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比格斯沃尔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制造的可移动的拦油装置可用来围拦流出的油。该装置由软管、平板、卷扬机,压缩机和柴油机等组成,在给230米长的软管充气30分钟之后,即可用船铺设。它是专门为港湾入口和用油毡吸油的地方研制的。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对围油栏设计的整体要求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特罗依尔”围油栏系统的预期效果作了验证。报告继续评述了在不同的海浪工况和风速条件下进行海上扩大试验时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所观察得到的结果,并对设计思想中所假设的性能在实践中所体现的程度作了评价。其结论是:围油栏已取得很大成功,并能期望易于对该围油栏进行大批量生产。围油栏性能良好,并能极其满意地便于操作。非充气式围油栏的储运容器是很小的。与围油栏装在一起的集油井看来是以能导致有助于围住浮油的还样一种方式控制着水流通过该系统,不过这一点还有待讨论。在所进行的这些试验中,使用少量试验浮油势必使得通过该装置集油井后部的浮油回收量有所减少,不过一般认为这一点是次要的,因为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回收浮油。围油装置将和回收方法一起作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石油回收国际组织(ORI)正在推广一种专门用来提取石油和油水乳化液中最重的成份的新机械。 由单人操纵的称为Shank 5000重油回收装置的这个系统,每小时回收高粘度油可达30吨。 Shank装置用原设计和改进的链环型输送带与一种灵巧的工艺方法相结合,保证从链环型皮带里压出回收油。该装置由一台双缸气冷柴油机提供动力,在设计和操作方面考虑到通用性,能在水上或陆上,即有可搬性要求的海滩上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4.
开昭56—81110 罔之上域寻 采用氟系溶剂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 用氟系溶剂作为含乳化油的含油废水的处理剂(破乳剂),在防止油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油分。 开声56—161805 日本工业株式会社 油水分离方法及油水分离装置 前处理槽是个开口容器,设有浮子的浮子阀浮游在被处理水的中间,由浮阀将浮游在被处理水面的浮油和水一起抽吸到分离槽中,在分离槽的前半部分有吸油器,该吸油器下部沉没在油水混合物的下半部,吸油器可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5.
为了机械化收集水面的石油,芬兰某公司研制了转鼓式集油器,其作用原理很简单。当金字塔型漏斗翻入水中(图1)水面上的石油压进漏斗的缩面,在里面生成厚的油层,则石油容易与水分离。在集油器转鼓中漏斗沿园周安装,因此,漏斗的进口位于转鼓的园周上,而出口位于转鼓的中心。转鼓旋转时通过装有挡板的漏斗出口,所集的  相似文献   

6.
单点系泊是当前海洋石油常用浮体(FPSO或FSO)的常用系泊形式之一,系泊浮筒是单点系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海上安装一直是海洋工程领域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上各种浮筒安装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的新技术将会是未来系泊浮筒海上安装方法的首选,并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全面介绍,为以后我国海洋石油工程领域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三菱石油公司和埃特茨科公司共同开发了机床等产生的油性切削油分离回收装置。该装置除供使用水溶性润滑油的机床与油溶器内油的分离回收外,还可用于污水处理装置的油水分离槽中浮油的回收。浮油分离回收装置@张济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和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在进行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难免发生石油溢出造成污染海面的事故。为了减少和清除海面油污,保护海洋环境,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和发展海面围油、收集和清除的手段与技术。目前,各类围油栏、撇油器、扫油臂和浮油回收装置已在一些国家的港湾、石油钻井平台得到配备和使用,各种消油剂、凝聚剂和吸油材料得到相应发展。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方法来清除海面溢油和石油污染,并已  相似文献   

9.
西德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溢油回收设备。这种被称为“机动集油堤”(MOD)的设备是一种非自航式的双体船,它是将油和水收集起来后进行分离,然后将油回收。 MOD的船长为84.7米,船宽为27米。两个船体间的距离即扫油宽度为15米。靠近船体中部,有一根黄梁将两个船体联结起来呈H型, 梁前设有挡水装置。油和水通过一个斜坡被引入挡板进行初步分离,上层的油水越过挡板进入收集舱。 收集舱内的油水混合物被送入船边的舱内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集旋流分离、过滤分离、粗粒化分离以及重力分离技术于一体的紧凑型固-油-水分离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装置,对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及储运油容器清洗产生的固-油-水混合物进行处理,保护长江、嘉陵江及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排放水含油量小于10mg/L;由于采用了高效旋流分离等技术,结构紧凑,非常适用于要求移动性好的场合;装置具有自动加热、自动排油和自动排水等功能,实现了无人职守,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全焊接蜂巢式内浮盘控制可燃物,采用大型石油储罐主动安全防护系统控制助燃物,形成了内浮顶储罐安全环保一体化解决方案,与浮筒式浮盘、氮封系统等传统手段对比分析发现,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内浮顶储罐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在公海上失事的船舶溢出的大量石油,苏联利用现有万吨油轮,改造成多用途海洋保护船,并将其命名为“净海号”。 “净海”号船长149米,宽18.2米,吃水8.4米,船速11节,续航力7500海里。进行回收石油作业时航速为2节。该船石油舱容量为7000立方米。 “净海”号回收系统中设有伸出装置,以便对较宽范围内的浮有石油的表层海水进行截流。伸出装置可根据风速、石油膜厚度、船舶运动速度等变化因素进行调节。在浪  相似文献   

13.
1996,(1)一73~83环信P一30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石油在海洋环境中有三种存在形式:1.漂浮在海面的油膜;2.溶解分散态,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3.凝聚态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溢油处理及回收技术有:一、物理处理法:1.清污船;2.围油栏邓.吸油材料;4.磁性分离。二、化学处理法:1.浮化分散剂,2.集油剂,3.凝油剂。三、生物处理法。在海上发生溢油后,首先应撒布聚油剂,然后用围栏拦截,再使用机械回收装置。对厚度为。.3~。.05厘米的液态油可用凝油剂使之固化,再用网袋回收。油层厚度在。.05厘米以…  相似文献   

14.
TH-1200油污水分离装置,既可处理船舶的含油压舱污水,又可以用来处理陆上厂矿企业的含油废水,是一种新型的大容量的油污水分离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库、码头、电厂等含油污水的处理。该分离装置采用重力分离原理。通过初滤后的含油污水由输送泵经筒式分离器二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和分析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源,初步建立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和隶属度,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类设施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合SINTEF井喷/井涌数据库和DNV海上平台溢油概率模型,建立了渤海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概率模型。通过对渤西某一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平台评分为41.6,溢油风险等级中等偏低,溢油风险概率模型按平台数量和油处理量分别为F=5.7×10-5Q-0.3和F=4.0×10-4Q-0.988。该评价方法可判断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和溢油风险概率,可为海上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石油开发污水标准油的选择和制备方法。提出标准油的组成是正十六烷:异辛烷:苯=50∶40∶10(体积比)。验证了标油的实用性,对红外油份仪测定污油信号显示率系统偏低的问题提出了校正方法。选择了标油盛放的容器。研制的标油经考察浓度均匀一致,稳定期达一年以上,定值准确度误差为0.8%,达到国家一级标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某型发动机滑油供油导管裂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确定某发动机滑油供油导管裂纹性质及其产生原因。方法通过痕迹检查、断口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滑油供油导管裂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滑油供油导管的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疲劳起始于波纹管第1波谷的外表面。结论波纹管存在装配张应力是导致滑油供油导管产生疲劳裂纹的原因;装配张应力是由于弯管焊接段与波纹管在焊接时不同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83年9月20日清晨,天津石油公司西青油库地下过子牙河输油管纵裂溢油,我们应邀赶赴现场参加了溢油处理工作。在天津市一商局和天津石油公司领导同志的指导下,我们与天津石油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一起及时迅速地处理了这次溢油事故。我们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首先用围油栏和稻草龙等将溢油控制起来,用围油栏和绳拖把将河中浮油转移到河边,然后用截集油沟,油拖把和吸油材料等手段回收溢油。现将溢抽处理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油回收船和油回收器的定义 油回收船和油回收器是处理溢油事故的主要器材。油回收船指本身具有回收水面溢油能力不必依靠其他设施的动力船,它具有捕集、贮存和运送油三种功能。油回收器是指能在水面捕集浮油的机械装置,它只具备集油、贮油、移油这三种功能中的一种或二种。油回收船和油回收器的能力各国有不同规定。日本制定的标准为:油回收船自力推进,航速30km/h  相似文献   

20.
石油烃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克拉玛依地区的部分石油污染样品进行了富集分离,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宽,并且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最高。该混合菌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混合菌KL9-1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KL9-1的接种量、石油烃仞始浓度、初始pH、摇床转速、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都会影响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在35℃的条件下,当接种量6.0%、石油烃初始浓度1.5%、仞始pH 7.5、摇床转速120 r/min及添加200 mg/kg Tween80表面活性剂时,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都达到最高,其中稀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2.49%,稠油的降解率达到4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