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增加4.87%。林地减少2.25%。草地减少0.03%.水域减少1.32%.湿地增加0.5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减少3.21%。未利用地减少8.83%;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表现为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1463.6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467.36亿元。净增加值为3.69亿元,增幅为0.25%;其增加值并非因耕地面积增大所产生.而是个别旗县的大面积沙荒地得到有效治理所致。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基于“3S”技术的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具体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将监测与评价指标应用于规划和政策制定,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论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介绍了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江苏省生态环境区域分异规律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提出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一种定量方法: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0~100尺度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作为量度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大小。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RIn)和环境污染分指数(EPI)来计算。根据ESI数值和RECI与EPI的关系。可以判断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和主要来源。该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评价中国工韭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现状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直观性。同时原理筒单。计算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众多要素,同时又需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格局。层次分析法在多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GIS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首先,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江苏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整体较差,良好等级的区域仅占4.25%,较差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60%;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为脆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地貌状况和地面组成物质的脆弱性以及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人为因素:土地的过度垦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场的过度放牧等,提出了改善该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对策。结果表明,科学利用与发展林草植被,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合理利用土地、重视干旱河谷的治理、聚落的重建与迁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既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又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最终使该区甚至整个川西地区的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腹地5个区县为研究区,以1988、2000、2010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数据,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从区域尺度、乡镇尺度分析三峡库区腹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27a间,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状况呈现波动性演变,2000年以前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在恶化,而2000年以后侵蚀状况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2)在乡镇尺度上,进一步分异,出现4种演变类型:持续性变好、持续性变差、波动性变好、波动性变差;主体演变类型与整体大体一致,但在云阳县和长江沿岸存在与整体相反的演变类型;(3)侵蚀状况始终严重或持续性变差的12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区域,而波动性变差的24个乡镇为治理的次重点区域。研究结果有助于该区域水土流失的精准治理。 关键词: 土壤侵蚀演变;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多尺度研究;三峡库区腹地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区域性的土地利用问题非常突出。探讨热点区域土地质量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土地整治、管理和规划等实践活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土地综合质量的概念,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禀赋、利用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除吴江市,苏州市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指数均较低且有着恶化的趋势,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苏州市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冲突,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排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这一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做了定量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即巢湖流域总体以及分区合肥市、六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4级,分区巢湖市为5级。研究表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全球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岷江上游因地质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灵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证据权重法(WOE)进行滑坡脆弱性评价,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水力侵蚀、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空间叠加分析;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在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均以轻微度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0.43%、71.89%、75.55%;各生态环境主题脆弱性综合分析表明,54.70%的区域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面临两种及以上环境问题的区域占15.43%,同时面临三种环境问题的占1.35%。研究结果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子,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持续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了解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乃至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阐述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岸线变迁、入海营养盐和悬浮物及沉积物等物质通量变化、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海岸带区域乃至整个全球C、N等物质总循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简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环境效应影响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矿搬迁环境压力降低,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防控得当,库区及上游生态恢复加速,库底清理清漂彻底,媒介生物密度下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鉴于库区“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滞后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从管理、技术与经济三方面对三峡水库运行管理期内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并对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当前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略。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cting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land us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s som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se influenc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earth. Taking Chuz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y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uild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make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huzhou City from 1974 to 1995.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the analysed period, Chuzhou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markedly, having undergone two transformation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from 1974 to 1995 increased as a whole, while from 1996 to 2004,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decreased year-on-year. These change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s in better ecological effects. Finally, we propos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measure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Acting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land us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s som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se influenc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earth. Taking Chuz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y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uild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make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huzhou City from 1974 to 1995.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the analysed period, Chuzhou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markedly, having undergone two transformation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from 1974 to 1995 increased as a whole, while from 1996 to 2004,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decreased year-on-year. These change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s in better ecological effects. Finally, we propos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measure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