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糠醛生产大国,有糠醛厂100余家,年生产量约7万余吨,年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糠醛厂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芯、麦草或甘蔗渣。年产量为1000t的糠醛厂,如果用玉米芯或甘蔗渣作原料,废渣每年就有13000t;如果用麦草作原料,废渣每年就有20000t。糠醛废渣的综合利用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利用糠醛废渣生产酒精 1.生产原理: 生产糠醛只利用了原料中的多缩戊糖,其它成份并没有利用。其它成份中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在稀硫酸(浓度为:0.7~1%)存在下,在温度(185~190℃)压力(1.2~1.3MPa)条件下进行二次水解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酒精酵母发酵生成酒精。化学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液态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加碳氮源对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badius降解木质纤维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木质素降解中间产物——可酸沉淀的多聚木质素APPL产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培养前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3种组分的绝对量变化。结果表明,外加氮源-酵母膏对过氧化酶及APPL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加氮源-氯化铵和碳源-葡萄糖对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外加氮源-酵母膏促进木质素的降解,而氮源-氯化铵和碳源-葡萄糖抑制木质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木糖的生产工艺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糖的生产工艺及其效益秦玉楠1生产木糖的主要原料一般来说,农业植物纤维废料如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稻壳以及其它禾杆、种子皮壳均可用来作为制取木糖的好原料。在这些植物废料中含有大约1/4到1/3的多缩戊糖。而多缩戊糖经水解则可制得本糖。目前比较广泛采...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秸秆焚烧现象一直较为严重,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危害,还导致了秸秆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研究表明,植物秸秆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提取后可制备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秸秆废料提取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技术,并对由纤维素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浅谈稻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壳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最大副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水稻产量很大,各地的稻米加工厂都大量副产稻壳,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我国由于科学知识不够普及,这些稻壳被当作资源利用的不多,大部分被当作废物烧掉或弃之农田,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稻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及化合物,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含量达86.7%,其余含有13.3%的二氧化硅及其它成份。因此,利用稻壳可以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这方面的报道加以综述,旨在引起同行的兴趣。进一步提高稻壳的综合利用水平,为乡镇企业选择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秸秆畜粪混合物料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甲烷高值化产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碱-分步酶水解-厌氧消化”组合工艺。以玉米秸秆和牛粪混合物料作为实验对象,考察物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获得高溶出效率的热碱预处理条件;分步投加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剂量及水解时间;热碱预处理后的混合浆液和热碱-酶水解后的混合水解液厌氧消化甲烷产率及产气周期。结果表明,在80°C和0.5%NaOH碱用量条件下,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溶出效率(%TS)最高,与未预处理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4.84%、12.24%和8.92%;分步酶水解的过程和条件为:先投加80U·g-1的纤维素酶水解18h,再投加20U·g-1的蛋白酶水解4h,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水解效率可分别达到74.08%和74.01%,获得的水解液中糖类提高12~32倍;在厌氧消化阶段,热碱-酶水解后的水解液甲烷产量最高值可达750mL·h-1,产气周期50h,相比于热碱预处理后的底物消化(对照组),产甲烷效率提高了约14倍,产气周期缩了短约17d。热碱-酶水解预处理能有效地解除混合物料厌氧消化过程的水解限速,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发高效的农业废弃物能源高值化利用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蘋 《福建环境》1996,13(1):18-18,22
造纸工业应用的是植物纤维素,然而植物原料都含有可被水解的成份。因此,水解化学应当纳入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8.
一、化纤废水的特征由于废水性质、污染程度等的差别,不可能有统一的水质特征。现分别对几种常用的化学纤维生产废水的特征,作如下介绍。 (一)浆粕废水粘胶纤维的原料是纸浆状或纸粕状的浆粕。浆粕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植物中木材、竹、芦苇、蔗渣、棉籽绒等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棉籽绒所含的纤维素更纯,约占94%,是较好的粘胶纤维原料。天然植物中,杂质总是  相似文献   

9.
转化纤维素资源生成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温厌气的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转化纤维素物质直接生成酒精的过程,发酵产物除酒精外,还有乙酸、少量乳酸、H_2、CO_2和还原糖,还原糖的主要成份为木糖,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诱变菌转化纤维素的能力与野生菌相比有明显提高,能发酵细小纤维、稻草和凤眼莲,酒精最大浓度可分别达4.0,3.2和9.3g/L。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定量分析程序等分析检测了不同湿解工况下草坪草和杂草主要组分的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湿解过程中草坪草和杂草中半纤维素、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呈减少趋势;木质素类物质经过衍生和小分子缩合后,其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湿解最终产物呈弱酸性,可以用来改良碱性土壤。经过湿解处理的有机物料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大量腐殖酸,随湿解温度升高,腐殖化程度增加。在湿解过程中有机物料的主要化学组分同时受到热、湿、水解等各种作用,最终形成腐殖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导报》2003,(4):21-21
(1)苹果,含有纤维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2)矿泉水,可使皮肤柔软白嫩,有助于消化和解毒;(3)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可使人头发保持光泽,皮肤柔软;(4)脱脂牛奶,含有维生素D和钙,使人的骨骼和牙齿强健;(5)贝类,含有维生素B,有助于保持皮肤光泽;(6)仔鸡,含有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稳定并转化能源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剩余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物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难以降解,最终被浓缩于熟污泥中,这就是导致污泥有机物稳定并转化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与来源;阐述了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其生物降解的关键技术所在;揭示了污泥常规预处理与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存在工艺条件不同的相似技术.文章结合两种预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条件,从原理、技术等角度分析了通过强化剩余污泥预处理而同时达到破解木质纤维素的技术思路.为此,提出了将污泥细胞破碎与木质纤维素破解耦合的观点,以期将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稳定与能源转化合二为一,从而构建木质纤维素稳定化、能源化与碳减排三位一体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废纸的水解     
水解植物纤维素并发酵制造其它产物的方法有几种。本文只对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经济优点进行比较。所使用的原料是生活垃圾中的废纸。现已得出结论:酶水解法的费用仍然大大高于酸水解法,其重要原因是酶的价格较高。酸水解法生产每吨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预处理破稳污泥木质纤维素并厌氧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剩余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物质,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难以降解,最终残留于熟污泥中,这也是导致污泥有机物稳定并转化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稳定性,本实验选择酸、碱、热解及超声波4种预处理方式,采用适宜的条件预处理剩余污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结构,继而进行污泥厌氧消化,获得了较好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同时,实验筛选出热解为最佳的预处理技术方式.在T=150℃与t=30 min预处理工况下,污泥在厌氧消化后最高可实现52.6%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主要归功于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大幅降解.相对未预处理污泥,预处理能有效促进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厌氧消化,从而提高污泥有机质的能源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菌株H8絮凝剂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此絮凝剂主要含有糖和蛋白质,其中糖占总物质的51%,蛋白质占2.64%,另外还含有氨基糖0.38%,葡萄糖醛酸1.3%。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室培养的新鲜的杜氏藻为原料,采用冻结-融化冷水提取、乙醇沉淀,Sephadex G-100柱层析等一系列步骤,分离纯化得到杜氏藻多糖,简称DPS-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Sephadex G-50柱层析对DPS-1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该糖组分均一.IR、UV等理化性质测定及HPAEC-PAD分析,结果表明该糖含有硫酸根,糖环为吡喃环.组成DPS-1的糖基有:D-岩藻糖、D-鼠李糖、2-D-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两种未知单糖.其摩尔比为 D-岩藻糖:D-鼠李糖:2-D-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2.1: 1: 1.6: 2.3: 4.2.另外还检出了两种已知糖醛酸,分别是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其摩尔比为 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1:3.4.  相似文献   

17.
秸秆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世界经济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传统的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已无法满足供应,人们的目光开始聚集到新能源领域。其中使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实践应用并不理想,这涉及诸多因素,其中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秸秆预处理是提高秸秆原料利用率,加大产气量,缩短启动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柑桔类果皮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柑桔类水果皮中主要含有香清油、类胡萝卜色素、橙皮甙、果胶和纤维素等有用成分,此外,还含有上百种配糖体、环肽等生物活性成分。介绍了这些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它们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纤维素包覆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铁以其较高的活性和较小的尺寸适用于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原位修复。然而,为达到原位修复的目的,纳米铁必须在水中保持良好的分散性。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来改善其分散性。透射电镜观察得到羧甲基纤维素包覆纳米铁颗粒呈离散状态,且羧甲基纤维素含量为64.2wt%的纳米铁粒径为20nm左右;而未包覆纳米铁颗粒有明显的棱角且粒径为50~100nm。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通过其分子中羧基的单齿配位作用结合在纳米铁表面。沉降曲线表明,在1mmol/LNaHCO3水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包覆纳米铁的沉降曲线是斜率为-10-4~-10-5s-1的直线,其分散性比未包覆纳米铁颗粒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纤维素素含量的土壤为筛选源,利用定向筛选技术,经过多代淘汰,最终筛选出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P-C。混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培养4至5天时,出现了短暂的平稳期,在培养第7天时出现峰值,此时混合菌群的纤维素酶活最高。以天然纤维素为产酶碳源时,混合菌群纤维素酶活明显高于以人工纤维素为产酶碳源时的酶活,以秸秆为碳源时的纤维素酶活是以滤纸为碳源时的1.5倍。混合菌群纤维素酶的最适pH是6,最适酶促反应温度是45℃,但在35℃-40℃时也具有较高酶活。pH=6,糖化48 h时,发酵液糖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