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3,(1):5-5
去年10月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方案规定,今后我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方案指出,在未来几年,像利用垃圾填埋气体发电这样的可再生环保产业是我国优先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欢迎外资企业到我国兴建垃圾处理场。对于前来投资办厂的外资企业,我国政府还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税收、发电入网、银行贷款等方面都享有减免和优先的待遇。这意味着无论外资还民资,进入垃圾处理产业都受到鼓励。因此,方案出台后,立即受到各方关注。除署名文章外,本期“特别策划”内容皆摘自“促进中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国家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大多采用卫生填埋,真正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寥寥无几,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个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成后,由于垃圾分选技术关键设备没能解决,导致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投资浪费.工程采用分选、厌氧发酵、复合肥制造、沼气发电综合处理系统处理城市垃圾,并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分选技术与设备,实现了垃圾资源化,为城市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绿色信息     
《环境》2002,(12)
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委10月24日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国家行动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资源估算;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与管理经验;我国3个示范城市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政策、技术、融资等情况介绍,以及促进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市场化、垃圾处理资源化的建议等。据悉,“九五”期间我国年垃圾生产量为1.40亿吨,处理率为63%,但是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的不到10%,我国大中城市近千座垃圾填埋场中,有约90%仍然是简易的堆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我国城市垃圾排放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9%。城市垃圾处理也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原本脆弱的环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项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和管理的服务对策:固体废弃物管理服务体系应以创造就业、削减贫困和公众参与为目标;社会文化层面鼓励资源的高效利用,强调废弃物减量和循环利用;城乡结合促进物质循环;探索固体废弃物填埋的有效替代途径;倡导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城市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垃圾,这给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处理城市固体垃圾时,有焚烧法、堆肥法以及土地填埋法等等方法可供选择,在这些处理方法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的当属土地填埋法,然而就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来看,土地填埋法仍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方式选择。文章先就垃圾填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的原理及理论框架,采用eBalance软件对成都市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两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单项环境影响小于垃圾填埋,但从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综合指标考虑,则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优于垃圾焚烧。该结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MSW)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几个主要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情况,同时重点描述了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堆肥和填埋这两种方法是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最适合国情的垃圾处理方式,在部分发达的城市也可以大力发展焚烧处理,实现垃圾处理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的调研分析,探讨了城市垃圾现状处置方式,并积极讨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采用卫生填埋,因为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是既简单又经济的垃圾处理方式,而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垃圾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渗滤液,渗滤液是一种很难处理的液体,并且对周围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与其特点,对渗滤液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主要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处理方式,但均有其缺陷。针对国情,提出了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以及采取综合处理方式来缓解我国垃圾问题的措施,这也是未来我国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