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特公/昭60—28559介绍一种应用好气性微生物,通过接触生物化学的氧化净化作用,处理下水污泥或者活性污泥等的处理水,以及有机污水。以往的活性污泥法,在分离活性污泥的泥浆和处理水时使用沉降分离法,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就会使最终沉淀池表面负荷变小,容易发生微细悬浮物溢出,以及发生污泥膨胀,破坏活性污泥本身工艺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 ,试验研究了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以无盐稳定运行系统作为参照系统 ,分别研究了 2 0g L和 35g L盐度驯化系统内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态、污泥沉降特点以及污泥微生物生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絮凝体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 ,无机盐改变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 ,改变了絮凝体的结构 ,加强了污泥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3.
SBR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中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以人工配制的污水作为营养液,通过控制温度(26℃左右)、pH(6.8~7.8)、溶解氧(2~6 mg/L)等试验条件来进行污泥的逐步培养驯化,主要探究在培养期间活性污泥浓度(主要测其MLSS)、对COD的去除效果、30分钟沉降比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相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培养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产物调控的活性污泥沉淀性能控制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华  贺春博  张芹  张妍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030-3035
通过对不同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荧光特性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峰值、荧光区域积分等参数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典型波长下荧光强度峰值与污泥沉降性能之间有很好关联性,据此,建立了微生物典型代谢产物与沉淀性能的调控曲线即活性污泥的安全操作线与微生物代谢状态曲线,确立了活性污泥沉淀性能调控区域即高代谢产物区可获得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研究成果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揭示了絮体结构的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1前言食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往往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这种有机废水效果比较理想,但一般来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存运转管理麻烦,装置占地面积大,排放剩余污泥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开发出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PW系统)处理食品加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运转和处理效果良好,下面介绍用PW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关技术问题。2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食品加工厂的废水由于BOD浓度高、腐败性强,所以需要分解效率高的活性污泥法。通常所说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好气状态下分解BOD的繁殖的微生物群体,一般来…  相似文献   

6.
不同BOD/N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N元素含量(以BOD/N记)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BOD/N为100/5和100/3的条件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在进水BOD/N为100/1时,发生轻微由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实验中还研究了在不同N元素含量时污泥微生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污泥浓度(MLSS)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炼油废水中石油类物质容易影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干扰处理效果.为了定量分析石油类物质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采用定量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流程,考察了不同浓度环己烷影响下活性污泥絮体微观参数变化情况及参数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微观参数与宏观参数[SV(污泥沉降比)、SVI(污泥容积指数)和MLSS(污泥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絮体微观参数值随环己烷投加浓度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分组现象,同组参数间相关性强,可据此将参数分为大小类、规则性类和密实性类.②环己烷在低于1 g/L浓度条件下使活性污泥沉降体积增大,此时密实性参数与环己烷投加浓度、SV和SVI分别具有一定相关性.③环己烷投加浓度≥ 1 g/L时会导致污泥上浮流失,此时大小类和规则性类参数均分别与SV和MLSS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孔率与环己烷投加浓度呈负相关(R2为0.91),分形维数与SV和MLSS分别呈负相关(R2分别为0.75和0.89).研究显示,利用定量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孔率和分形维数等污泥絮体微观参数,能够反映石油类物质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当孔率降至0.98以下预示着污泥流失,并且分形维数越大,流失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的观察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采用曝气池生化处理。有机污染物主要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主力军。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益,都与改善污泥性状、提高污泥微生物的活性有关。因此,必需经常检查与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与活动状况。如污泥的沉降性能差,将影响二沉池中泥水分离的效率。而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如工业废水中有毒成份的突增,进水pH突变,污泥负荷突变,溶氧异常等),也首先会影响到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同常规的化学测定一样,对活性污泥的观察可提  相似文献   

9.
郭中权 《环境科技》1995,15(6):75-76,14
本文从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生物量守衡以及污泥体积指数与污泥回流浓度之间的关系等理论中推导出污泥沉降比与污泥回流比的数学模式。然后,利用这一数学模式对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郭中权 《环境保护》1995,(11):36-37
本文从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生物量守衡以及污泥体积指数与污泥回流浓度之间关系等理论中推导出污泥沉降比与污泥回流比的数学模式。进而,利用这一数学模式对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与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运行温度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5个带有自控设备的序批式反应器考察了不同的运行温度(15,20,25,30和35℃)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短时进水,由于运行温度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远远弱于底物浓度的影响,且系统中的优势丝状菌以Type 0041和Type 0092为主,所以5个系统均未发生污泥膨胀现象;采用长时进水,5个系统均发生了丝状膨胀现象,温度与低底物浓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污泥的SVI值随运行温度(15~30℃)的增加而升高,而运行温度为35℃时污泥的SVI值要低于30℃的情况.同时不同的运行温度下污泥胞内胞外贮存特性及优势丝状菌的种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AB法A段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理论对A段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分析得出:由于A段BOD5负荷高,微生物能量水平高,则易出现污泥分散生长,凝聚性能较差的情况,而且A段一般在微氧条件下运行,易于现溶解氧浓度受限制而发生低DO型膨胀。然而,事实上,A段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本文分析了AB法A段活性污泥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原因,着重探讨了不设初沉地,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及有机物负荷对A段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活性污泥3 h呼吸抑制试验,表明氧化铈纳米颗粒(Ce O2NPs)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好氧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且它对微生物的呼吸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越高呼吸抑制作用越明显。研究了1和10 mg/L的Ce O2NPs短期作用(1周期和20 d)后对活性污泥系统水处理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10 mg/L的Ce O2NPs暴露一周期后,下一周期内实验组COD、NH4+-N、NO3--N、NO2--N、TN、TP的浓度变化曲线与对照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经过20 d运行后,不同浓度的Ce O2NPs也未对活性污泥系统有机物、氮磷去除和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工业废水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污泥的现状,研究不同温度、pH和沉降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的影响,旨在阐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降低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所占的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时,pH6.0,3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4%;pH7.0,45℃条件下污泥沉降比为54%;pH8.0,45℃污泥沉降体积比为55%;pH9.0,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2%;pH 10.0,5℃、15℃、25℃、35℃、45℃和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比相近,均在60%以上。结合乳品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pH6.0~9.0,温度35℃~55℃,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污泥沉降效果较好,体积比可达到52%~54%。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法对水溶性腐殖酸的去除效能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芳  刘国强  郭劲松  刘智萍  陈鹏 《环境科学》2008,29(8):2266-2270
采用人工配水的方式,研究了单级活性污泥法和两级活性污泥法对水溶性腐殖酸的去除效能,并通过测试污泥中腐殖酸的相对含量、污泥的元素组成、污泥的活性和进出水腐殖酸的分子量分布.对去除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单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不同浓度的腐殖酸均未对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构成影响,并且腐殖酸的去除率维持在67%-84%.随进水中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去除率有所下降;通过两级活性污泥法试验.发现第l级活性污泥系统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优于第2级.分别为71.3%和60.1%.且活性污泥系统对大分子量腐殖酸的去除效果优于小分子量腐殖酸.机制分析表明,腐殖酸难以作为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主要依靠污泥吸附的方式,使水相中的腐殖酸进入泥相,再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方式去除.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目前受能耗和剩余污泥处置问题困扰而亟需技术革新。投料活性污泥法应运而生,其中投加细颗粒流动载体可以提高微生物浓度和活性,增强系统对有机物、氨氮等的去除能力以及抗冲击负荷能力,抑制污泥膨胀并提高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文章主要总结了细颗粒流动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并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提出研究展望,除了出水结果(COD、BOD5、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和活性污泥性状结果(MLSS、MLVSS、SV30、SVI、好氧速率等)等指标外,需要更多针对细颗粒载体自身物化特征的变化的研究,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及手段多方面观察和证实细颗粒载体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改变和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包括活性污泥在细颗粒载体表面的生长情况,活性污泥絮体粒径大小分布等,为此类工艺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系统地探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PAC、PFC会使得污泥絮体变得紧实且边缘化,絮体中值粒径较未添加时分别增加了34.78%、12.90%.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泥活性随着PAC、PFC的积累而变差.微生物分泌的EPS含量降低,是因为添加PAC、PFC后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导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污泥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实现"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和短程硝化的结合,本试验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启动方法和短程硝化启动过程中污泥沉降性的维持策略.分析了水质、pH、DO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混合液流态、曝气方法和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处于7.2~8.0,温度处于20~25℃时,通过维持低溶解氧和准确控制曝气时间可以逐步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实现短程硝化.系统运行160个周期后,亚硝酸盐积累率可从28%逐步上升到80%.通过改变进水体积交换率和辅助调节曝气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维持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VER在0.25~0.33适时调节,可控制污泥容积指数在150 mL/g附近小幅波动.在好氧阶段后期,会出现溶解态总氮浓度的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絮凝剂对污泥特性及除污效能的作用结果,考察了SBR反应器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特性及COD、NH_4~+-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0 mg/L PAC会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降低了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分解能力;投加0.1 mg/L CPAM和10 mg/L PFS能够改善活性污泥菌胶团和絮体结构,使得活性污泥的吸附效能和沉降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环境工程》2015,(9):55-58
为了进一步优化活性污泥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减少剩余污泥量及臭气的排放,中试试验利用腐殖土微生物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剩余污泥量平均减少40%,系统能耗可降低33%,除臭效果明显,实验现场基本无臭味,检测结果符合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通过本底值对比分析发现微生物降解了大量的臭气成分。经过微生物检测分析,系统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种,且相比普通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菌群强化活性污泥法在消臭与污泥减量化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