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芳香烃污染物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萤蒽、芘、(艹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萤蒽、苯并芘、(艹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艹屈)、三芳甾烷等系列数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艹屈)等.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情况、不同周围环境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输入、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柴燃烧产物等,不同环境功能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标准样品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6种多环芳烃(芴、菲、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标准样品的研制,系统地介绍了液体介质标准样品的研究、制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及数理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崔学慧  李炳华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08,29(7):1806-1810
为查明苏南太湖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苏南北部(C区)、东北部(W区)和东部(S区)3个地区共采集56组地下水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组分浓度,并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法和分子比例法探寻多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检出的多环芳烃中以3~4苯环组分为主,总多环芳烃浓度最高达32.45μg/L,均值为4.42μg/L.多环芳烃分布具有区域分布特征,高值点多出现在工业区附近.分子比值法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石油源叠加的结果.谱系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 C区各采样井的苯并(k)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W区各采样井的苯并(a)蒽异常浓度控制着该区聚类结果;S区各采样井的苯并(b)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在0.05水平上, C区的荧蒽、苊、亚二氢苊、菲、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680~0.712;W区的苯并(g,h,i)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到达0.724~0.773;S区的亚二氢苊和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9.可以推测出各区所列的这几种多环芳烃组分很可能分别来自于各区内同一类型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地区海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蓟运河、北塘排污河(北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南排污河)和南运河等9条具代表性河流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河流沉积物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荧蒽、芘、菌、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苝、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系列多种单体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荧蒽、芘、菌等;不同河流或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中有机物和烃类污染物含量及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北塘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和南运河有机物和烃类污染物含量较高,海河及津北地区的潮白新河、蓟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有机物和烃类含量较低;津北地区河流沉积物中烷基取代物与多环芳烃母体化合物的相对比值较低,且从上游到下游有增大的趋势,海河、南北排污河、南运河沉积物中该比值相对较高,且从城区河段到下游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河流沉积物中四环芳烃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四环以上芳烃化合物变化比较明显,其中海河、南北排污河及南运河沉积物中四环以上芳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低,津北地区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的相对含量较高.由此推测,城区及津南地区的南北排污河、南运河多环芳烃中石油烃贡献相对较大,津北地区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和永定新河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源贡献相对较小,大气沉降物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象山港多环芳烃(PAHs)在沉积物-海水中的分布特征,于2017年1月对港口9个采样点的沉积物和海水中16种优先控制PAHs进行分析,采用同分异构比值法和逸度方法进行来源分析和扩散行为研究。沉积物中PAHs范围为17.51×10–9~84.41×10–9,主要为高环PAHs,处于轻度污染等级。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高温燃烧源。表层水体、中层水体和底层水体中PAHs范围分别为41.78~105.72 ng/L、41.51~106.34 ng/L和9.18~145.17 ng/L,主要由低环PAHs组成。表层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泄漏和石油燃烧。利用逸度系数判断PAHs扩散行为,萘(Nap)、苊(Ace)和芴(Flo)由沉积物向海水释放;苊烯(Acy)、菲(Phe)、蒽(Ant)和芘(Pyr)在沉积物和海水中处于动态平衡;荧蒽(Flu)、苯并[a]蒽(BaA)、?(Chr)和苯并[b]荧蒽(BbF)主要从海水向沉积物扩散并富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中北部6条河流沉积物样品的粒径、矿物组分和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样品中萘、二氢苊、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等1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析了研究区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和多环芳烃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的淮河南北岸支流沉积物粒径和矿物组分具有不同特征;就PAHs总量来看,北岸支流平均值为313.3ng/g,南岸支流平均为112.8ng/g,差异比较明显,南岸支流沉积物中大多数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都低于北岸支流(蒽和菲除外,二苯并[a,h]蒽未检出);而有机质的含量,南北岸支流总体无明显差异(含量在0.55%至1.83%之间),但单条河流的分布呈沿水流方向自中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嘉兴市城市河网区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环境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10种和16种优控PAHs,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7.32~283.76ng ·L-1和13.05~133.02ng ·L-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3.83ng ·L-1和73.47ng ·L-1;枯水期低环(2环和3环)占比79.18%,丰水期低环占比73.60%;嘉兴市河网区水体多环芳烃污染情况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同分异构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市枯水期和丰水期河网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源为城市面源污染、燃烧源以及交通污染源;Kalf风险熵值法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萘(Nap)、苊烯(Acy)、二氢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a)、芘(Pyr)和苯并[a]蒽(BaA)以及∑PAHs为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丰水期:萘(Nap)、苊烯(Acy)、芴(Flu)、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a]蒽(BaA)、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苯[1,2,3-cd]芘(InP)和苯并[ghi]苝(BghiP)属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AHs为低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而言,嘉兴市河网水体中PAHs生态风险呈中等水平,有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降低河网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背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有机污染评价的区域性环境背景.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背景值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分别为n.d.、n.d.、tr.、0.14、tr.、0.39、0.53、0.19、1.05、1.82、1.41、0.02、2.29、0.53和2.44ng/m3,总量为10.80ng/m3,其来源主要为高等植物排放.  相似文献   

9.
贺光秀  张枝焕  彭旭阳  朱雷  卢另 《环境科学》2011,32(11):3284-3293
采集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环境功能区62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检测样品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目的是揭示表层土壤中此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所检测到的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苯并呋喃(氧芴)、甲基及C2-二苯并呋喃系列,二苯并噻吩(硫芴)、甲基、C2-及C3-二苯并噻吩系列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存在差别,其中工矿企业附近和城区土壤受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污染最为严重,南部地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北部地区.表层土中氧芴系列与芴系列含量、硫芴系列与氧芴系列含量都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层土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及油类燃烧产物和矿物油直接输入等,不同环境功能区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辽东湾PAHs(多环芳烃)在海水-沉积物之间的扩散行为,于2014年5月对辽东湾14个采样点海水和沉积物中的16种PAHs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逸度方法、变异系数、响应系数等统计和计算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海水中ρ(∑PAHs)和沉积物中w(PAHs)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5和0.39,属于中等变异,高分子量PAHs的变异系数高于低分子量PAHs;利用ff(逸度分数)评估PAHs在海水-沉积物间的扩散行为,Nap(萘)、Acp(苊)和Fl(芴)表现出从沉积物向海水释放,沉积物是二次释放源;Ace(二氢苊)、Phe(菲)、An(蒽)、Flu(荧蒽)、Pyr(芘)、BaA(苯并[a]蒽)、Chr(?)在海水-沉积物之间接近平衡状态,5环和6环PAHs则表现出从海水向沉积物沉降富集,沉积物是汇;有机碳和碳黑是影响PAHs在沉积物和海水之间扩散的重要参数.研究显示,7种潜在致癌PAHs[BaA、Chr、BbF(苯并[b]荧蒽)、BkF(苯并[k]荧蒽)、BaP(苯并[a]芘)、InP(茚并[1,2,3-cd]芘)和DbA(二苯并[a,h]蒽)]海水-沉积物之间的扩散行为可能受到陆源排污和海上石油开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碳同位素、气相色谱、色谱 质谱、流体包裹体技术 ,研究了盐城凹陷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 ,并与永安凹陷永 7井凝析油、下扬子海相原油进行了对比。该凝析油碳同位素为 -2 8 8‰~ 3 0 5‰ ,全油色谱中含有一定的长链正构烷烃 ,Pr/Ph为 1 5 6,三环萜烷含量高 ,伽玛蜡烷含量低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9甾烷 >>C2 7甾烷 >C2 8甾烷。石蜡指数、庚烷值表明原油为高成熟凝析油 ,甲基菲指数MPI表明原油为未熟—低熟原油 ,C2 9甾烷 2 0S/ (2 0S+2 0R)值表明原油为成熟原油。这种成熟度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混合作用有关。油气主要充注时间为 6~ 1 5Ma。凝析油的主体可能源于泰州组烃源岩 ,凝析油的形成与蒸发分馏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从定性和绝对定量角度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南斜坡原油、烃源岩可溶物烃类组成进行了详细剖析 ,重点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该区“未熟 低熟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依据最新确认的未熟 低熟油界定标准 ,牛庄洼陷南斜坡八面河等油田原油的定量成熟度参数已达到成熟油的范畴 ;标样定量分析表明 ,原油中粪甾烷、13α ,14α三环萜烷等热稳定性低的生物标志物绝对丰度极低 ;原油C2 9甾烷ααα2 0S/ (S +R)的实际值高于测定值 ,未熟 低熟烃类的混入是导致原油甾烷异构化参数值大幅度降低和热稳定性低化合物检出的根本原因。定性和绝对定量的结合是识别原油成熟度高低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探讨了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的沉积环境。该带原油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正常原油 ,另一种是生物降解油。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正常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 ,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含量低 ,非烃含量高 ;碳同位素表明为典型的湖相Ⅰ Ⅱ有机质生成的原油 ;原油饱和烃具有较低的异戊二稀烃 ,Pr/Ph一般在 1.5左右 ,表现为弱的姥鲛烷优势 ,具有较完整的重排甾烷和新藿烷系列 ,γ蜡烷含量较低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7、C2 8、C2 9甾烷呈“V”字型分布 ,具有较丰富的4 甲基甾烷。原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主要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 ,有机质为水生生物和细菌改造的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 ,为一种以生油为主生气较少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4.
提取荧蒽不同诱导时间的红球菌BAP-1蛋白,应用iTRAQ技术结合LC-MS/MS对差异蛋白进行聚类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荧蒽高效降解菌的蛋白功能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共鉴定到796个差异蛋白(差异倍数为2),其中表达上调的有613个,表达下调的有183个.3个比对组(3d/1d、6d/1d和8d/1d)共同差异表达蛋白为111个(上调56个,下调55个).通过COG、GO富集和pathway富集分析后发现绝大部分差异蛋白参与代谢和能量产生过程.在荧蒽诱导下上调关键蛋白有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合成酶、二磷酸核苷等激酶,还有一些结合蛋白、脱氢酶、核糖体蛋白和趋化性蛋白等;下调显著的是5-甲基四氢蝶酰三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这些蛋白共同组成蛋白互作网络调控荧蒽降解菌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荧蒽(0、0.1、0.5、1.0、2.0和5.0 mg/L)处理后披针舟形藻(Navicula lanceolata)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藻类的生物量以细胞密度表示,测定的主要荧光动力学参数为: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生态毒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阳光中的紫外辐射(UV)能够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毒性. 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年主要优势种之一——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材料,选择2个环的萘,3个环的菲和蒽,4个环的荧蒽和芘5种寡环多环芳烃,在实验室内比较了它们在没有UV辐射和有UV辐射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在没有UV照射下,萘、菲、蒽、荧蒽和芘对中肋骨条藻的72 h EC50值分别比有UV照射下时高约1.9,8.4,13.0,6.5和5.7倍,其中蒽相差的倍数最大.在没有UV照射情况下,5种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荧蒽>芘>蒽>菲>萘;而当系统中加入UV照射后,毒性强度变为荧蒽≈蒽>芘>菲>萘,表明UV照射不仅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也能够改变它们对中肋骨条藻的相对毒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清南宁市污染内河对岸边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规律,选择典型污染河道朝阳溪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与钻探工程手段,采集降雨前、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样品测试,分析了污染河道岸边地下水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荧蒽、芘和六六六(HCHs)的降雨前、后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前、后地下水荧蒽和芘多环芳烃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11、7.98ng/L;HC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5、13.24ng/L;朝阳溪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荧蒽、芘、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和浓度降雨前高于降雨后。有机污染物荧蒽和芘浓度分布随远离朝阳溪的距离增大逐渐升高,而HCHs浓度分布则相反;推测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疏水性较强的荧蒽和芘被含水层中悬浮物和河底沉积物强烈吸附,显示近岸未被检出;然而,疏水性较弱的HCHs则有较高浓度,并形成污染源,导致HCHs历史残留源在含水层的"二次释放"。总体上,降雨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有稀释作用,但局部HCHs有扰动释放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地下水中悬浮物浓度与多环芳烃的荧蒽、芘呈中等程度负相关,而与HCHs则呈极强程度正相关,因此含水层中悬浮物对荧蒽、芘的"过滤效应"比HCHs要高。朝阳溪岸边地下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运移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包气带、含水层结构以及地下水系统补、径、排条件和污染源所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舞阳、襄城凹陷原油及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化分析 ,研究了该区未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判别标志及成因类型。认为盐湖盆地原油具“两高、两低”特征 ,族组成上表现为饱和烃含量较低 ,“非烃 +沥青质”含量较高。正烷烃呈双峰态分布 ,OEP值 >1。具植烷优势 ,Pr/Ph <0 .2 5。萜烷以伽玛蜡烷含量高 ,Tm/Ts >1。脱羟基维生素E普遍存在 ,其分布型式主要有倒“V”字型和不对称“V”字型。根据C2 9甾烷 2 0S/ (2 0S +2 0R) ,C2 9甾烷 ββ/ (ββ +αα) ,C3 2 藿烷 2 2S/ (2 2S +2 2R)等成熟度参数 ,认为原油属于未熟油。伽玛蜡烷、脱羟基维生素E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原油属咸水湖相、盐湖相成因。  相似文献   

19.
Inoculation with effcient microbes had been prov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polluted environ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bandoned site of Beijing Coking Chemical Plant contaminated with high level of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HMW-PAHs) ,a bacterial consortium capable of degrading HMW-PAHs,designated 1-18-1,was enriched and screened from HMW-PAHs contaminated soil.Its degrading ability was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construc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ies(A,B and F) at different transfer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18-1 was able to utilize pyrene,fluoranthene and benzoapyrene as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for growth.The degradation rate of pyrene and fluoranthene reached 82.8%and 96.2%after incubation for 8 days at 30°C,respectively;whil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benzoapyrene was only 65.1%after incubation for 28 days at 30°C. Totally,108,100 and 100 valid c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quenced from the libraries A,B,and F.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all the clo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groups,Bacteroidetes,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 andγ-Proteobacteria.Sequence similarity analyses showed total 39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 in the libraries.The predominant bacterial groups wereα-Proteobacteria(19 OTUs,48.7%) ,γ-Proteobacteria(9 OTUs,23.1%) andβ-Proteobacteria(8 OTUs,20.5%) .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the proportions ofα-Proteobacteria andβ-Proteobacteria increased greatly(from 47%to 93%) ,while γ-Proteobacteria decreased from 32%(library A) to 6%(library F) ;and Bacteroidetes group disappeared in libraries B and F.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对孟氏浮游蓝丝藻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垂直分布与迁移特征进行了模拟,并通过10 L玻璃瓶实验对孟氏浮游蓝丝藻浮力对光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后,表层孟氏浮游蓝丝藻开始向下层迁移,光照8h后,藻丝在深2~3m左右水层形成稳定聚集层;藻丝容易集聚层在光照度为10μmol·(m2·s)-1左右水层,处于该水层上部的藻丝漂浮百分率<50%趋向于沉降,处于该水层下部的藻丝漂浮百分率>50%趋向于漂浮;无光照后,藻丝开始往水体表层聚集,无光照12h后,约20%的藻丝聚集在水体表层,无光照48h后,约50%的藻丝聚集在水体表层;说明浮游蓝丝藻白天主要分布在水体2~3m处,在早晨或连续的阴天后,可能在水体表层形成水华.10 L玻璃瓶实验结果表明,强光照[100μmol·(m2·s)-1]/无光照周期下藻丝漂浮百分率在30%-70%间变化,弱光照[25μmol·(m2·s)-1]/无光照周期下藻丝漂浮百分率在30%-50%间变化,说明强光照[100μmol·(m2·s)-1]/无光照周期下藻丝具有明显的沉降与漂浮特征.1昼夜内,藻细胞蛋白质和伪空胞的变化不明显,糖含量在14%-35%间变化,藻丝的浮力对光照的响应可能通过藻细胞的糖含量变化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