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突破,在当前社会各领域的运行当中,人工智能正广泛的触及人们生活、工作乃至安防等领域的众多场景。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最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正以其高安全性、非接触性、识别速度快等属性,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极致体验。人脸识别技术也在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开启未来时代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也迎来了爆发期。人脸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一个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重要课题,早期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随着近年来人脸考勤、人脸通过等应用的普及,人脸识别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楼宇对讲、金融教育、平安城市建设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还可以靠人脸解锁手机、登录支付账户等。可见人脸识别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深入。  相似文献   

3.
珠海易胜     
《中国安防》2015,(5):103-104
易胜锁具,让科技守护安全产品名称:人脸识别门锁产品型号:Smart Face-Bio AT3302公司全称:珠海易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网址:www.easen-electron.com一、研发背景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改进与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发展阶段,现阶段,随着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安防领域,在锁具行业,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产品也应运而生。作为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场景。人脸识别技术凭借无感非接触式采集等独特优势,使得其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应用前景越发广阔。一、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式(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相比,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不被察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市场应用需求的凸显以及资本的热捧,人脸识别在最近一两年特别火热。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不再局限于考勤、门禁行业的简单应用,目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其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本文将侧重从安防层面来解读人脸识别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深入千行百业之中,并扮演着重要角色,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诸多行业应用领域场景不断扩张的趋势下,"刷脸"俨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和替代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风潮。  相似文献   

7.
VR、3D全息投影加上人睑识别,这些无疑都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其基础就是计算机视觉,其中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获得了最多的关注,也取得了更长足的进展。到目前为止,随着国内人脸识别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该技术越来越多地被推广到安防、金融、社区及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其中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该领域的佼效者。  相似文献   

8.
正一、"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在安防市场发展将不断完善自2012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进入爆发期,人工智能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领域,安防市场作为场景最丰富、需求最广泛的行业领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人工智能落地实际应用场景的"试验田"——从视频摘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到视频结构化、步态识别、NLP、声纹识别,种类繁多、能力各异的人工智能算法纷纷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出入口控制是安全防范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防卫区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新基建"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刷卡进入,到现在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信息识别进入,社会的发展为出入口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赋能出入口控制市场升级转型,尤其是以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应用实现广泛落地,  相似文献   

10.
从聚焦于手写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指纹识别等模式识别领域的行业佼佼者,到国内人脸识别领域的先锋力量;从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脸识别产品——汉王人脸通的问世,到全球第一款嵌入式智能锁——汉王人脸锁的诞生;从倾力拉开国内人脸识别产业化的序幕,到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一直以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从容而稳健。作为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北京汉王智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王智远)传承了汉王科技严谨唯实、业精于专的精神气质,始终专注于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多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技术开发、产品销售以及解决方案的提供,目前承担着汉王人脸识别的所有业务。一路前行,企业始终秉持"自主创新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宗旨,凭着对客户需求的深层次洞悉和对高品质产品的不断追求,在人脸识别等技术领域勠力深耕,成绩斐然。本期"封面人物"将邀请汉王科技高级副总裁、北京汉王智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先生,听他细细畅谈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分享企业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公安领域人脸识别应用技术发展迅猛,人脸识别已成为继指纹识别后的另外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手段。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性能现状以及在公安领域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当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公安领域人脸识别应用技术发展迅猛,人脸识别已成为继指纹识别后的另外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手段。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性能现状以及在公安领域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当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科技巨头也开始纷纷布局,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泛人脸识别领域。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和发展,泛人脸识别技术逐步在公共安全、交通(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零售等行业开花结果。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人脸识别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推动了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安防领域人脸识别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2019年人脸识别的发展做些分析回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算法、系统、标准、应用方面阐述了人脸识别综合技术的发展。在算法方面,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系统方面,介绍辨识人脸识别的系统结构;在标准方面,介绍了我国公共安全领域里的相关标准的发布情况;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人脸识别在公共安全中的典型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当前智能互联时代,人脸识别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在智能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视频监控、智能家居、金融支付等行业的主要应用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逐步应用和落地,与技术革新相对应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国际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出发,探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和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人脸识别作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热的领域之一,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安检、酒店入住、上班打卡,这些早已不算新鲜。人脸识别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存在被攻击或恶意利用的严重安全隐患。如何应用新技术、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和治理等问题成为人们和各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期高层访谈有幸请到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詹红梅女士,对全球瞩目的大兴国际机场《One ID全流程"刷脸"登机》解决方案、当前人脸识别市场的发展现状、潜在隐私安全、人脸识别技术的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工智能(AI)在安防行业的渗透和深层次应用,当前安防行业已经呈现"无AI,不安防"的新趋势。各安防厂商产品AI化已经是当前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成为各厂商的新战略高地。自从2012年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逐渐深入落地以来,AI在安防领域尤其是视频监控领域的产品形态及应用模式也开始趋于稳定。安防行业的AI技术主要集中应用在人脸识别、行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一、智能分析技术在集成领域的发展现状智能分析技术属于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起源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综合应用图像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模式识别等技术,对视频场景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分析,实现图像质量诊断、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视频检索等功能。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减少由于人员疏忽或离开错过的重要监控信息,使监控管理更加方便高效。安防智能化不仅仅指的是视频的智能分析技术,还包括系统和安全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特征,人脸识别多年来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人脸识别的关键过程——特征提取的关键技术。除此之外,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最新特征提取算法和技术并以Easy 7人脸识别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志勇 《中国安防》2023,(Z1):70-74
<正>随着物联网、AI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大量应用,新型的智能派梯、场景化人脸终端、会议预约管理以及移动终端的应用不断地改变着建筑空间内人们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方式。智能建筑场景下的物联网身份认证应用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安防设备之间松散型数据交换需求。让更多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已成为下一代新型智能建筑的重点设计需求。以往,建筑从访客停车到通道管控、从出入口防疫到停车管理等,各个系统独立应用,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由于涉及系统品牌厂家众多以及业主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