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本质安全的由来及含义 1.1"本质安全"的由来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指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在我国,本质安全的概念源于C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这类设备的特征是: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近年来将这一概念推延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上,主要体现了安全理念的本质转变.  相似文献   

2.
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不同的知识论基础,这根源于二者之间不同的哲学范式——分析哲学与唯物史观。"塔克-伍德"命题的提出以分析哲学"语言转向"作为其知识论基础,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则建立在唯物史观"实践转向"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在探讨这一命题之前,必须认真对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的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使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从理论高度看,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又以"现实的个人"为落脚点,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实现历史使命的主体力量。从实践角度看,马克思的历史使命是对贫苦大众艰辛生活的积极回应,是资本双重逻辑不断演化冲突的必然结果,是植根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运动。从价值维度看,马克思的历史使命以"现实的个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自由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思想为科学内涵,生动反映出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因此,从理论高度、实践角度、价值维度解读马克思的历史使命,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实现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把握好基础教育的本质,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此文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研究视角,通过论述基础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基础教育中"基础性"的特点、"基础性"的目的等四个方面,来反映基础教育的本质内涵,并最终总结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基础性"则是个体发展的导航器,可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安全化设计的主要原则,分析了化工过程整体安全策略的实施方法,介绍了几种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及常见方法的实施特点;介绍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和本质安全化评价的实践情况,以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为例,展示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在化工过程设计阶段的实用效果;提出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包括本质安全化设计思路实践、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化工过程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低碳发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接受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关于低碳发展概念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无权威概念为国内各界普遍接受。加强有关低碳发展概念的研究探讨,形成一个凝聚共识、揭示本质的准确概念,对于指导地方实践和提供国家立法参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提出的历史过程,在分析现有概念区别与共识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方法,提出低碳发展概念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生态实践观旨在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使人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是对非生态实践观的积极扬弃。它包含着促进社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旨归,是马克思思想的坚实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实践观以对资本增值实践观的辩证扬弃,实现了历史之维、价值之维和建构之维的有机统一,也实现了解释世界、改变世界与改善世界的有机统一,因此对当代人类实践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4):117-123
新时期以来,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叙事现象。"非历史化"叙事现象由以挖掘知识分子心性特征的文人史剧为发端,以游戏和戏仿历史为余波和尾声,而民间叙事作为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得它在戏曲历史剧中的讲述从未间断过。它们一起构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非历史化"叙事的主要内容,并形成了精英立场、民间立场、大众立场三足鼎立的叙事格局。它彻底摆脱了"正统史剧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元结构的理论格局,标志着剧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真正走进艺术自由的天地。然而,对历史题材的"非历史化"叙事,要避免落入消费主义的俗套,仍然需要剧作家具有深沉的主体意识与严肃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9.
流行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但人们从未探讨这一对立的深层认识论意义。实际上,这一对立不过是人类认识两种理路的区别,即哲学与科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分化。"辩证法"具有逻辑思维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并不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改变,因而把"辩证法"区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并不具有本质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也是把哲学辩证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但这种应用也不改变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反思"而不在于"反映",辩证法本身即具有"颠倒"性质,由此才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则醒目的格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这一格言道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真谛。马克思也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一下综合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