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82-85,116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设备较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沉淀性效果好,日处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本研究通过掌握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功能及沉淀原理、通过改变运行因素来验证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1 引言混凝、沉淀、过滤是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过程,混凝和沉淀操作不仅要求去除原水中95%以上的悬浮物和90%左右的细菌,还要保证未能沉淀的细小矾花在后续的过滤操作中能被滤料截留。  相似文献   

3.
沉淀池中异重流会给混凝沉淀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提高混凝沉淀效果,防止异重流对絮凝池的间接影响,本研究对平流沉淀池中异重流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并对异重流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控制水流流型的稳定性是对沉淀池中异重流进行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应对O3-BAC工艺引起的净水工艺中仙女虫污染风险,进行了混凝沉淀对仙女虫控制效果研究.首先进行了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单元仙女虫现场采样分析,再结合仙女虫混凝沉淀去除的烧杯实验和沉淀池迁移模拟实验,分析探讨混凝沉淀对仙女虫的去除规律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和烧杯实验条件下的混凝沉淀均对仙女虫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工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城市生活污废水和工业污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这使得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的产出量也迅速增加,预测显示我国脱水污泥年产量将在2018年达到4000×10~4t。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例如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如果不处理而直接与垃圾填埋将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动植物甚至是人体内的积累),不恰当处理将限制污泥的用途,为此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辐流式二沉池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辐流式沉淀池内的水流速度场和悬浮物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中水流流场以及污泥的分布情况。利用该模型模拟辐流式沉淀池在不同进水流速和不同挡板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流场、悬浮物的浓度场,经过分析比较提出了更合理的沉淀池运行工况,并优化了挡板的布置形式,以期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技术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问题,取净水沉淀污泥经超声预处理后进行回流试验,考察超声作用后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的变化及其对回流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后污泥溶液的温度升高,絮体粒径减小,长时间作用后粒径可降至几个mm,且粒径与声能密度呈现相关性;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降低,比表面积增大,10,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升高,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低声能密度(1W/mL)超声处理后污泥回流可强化混凝效果,30min超声作用后污泥回流的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23.12%和10.02%,长时间高声能密度(15W/mL)超声波处理污泥回流后混凝效果反而恶化.超声技术对污泥回流后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提高,但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必须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8.
引言为提高水处理中的一级沉淀效率并除去磷,目前通常采用化学沉淀法,这种方法也被单独用作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水处理系统与生物处理相比较,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加入化学药物后产生了大量污泥,需作进一步处理。据报道,化学沉淀法可除去80~90%的悬浮物、70~80%的BOD和80~90%的细菌。设计合理、运转正常而未加入化学药物的初级沉淀池,其去除悬浮物为50~70%、BOD为25~40%、细菌为25~75%。  相似文献   

9.
邹志红  张薇  隋军 《环境科学》2007,28(5):1016-1019
针对目前的沉淀理论没有考虑回流污泥量将影响颗粒去除效率这一问题,在深向混合沉淀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考虑回流比的非理想沉淀模型.根据所得模型分析了在平流沉淀池中吸泥机带走的污泥回流量对颗粒沉降的影响.并以某污水悬浮物的剩余量与沉速关系曲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污泥回流的情况下,颗粒的去除率为72.8%;考虑污泥回流时,当回流比由0.5变化到3.0时,颗粒的去除率则由71.1%递减到50.9%,均小于不考虑污泥回流时的去除率,且回流比为3.0时,颗粒的去除率为50.9%,相对于未考虑回流污泥时的去除率降低了30%.由此可见,污泥回流量使悬浮颗粒的去除率小于无回流量时的去除率,且随着回流比的增大颗粒沉降效率将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浓度水采煤泥水需外排的情况,结合絮凝沉降试验,采取了两级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一级采用浓缩机,二级采用新型、高效的翼片(迷宫)斜板沉淀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给水处理中常规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采用多个沉淀池代替常规的单一沉淀池进行沉降实验,多池依次进水、依次静止沉淀,然后出水,周期循环,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周期循环静止沉淀”这种给水处理新工艺。实验结果和实践表明,周期循环静止沉淀工艺与常规连续进、出水的单一沉淀池工艺相比,其沉淀效率明显提高,其出水水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复杂的成分及高含水率制约污泥的有效利用,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首先调研了污泥产生及成分,从污泥干化的典型工艺及设备、干化过程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污泥干化过程的尾气处理和污泥干化经济性分析4个方面对污泥干化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污泥余热干化是污泥实现节能、经济及环保的有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沉淀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SS,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及污泥的沉降特性,同时对最优工况进行了运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回流比对污染物的去除和污泥沉降性有影响作用,当回流比为50%时,出水SS,TP,COD质量浓度分别为10,0.48,49 mg/L,出水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且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高密度沉淀池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3μm以上粒径的悬浮物,完全去除12 μm以上粒径的颗粒.实验表明高密度沉淀池对污水中SS,TP,COD有的处理效果,最优工况的实验参数能为市政污水处理厂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光纤废水的特性 ,采用化学反应 +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 ,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及氟离子  相似文献   

15.
酱油废水混凝处理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禹  郑蕾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75-280
将酱油废水混凝沉淀过程中产生的物化污泥 ,回流至混凝反应的前段 ,加以重复利用 .试验表明 ,回流污泥与PAC、石灰混合后适用于高浓度的老抽酱油废水的混凝预处理 .污泥回用量为 5 0mL·L-1,PAC与石灰的投药量为 4 8mL·L-1,3 6g·L-1,比没有污泥回流时的 8 0mL·L-1,6 0g·L-1,减少了 4 0 % ,预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污泥总产量下降 2 8 4 % .在此条件下 ,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4 4 2 %和 93 2 % .结合透射电镜图片的机理分析表明 :石灰中的CaO可与废水中的糖类等物质反应生成沉淀 ,在回流污泥吸附卷扫与PAC电性中和的共同作用下 ,色度和COD得到明显去除 .  相似文献   

16.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人工湿地和传统污泥干化床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中,周期性地将污泥布向芦苇床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床体表面,通过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作用进一步脱水和稳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其使用周期可达8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65.7%,综合性能优于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污泥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氮磷等指标受污泥来源、运行方式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去除效率差异较大。污泥经稳定后,有机质去除率最高可达66.8%,氮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65.5%,磷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81%。经芦苇床稳定后,污泥中的有机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可被有效去除,其去除率高出传统污泥干化床29.86%。在对相关文献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环保文摘     
尾矿水处理新工艺【刊】/简用康等∥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1992,(3),23—25 本文介绍了株洲选煤厂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将原有二次沉淀池改造成预沉调节池,并增设穿孔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等水处理构筑物,使煤泥沉淀池溢流水经调节、反应沉淀、过滤处理,出水悬浮物含量由500mg/L降至10mg/L,保证了选煤厂各工艺点用水对悬浮物含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提高沉淀池处理能力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初次或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由于废水水量和水质方面超过设计负荷,沉淀池效率将明显下降;有时沉淀池虽未达到设计负荷,但由于设计和施工中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沉淀效率下降。因此,要提高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必需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根据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提出如下几种方法:一、投加混凝剂在沉淀池进水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混凝剂,促使颗粒凝聚,加速下沉,从而提高悬浮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燃油烟气模拟热电厂烟气,实验研究了深度脱水印染污泥的滚筒干化特性,分析了滚筒转速、烟气流速及滚筒长度对污泥干化效果、干燥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探讨了进口温度对干化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对深度脱水印染污泥在滚筒中的停留时间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出口污泥含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烟气流速则是影响干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燥容积传热系数为0.361~1.168 k J/(m3·s·℃),烟气流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而滚筒转速对其的影响很小。干化尾气中除NH3和臭气浓度高于恶臭污染物厂界3级标准值外,其他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抑制污泥中NH3、H2S及苯系物的释放,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化的烟气温度应控制在190℃以内。  相似文献   

20.
电池厂含汞废水的微电解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又春  卓奋 《环境保护》1999,(3):12-13,16
本文研究用微电解-混凝沉淀技术处理电池厂含汞、锌、锰废水。结果表明:总汞含量低于1.765mg/L的电池厂工艺不,经微电解处理和过滤后,其总汞含量即可达排放标准,且可使汞优先富集于汞污泥中,从而使锌、 污泥免受污染而有利于回收和后续处理。此处理技术还具有成本低、除汞效果好、设备和操作简单、废处理容易等优点,文中给出了微电解除汞和混凝沉了除锌、锰推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