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江西盛源盆地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的长石矿物特征为: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结构和交代净边结构,基质中存在大量的斜长石微晶,且在电子探针下研究发现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具有钾长石环边的矿物学特点,为此类火山岩归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提供了矿物学证据。通过对长石矿物组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成因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钾长石按 Al/Si 的有序度是从单斜晶系向三斜晶系变化的。戈尔德施密特(Goldsmith)和拉维斯(Laves,1954)用 X 射线研究了透长石与最大微斜长石之间的中间矿物的构造。他们论述了关于三斜度和双晶晶域大小的问题,认为正长石系由非常小的晶域构成的,其幅度和有序度一起变化。从单斜晶系开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言 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几个斑岩型矿床的薄片鉴定中,越来越感到“次生钾长石”这个术语过于简单化。事实上,原生侵入体中的斜长石显示出若干进化蚀变阶段。首先是出现钠长石的一些结构变种,然后是钠长石-正长石系列的碱性长石,最后是正长石本身。在所研究的斑岩体系中,以钠长石和碱性长石形式出现的蚀变广泛分布,而真正的次生正长石则不大常见。在中长石-奥长石斑晶中,比较普遍地发育有典型的钠长石交代长石。这种  相似文献   

4.
艾-达什瓦湖深成侵入体位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构造区安大略省西北部,为一方辉安山岩套富锶长英质侵入体。较深部的Ca-Na-Cl型地下盐水的~(87)Sr/~(86)Sr比值的变化范围较窄,在0.7057~0.7070之间,与斜长石的~(87)Sr/~(86)Sr比值类似,但不同于钾长石、黑云母和全岩的~(87)Sr/~(86)Sr比值。这表明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斜长石与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裂隙矿物石膏和方解石有相似的~(87)Sr/~(86)Sr比值,说明这两种矿物是由类似于现存深部地下水溶液晶出的。浅层Ca-HCO_3型地下淡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较大(0.7065~0.7228),表明它们来自上覆土壤中的矿物。该地下盐水的研究结果与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是一致的,表明斜长石比其他硅盐酸造岩矿物溶解得快。这些结果可用来研究大多数位于硅酸盐母岩中的卤水。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套长石是指 K 长石被斜长石所包围或者相反。它们通常是浅成和半深成花岗岩及安粗至流纹质火山岩的成分。对于火成岩中的套长石已提出四种成因:附生(Tuttle 和 Bowen,1958),出溶(Gates,1953),交代(McDowell,1978)和熔蚀(Stull,1978)。每一种成因意味着有一个不同的岩浆史。因此,套长石的鉴定和正确解释,对了解岩浆作用是至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引言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薄片中鉴定低温和高温斜长石C轴结品学方位和双晶律的新的光学方法。 在垂直斜长石的(010)切面中,消光角随切面的结晶学方位而变化,并具有一极大值和一极小值。这些值是各种斜长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地矿局攀西裂谷队在对“攀西裂谷带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产的控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于康定杂岩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南方至今无麻粒岩分布的空白,並为进一步探索本区是否存在太古代高级变质地质体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该区的麻粒岩主要为二辉麻粒岩,遭受混合作用后演化为角闪二辉混合片麻岩。在这两种岩石中见有两种类型的斜长石:一种为白色细粒,粒径0.2—0.5mm;另一种为红色中粗粒,粒径2—5mm。在这二者之间无过渡现象。对于斜长石的红化有“风化说”、“钾长石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流沙山金(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沙山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发现的一处金 (钼 )矿床。金 (钼 )矿化主要在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内呈大脉细脉和线脉产出 ,其空间展布形态受一系列环状断裂带控制。金 (钼 )矿体多为环状到半环状透镜体 ,局部地段为扁豆群和楔状体。矿石的金属矿物有辉钼矿、白钨矿、辉铋矿、黄铜矿、黄铁矿、钼钙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 ,其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2 6 0±10 )× 10 6a。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钾化 (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 ,次为绢英岩化和青盘岩化。本文重点研究了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类岩相学和岩石化学 ,阐述了金 (钼 )矿床的矿化特征 ,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在对比流沙山金 (钼 )矿床与国内外经典性斑岩型金属矿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将流沙山 (钼 )矿床确定为深成岩型斑岩金 (钼 )矿床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通常被看作是岩浆系列岩石的端员,它或在结晶分异作用过程中产生,或在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成分的共结物的熔化过程中产生。第一种说法的根据是,在自然界可以看到从玄武岩—安山岩到英安岩—流纹岩成分的在时间下的喷发系列,而第二种说法的依据则是,不曾发现地壳的某些花岗岩岩体与玄武岩或其类似岩石的联系。根据这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淡水湖泊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青藏高原淡水湖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以海拔5 080 m±10 m的打加芒错湖水为研究对象,测试及分析了湖水化学组分,探讨了其主要离子来源、控制因子和湖泊水化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为HCO3-Ca型水;TDS为71.2~199.8 mg·L-1,矿化度低;受地表径流的稀释作用和富铝贫钙的地质背景约束湖区东南部水体的EC、Ca2+和HCO3-浓度均较低.湖水的Na+/(Na++Ca2+)为0.08~0.75,Cl-/(Cl-+HCO3-)为0.11~0.35,Ca/Na值为0.58,Mg/Ca值为0.12,HCO3/Na值为1.46,据Gibbs模型和元素化学计量分析表明,其化学组成主要受硅酸盐岩风化控制.湖区流域参与风化的矿物岩石包括斜长石(钙长石、钠长石)、钾长石、云母、石膏、盐岩等,但以斜长石风化为主,湖水的K/Na值平均为0.059,表明流域钾长石风化程度较低.湖水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石膏等矿物饱和指数(SI)大于0,石盐的SI则小于0,揭示了青藏高原上淡水湖泊演变成咸水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二年是矿物学家们感到稀有的又一个年头,仅有几项贡献可以举述。这里所用的“矿物学”一词实为最广义的用法,它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结晶学叠加在一起。 一九七二年召开了一次长石会议。电子光学研究解决了斜长石的某些疑难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晕色拉长石看来是两种斜长石组成的,这两种斜长石的区别在于相差约10%的钙长石(An)。倍长石中的'Huttenlocher’共生体是由钙长石和拉长石组成的。由一个或两个组分构成的原始钙长石的结  相似文献   

12.
利用钾长石分解副产物制备聚合硫酸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长石分解制钾肥是钾肥制造的一条重要途径。钾长石低温分解制钾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铝副产物。探讨了该含铝副产物用于研制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聚合硫酸铝(PAS)的合成条件,并进行了PAS的污水处理浊度试验和脱色试验。试验表明,以钾长石分解产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聚合硫酸铝是可行的,其除浊性能和脱色效果均较好,为钾长石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钾长石分解制钾肥是钾肥制造的一条重要途径。钾长石低温分解制钾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铝副产物,探讨了该含铝副产物用于研制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PSAS),进行了PSAS的污水处理试验。试验表明,以钾长石分解产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聚合硅酸铝是可行的,其除浊性能优良,经改性后的PSAS脱色效果良好,为钾长石副产物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微斜长石,这种低温下稳定的KAlSi_3O_8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l。Al和Si是有序的,在结晶学上占有特殊的位置(Eailey and-Taylor,1955)。微斜长石双晶借形变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机械剪切作用生长而成。伯吉尔德(Boggild,1911)记述了具三斜晶系外形的无双晶微斜长石的出现呈蔓生状(Cvergrowth)于十字格子状微斜长石之上。十字格  相似文献   

15.
本书叙述了关于铌和钽的络合物,关于温度、压力、溶液成分和pH以及其他因素对相成分和溶液中铌和钽的浓度的高温实验资料。作者根据地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砚察和实验结果描述了某些在成因上相反的钽铌矿化类型(即碱性层状侵入体、碳酸岩、碱性交代岩、锂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等矿床)的模拟实验。最后划分出了影响钽  相似文献   

16.
东溪—南关岭金矿是在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对矿石中钾长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金矿中钾长石主要为冰长石,是部分有序的单斜晶系低温钾长石,说明该矿床不仅成矿温度低,且初始成矿流体富K,成矿过程中存在石英—冰长石—金(银)矿化阶段,钾长石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17.
钾长石是一种主要造岩矿物,自然成为进行K-Ar年龄测定的对象,但实验结果表明其年龄值却比与其共生的黑云母的年轻得多,据认为这是由于钾长石中的Ar容易逸失造成的。因此,要对钾长石中Ar的逸失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整理和介绍了有关钾长石K-Ar年龄研究的情报资料,特别是探讨了钾长石对地热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钾长石提钾后的固体渣,开发双价多功能絮凝剂,研究其除藻性能,实现钾长石的综合利用,为除藻等水处理提供新型药剂。方法利用压力酸浸(PAL)工艺提取固体渣中的铝、铁,通过引入Fe(II)源,制备得到含Fe(II)的双价聚硅硫酸铝铁(PSAFS),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模式藻,研究PSAFS的混凝除藻效果及其与H2O2的耦合效应。结果当硫酸浓度为2.8 mol/kg,固液比为1:3时,在105℃下反应2 h,PAL可提取近100%的铝和85.6%的铁。含Fe(II)的双价聚硅硫酸铝铁新型絮凝剂对于Microcystis aeruginosa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引入Fe(II)可以拓宽絮凝剂应用的p H范围。同时,在H2O2存在时,产品明显增加了藻细胞的失活。结论以钾长石提钾后的固体渣为原料,采用PAL工艺,可绿色经济地制备含Fe(II)的双价PSAFS,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多功能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岩石薄片中的斜长石成分时,⊥(010)晶带切面的消光角法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鉴定图表陈旧,影响了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介绍的这套鉴定图(图1A,B),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辉绿岩的高温高压交代实验及理论计算,研究了洋中脊的热液交代过程。这一交代过程的存在可以从洋中脊的热液化学组成、挖掘到的变质玄武岩样品的化学、矿物学以及陆地上的蛇绿岩露头得到证实。所获结果表明,Mg、Ca、Na的固定反应分别发生在不同的交代条件下。Mg的固定反应发生在海底热液对流圈的下降翼,Ca、Na的固定主要和上升翼有关,其中Ca反应发生于深部,Na反应则位于上升翼近于海底的部位。热液中Ca的迁出,伴随着H~+的产生。减压过程大大地增进了这一反应。和其他含钙交代相相比,绿帘石的稳定性也因此而提高。在热液体系中,绿帘石和斜长石这两个固溶体制约着热液的化学成分和pH值。东太平洋隆起21°N黑烟囱中喷出的热液来自于385—400℃、300—400bar的反应带。只要弄清了盐度的影响、由传导冷却而造成的退变质过程以及混合过程,就可确定所有热液的反应带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