):51-51
正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富民增收工程,目前已形成秸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产业链。用秸秆编织的草帘、草绳、草袋、草包等产品销往山东、安徽、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蔬菜主产区,既杜绝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又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条"。图为11月5日,东海县青湖镇东丰墩村草帘加工基地内,工人正在用机器编制秸秆与整理堆放草帘。  相似文献   

12.
不了了之     
小满、芒种之间,颗粒归仓之后,江淮等地焚烧秸秆成风、成害。油菜、小麦收割完毕,农家对于遗落田野的秸秆,过去常用作生火做饭或盖房、编席,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用不着秸秆了。转化成工业产品原料吧,一是交通不便,运输麻烦; 二是收拢较慢,延误农时;三是价格不高,懒于折腾。多数一烧了之,化灰烬作肥,于是乎,火光冲天,浓烟弥漫,空气污染,交  相似文献   

13.
正滁州市是安徽省农业大市,农业耕地面积1060万亩,农业人口370万,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人均耕地(农民)2.8亩,年生产粮食79亿斤。2017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秸秆资源"五化"利用,制定并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5%的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秸秆综  相似文献   

14.
欧阳辉 《环境教育》2014,(9):101-103
正 安徽皖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是由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全资子公司,皖能环保公司专业从事垃圾。秸秆、废渣、污泥等环保发电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按照安徽省政府部署和皖能集团"大能源、大项目、大重组、大开放"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16,(7)
我国秸秆资源量大、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5种利用方式。总体上看,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部分成熟的技术有待推广;未被有效利用的秸秆仍占一定比重,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虽然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出台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秸秆利用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误区,利用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设计,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秸秆收储运体系不畅;核心技术不成熟,已有技术有待推广等问题。因此,需要正确定位秸秆资源,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秸秆工业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提高秸秆利用规模化、工业化和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夏收季节,当人们在分享颗粒归仓的喜悦时,秸秆成了丰收后的一大烦恼。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安徽,近年来一直在与秸秆缠斗,然而,这场战役打了这么多年,安徽每年在全国地图上仍然是一片"火红"。2013年焚烧火点数更是列全国第一。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打赢今年的秸秆禁烧战。安徽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烧令",与此同时,安徽财政也掏出真金白银,核定全年奖补资金15.6亿元。"一手蜜糖一手大棒"的目的是通过疏堵结合,以禁烧倒逼秸秆的综合利用,力争打个翻身仗。  相似文献   

17.
<正>曾几何时,秸秆像瓦一样为人们遮风挡雨,像煤一样奉献热量。然而,近年来,秸秆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秸秆成了人们眼中没用的废物,其出路问题更成了人们纠结的一大痛点。秸秆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实践给出了答案,堵疏结合,以疏为主,走产业化之路,是破解秸秆禁烧困局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红袖章"值守在禁烧的前沿阵地;"陆战队"活跃在禁烧的田间地头;大学生村官抢占禁烧"制高点";夕阳红宣传队唱响"禁烧之歌"。东海秸秆禁烧不留死角。  相似文献   

19.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意义重大。本文对陕西省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秸秆在一般人的眼中就是废弃物,而在淘金者的眼中却全身都是宝。在宿州市的田间地头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秸秆淘金者,他们深耕农业,在与秸秆的长期对话中,用智慧和汗水取得了秸秆变废为宝的真经。李雷:保护环境捡回另一半农业在秸秆综合利用圈子里,安徽立腾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雷是个网红式的人物。在他看来秸秆浑身都是宝,利用好秸秆便是保护环境,捡回另一半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