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回复李成钢先生: 昨天看到沈梅编辑转来李庆钢先生给我的回复,非常高兴。五月份我就看到了李先生发表在《现代职业安全》第5期上的《化学品运输:六项注意》一文,觉得其中有点“疑义”,需要探讨与商榷,于是给杂志社发了一个“伊妹儿”。编辑们非常认真,把我的“伊妹儿”转给李庆钢先生。庆钢先生也非常认真,写一封长信,做了仔细的说明。天下难事都怕认真。大家全认真起来,杂志一定会办得红火,安全生产也一定大有希望。凑巧前几天一位年轻的朋友拿来两篇文章找我:“同一个问题,两种做法完全相反,我信谁的?”一篇是浙江省巨化集团陶弘的文章,标题《巨化集团强化危险品运输安全》。文章说“罐车装车应留有足够的膨胀空间,……特别是对比重小于1的液体危险货物灌装时应留有8%以上膨胀空间。”(见《化工安全与环境》2003.27期)另一篇就是李庆钢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拐杖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莆田市秀屿交警大队表扬了10位优秀驾驶员,其中有位女驾驶员詹碧钗,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初次见到她,当笔者要她谈谈开车的经验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开好安全车,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就谈些我以前学艺不精所遇到的几起‘小事故’,供同行交流,希望共同开好平安车。”  相似文献   

4.
从抵美的第一天起,我面对不息的车流时,这些数量庞大、花样翻新、速度惊人的车辆并没有怎么刺激我的视觉,反倒是另一种“车”——电动轮椅——让我感觉更新奇。 第一次见到电动轮椅,是在逛商店时,一辆小车拐到我面前:它与国内的轮椅相似,却依靠电力驱动,车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操纵轮椅扶手上的摇杆,控制着小车的速度和方向,一位中年男子不紧不慢地和她并排而“行”,觉得很是新鲜。  相似文献   

5.
1996年5月8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一螺帽厂内发生了一起触目惊心的工伤事故:一位江西籍女工梁家梅的整个头皮被一台攻丝机卷了进去。受伤者在一声惨叫声中,昏死了过去。梁家梅受伤近4个月后,龙湾公安分局两位好心的民警杨晓敏、陈胜武将她写的一份“诉状”送到了笔者手上。随材料附着她伤后拍摄的照片。当时,我无法用言语描述第一眼看到照片时的感受。只记得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悲哀。当得知这一事件过去这么长时间仍没有得到合理公正的解决后,心中不免对她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当天上午,笔者使约市经济电视台的记者方海一起前…  相似文献   

6.
记住朋友们     
龙建华 《劳动保护》2008,(10):102-103
来到《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对她的了解是从第一次在会议室看到“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八字宗旨”开始的。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在广告部工作,4年来,我同所有关心、信任《劳动保护》杂志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们当中有与《劳动保护》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7.
小文是本市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前台点餐员,时薪只有4.5元.一天干满8小时才30几块钱.而且这份工作既无挑战性又很繁琐劳累,更谈不上乐趣了。但是,小文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谈起她的工作、她的老板和公司来却是十分的热情。她这样向人们解释:”其实我喜欢的是,老板对我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他经常在大家面前赞扬我。在上半年,我已经两次被评选为“月度工作明星”了。只要到我们餐厅去就餐,都可以看到墙上贴着我戴奖章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笑对人生     
有一位年轻的喜剧演员,慕名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喜剧大师。他虔诚地问:“我如何才能够使自己的表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呢?”听了之后,那位大师微笑着问:“你会笑吗?如果你会笑,那你肯定没有问题。”在这句听似答非所问的普通话语里面,是否包含着一个深邃的人生哲理呢?笑对人生,是一种坦然、豁达和真诚的生活姿态。有这么一个童话:有一个小女孩,因为面容长的丑陋,她内心非常自卑,别人很少能够从她脸上见到笑容。幸福女神决定帮助这个小女孩,使她快乐起来。于是,幸福女神就带她去参观两座玫瑰庄园。当她们走进第一座玫瑰庄园时,里面阳光明媚,鸟语花…  相似文献   

9.
笔随心动     
面对人生的有些场景,心会不禁震颤。一天上午,江南春雨正淅淅沥沥,我撑伞踱过湿漉漉操坪,备勤室的战友朝我喊: “喂,有空吧,跟我们出趟警,死人啦!”那是我亲临现场的“处女航”。其意义就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心路历程,是一次心灵洗礼。亲临现场,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如此真切而又完整地包裹着我时,心开始颤栗。死者是一位临产孕妇,载满厚重青砖的拖拉机右后轮恰恰从她高高隆起的腹部碾过。遍地的血、弥漫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不大,但使用砂轮的班组较多,一年总有几人在使用砂轮时被铁末打伤眼睛。带着这个问题,我到班组了解情况。有一次走到钳工组,发现小陈操作的一台砂轮上没有防护罩,就立即对她说:“小陈,这台砂轮没有防护罩,不能用。”小陈却说:“我为了磨起来方便,把防护罩拆了,也快磨好了”。这时,我非常严肃地对她说:“小陈,这样不安全,快停下来,万一……”话未讲完,一颗铁末飞入她的左眼,我随即停了砂轮,送她到卫生所,费了很长时间,才把铁末洗出来。 第二天下午安全活动的时候,电气检修组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在会上,我和大家一起重温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关…  相似文献   

11.
每当翻开车间的“材料领取记帐薄”时,总会看到我班节约的新记录。看着它,同志们都称赞李海琴老师傅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也不禁想起一副手套对我的教育……。 一天,我和李师傅一起往厂里走,半路上,我顺手将一副已经磨破了的手套扔在地上,李师傅看到后笑着瞅了我一眼,把它拣了起来,当时我想;她拣这些破手套可能有别的用处吧,也就没在意。第二天一早,正当我准备去工地时,李师傅把一副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手套递给了我,我仔细一看,上面多了一块补钉,“这不正是我昨天扔掉的那副旧手套吗?”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起来,心里很不平静。、一副旧手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看到老王铁青着脸走进家门 ,陈大妈知道老伴心里定然有不畅快的事儿。“回来啦!”她一边打着招呼 ,一边赶紧打来热水 ,递上毛巾 ,好让老伴洗去脸上的晦气。老王不会抽烟 ,就是有点馋酒 ,每晚5两白酒可是雷打不动的惯例。老王洗脸时 ,陈大妈端上了热气腾腾的下酒菜 ,特意拿出女婿中秋节孝敬老丈人的“五粮液”。老王把它视若珍品 ,还没舍得喝。“啥事?值得生这么大的闷气 ,先喝两杯 ,消消气。”说着陈大妈给老伴满满斟上一杯。老王猛喝两杯 ,心中的怒气再也憋不住了。“我老王进厂的时候 ,那小子还穿开裆裤呢。”“究竟啥事啊?”“啥事?…  相似文献   

13.
自责     
我戴着“安全第一”的袖标在大冲车间里走着。作为一个安全员,我每天都要到各车间转一转,看是否有人违章作业。当我经过晓金开的那台大冲床时,她停下车,神秘地冲我招招手,我走了过去。 晓金是我们车间的才女,能歌善舞,还画一笔好画。她看我走近了,就用棉纱擦擦手,从衣袋里掏出张照片:“哎,你看看,怎么样?”她口气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夸耀和满意。照片上是个美发小伙子,两只眼睛明亮而深沉,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挺帅的。”我称赞道。“什么时候认识的。”“认识一个多月了。他是美院教国画的老师。”说着,她把照片放回口袋里,又开动了冲床。…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靖江供电公司财务部会计郭晓阳被评为“爱心标兵”,她八年不间断地资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龚佳玲。每到新学期,她就会准时为她缴纳学费,带她上街购置学习、生活用品,并及时将换季衣物送到她手上。当人们问她为什么持之以恒地资助贫困学生时.郭晓阳平静地道出心声:“我只是众多爱心助学人中的一员,希望我的爱能让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受一点磨难。”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张颖牢牢盯着后视镜,慢慢地将她的银灰色标致小跑车倒进车位。一对同学从她身边经过,她镇定自若地打个了招呼。 两年前,同样是在这个车位,张颖又急又尴尬,因为有两个同学正贴着她那辆旧普桑的车窗聊天,她怕他们看到。 张颖说:“那个时候,车子一开进学校大门,我就后脑发凉,觉得自己像是偷了辆车在开。” 2000年,张颖已在读大四。因为学校太偏僻,去哪都不方便,出于新司机的手痒难耐,她没有多考虑便  相似文献   

16.
接触了很多安全工作者,但很少见到女性,对于女安全员便充满了好奇。巧得很,在安全文化网上居然认识了这样一个女安全员,她叫莫莉静。莫莉静,名字让人感觉清新宁静,一接电话,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你就叫我阿莫吧!”她的开朗健谈,让我这个记者一开始反而显得生涩了。阿莫,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元器件车间一位普通的安全员。“就这样,我成了安全员” 2000年,阿莫高中毕业,只身从广西来到广东,进入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元器件车间,在流水线上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相似文献   

17.
<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神医叫“扁鹊”。一次,魏国君问扁鹊:“你们三兄弟,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位是最好的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劳动保护》创刊以来.我和她相伴相行20多年了.她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用“卷首语”、“专稿”、“报道”的形式。向我们及时传达了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的声音。给我们送来了亲切的关怀:她用“管理经验”、“工作研究”、“基层的报告”、“班组园地”等栏目章.为我们提供了兄弟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的宝贵经验;她用“警钟篇”、“法制经纬”、“江苏各地”的章为我们一次次敲响了安全警钟。让我们引以为镜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行车三厂四车间生产自行车叶子板装饰件,有落料、成型、切口3道工序。在切口时,工人把浸过油的,只有钢笔尖那么小的工件伸到模具下去切,稍一大意,手指就会被模具冲断。仅1979年,就有3名工人手指被冲伤,有个老师傅的手连续两次受伤。 看到工人的手常被冲伤,车间女技术员薛珍心里很不安,感到自己没尽到责任。她下决心消灭这个“老虎口”。经过反复研究,她发现,如果能改变落料的形状,就能省去切口工序,从根本上解决伤手问题。她抓紧业余时间,查资料,看图纸,一次又一次地设计新的落料图形。但成型后,总不合要求,不是畚箕形就是橄榄形,总成…  相似文献   

20.
上海吴淞水泥厂最近举办了一次遵章守纪照片展览,展出了46张照片。这些照片是该厂厂长和两名干部在一次检查夜班工人劳动纪律时拍摄的,其中1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认真遵章操作的情景;另3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睡大觉、玩忽职守、违章操作等混乱现象.这次展览对大家教育很深刻。烧成车间、制成车间的领导干部看到照片中上班睡觉的有本车间的职工,深感自己没有把教育工作做好。有的工人看了照片说:“上班时劳动纪律这么松,哪能保证安全生产呢!”还有个青工说:“过去我认为上班打瞌睡没关系,看了照片上这种乱糟糟的情景,使我认识到今后上班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