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肇端于先秦。在先秦时期,德刑观是治国理政的重点和核心。从本体论的维度看,由天人合一的理念生发出了春夏有赏、秋冬行刑的德刑观;从人性论的维度看,性善与性恶决定了德刑观的不同指向;从法伦理的维度看,刑罚尚中体现了德刑观的价值取向;从实践论的维度看,明德慎罚凸显了政法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调适;从教化论的维度看,儒家的礼乐教化和刑教等教化理论构成了德刑观的社会矫正内核;从影响论的维度看,明德慎罚、德礼刑政的先秦德刑观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治国理政观念及制度设计还深刻影响着秦汉直至清末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的政治和法律体系建构,成为秦汉以降中国封建社会德主刑辅、德刑兼施政法理念的型范。  相似文献   

2.
刘敏 《城市环境》2002,16(3):11-13,44
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环境权来自人权。生存权位于人权的核心,而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和替代的权利。如果没有环境权,传统人权体系中的生存权就不可能得到完善的保障。环境权源于生存权,但超越了生存权,因此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是逐物之哲学,其理论基础,源于数学与自然科学,故西方哲学史上有关键意义的大哲学家,多同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他们得力地推动了西方哲学向前发展。因而从数理之内贯轴线上去看西方哲学之总体特征及形而上学与本体论(ontology),则可确切地把握其要义。笛卡尔—莱布尼茨—沃尔夫,以几何学—微积分等数理观念开创了西方理性哲学的新时代。数学对哲学的影响,从未如此深刻与普遍,那奥秘抽象的本体论术语,则由沃尔夫创设出来。若离开那个时代的纯数观念与微积分等方法,是无法确切地把握形而上学中关于本体论之分类观念的。同时,这种本体论与相应的逻辑范畴协合成一体,它完全区别于中土之穷玄探源理论。中国学人泛用西方本体论,多是粘连了中国"体用论"中之"体"(本体)的大义而行混淆之术,颇有自欺欺人之疑。康德先验论是西方科学的基础,它既来源于经验,又独立于经验。故它只研究认识能力中之必然性与普遍性。对这种繁奥之数理问题,与其用陈套俗语去平滑地言说一通,不如用数理观念去呈现其要义。后者,是一种既属感性(直观)而又属理性之体验,比单调之概念认识要深一层。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追求。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利奥波德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立足点,探讨人与自然同属土地共同体,将人类的伦理尺度拓展至自然界以及土地伦理原则等思想的合理性、独特性,并阐述了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以权利的本源为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否具有人权属性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通过人权途径实现环境权的具体化。人权根源于理性人保护其内在价值的利益需求,在"社会契约论"中获得正当合法性的满足。环境权是人类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新的利益诉求而诉诸类似社会契约论的"公共委托说"而诞生。两者在本源上具有同一性。环境权是人权体系发展的结果,属于人权。  相似文献   

6.
从把握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和谐环境伦理意蕴入手,就找到了解读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中具有丰富的和谐环境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趋同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世代永续长存”与和谐环境伦理是相符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全球性问题”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前  言环境科学与技术自产生以来不断吸纳综合所有学科的进展来丰富自己的内容 ,从而形成最广泛的多学科交叉无边界学术领域 ,也因此尚未能建立起得到共识的格局体系而仍处于各学科汇聚的局面 ,类似春秋甚至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在地学、生态、化学、工程技术等基本组成学科的基础上 ,当前值得关注的扩展趋势有三个方向 :一是向人文科学领域扩展 ,结合经济、法律、伦理、社会等学科内容 ,更强力地影响和规范有关的政治政策 ;二是向宏观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扩展 ,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数值信息、模拟模式、图象多媒体等学科技术 ,试图描述和数字…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首歌最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最美丽,那就是教师。爱是真情,是温暖,是无穷的力量。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平等对待和尊重他们,才能把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自己辛勤的劳动得到最佳的效果。音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仅有两课时的课堂交往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在"爱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的和谐气氛。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122-129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也是我国刑法从政治刑法向法治刑法转型演变的过程,其间经历了秩序刑法阶段。精神上,刑法日渐体现出法治的品格,罪刑法定、人权保障等现代理念日益彰显。功能上,刑法从突出政治功能走向突出社会防卫功能,最终向兼顾社会防卫功能和人权保障功能的转变。适用范围上,刑法进行了犯罪化、国际化的调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刑法应进一步突出人权保障理念和功能、完善现代性的刑罚体系和量刑制度、构筑多元化刑法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种人权,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高效率推动,更需要公众的普遍参与,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公众的愿望,也符合公众的利益,必须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权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