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行业的多发事故。从中化总公司《典型伤亡事故汇编》中可以看出 ,系统组建30多年来 ,发生的433起事故中 ,高处坠落就有160起 ,占全部事故起数的37% ;死亡37人 ,重伤123人 ,分别占伤亡、重伤总人数的35 6%和35 7%。高处坠落事故之所以高于其他事故 ,是与化工基本建设行业的施工性质 ,工作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工建设及设备都具有高、大、重、长等特点 ,高处作业往往多于地面作业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概率就相应增高 ,因此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 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这类事故各行业中均有发生,并以建安企业居多,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高处作业,指在高度基准面2 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建筑施工因具有生产流动性大、施工技术复杂、高处作业多、交叉作业范围广等特点,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及难点。据统计,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事故伤亡人数占建筑施工总事故的60%左右,是建筑施工事故中最重要的事故类型。高处作业的危险性不仅与施工管理模  相似文献   

4.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浩  徐健 《安全》2009,30(7):38-38,40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因高处坠落而死亡的人数,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样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由于事故发生频率高,死亡率大,因而曾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约占全部事故的60%以上。因此,研究建筑施工高处的特点,分析事故成因,寻找事故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永和  刘国财 《安全》2001,22(6):13-15
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方法,是在揭示了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是导致与构成高处坠落事故的规律,运用其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安全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以促使人与物在高处作业中规律运动和改变其异常运动"从本质上超前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科学方法.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这类事故各行业中均有发生,并以建筑企业居多,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6.
建筑施工行业的最大特点是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工种和作业人员多,即使是地下室、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也有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复杂,危险性较大。而作业人员又大多是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基本知识的农民工。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特别严重。建设部曾对1983~1987年发生的810起职工因工死亡事故进行分析,发现高处坠落事故居各类事故首位(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需要从事的高处作业也越来越多,高处作业的等级越来越高。因此…  相似文献   

7.
王平江 《安全》2009,30(3):26-27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脚手架作为施工人员登高作业需要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在安全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据统计分析,建筑施工中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其中架子工中发生事故的比率占各工种的首位,占高处坠落事故的44%,而且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中,与脚手架有关的伤害类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就占了其中的三项,也是施工现场中最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8.
浅谈岭澳核电站高处作业事故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德新  商文祥 《安全》2003,24(6):21-22,9
1 引言 预防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的事故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大多数施工作业都属于高处作业,它的作业量大、面广、条件复杂、危险性大、发生的伤亡事故也最多。据某市1999年~2001年度建筑施工死亡人数分类统计,三年死亡总人数73人,其中因高处坠落死亡33人,占死亡总数的45.2%,居各类事故  相似文献   

9.
管锡庆 《安全》1999,20(1):40-4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队伍随之壮大,但伴随而来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也迅速增加.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有三大特点:一是事故高峰出现在夏秋季节;二是高空坠落、触电、起重伤害事故占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90%以上;三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高处坠落、坍塌和物体打击是建筑施工行业的“三大伤害”。高处坠落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作业现场防护不到位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不足。要遏制高处坠落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在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有效降低事故带给受害者本人和家庭重大损失的重要方式。同时,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保险方案设计,做好事故预防服务,才能有效地降低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建设系统高处作业很广泛,从事高处作业的工种和人数也比较多,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多年以来,为减少高处坠落事故,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采取了不少安全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类伤亡事故仍居高不下,一直属建筑业四大伤害之首。所以,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有力措施。 一、事故原因多在违章 分析一些高处坠落事故,多数并不是因技术难度大,不能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所致,而主要是安全管理不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造成的。 某建筑公司第九工程队抹灰工人在啤酒厂麦牙库房内钢管脚手架…  相似文献   

12.
<正>在现代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多发,在整个施工领域占有较大比重,减少或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此类事故的发生,是有效降低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就高处作业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预防原理系统安全理论的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  相似文献   

13.
高处作业是生产中常见的作业形式,在制造业、建筑业、造船、石油化工、电力、通信等行业,高处作业随处可见。而高处作业难度大、危险性强,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由于坠落高度不同,着地姿势不同,碰撞物不同,坠落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导致骨折、伤残,重则导致死亡。因此,高处作业坠落导致的伤亡事故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英国的工伤死亡统计资料显示,人体坠落死亡事故占工业死亡事故的。实际上,高处15%  相似文献   

14.
1 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高处、露天作业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最大特点,即使是地下室、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也有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四边临空,条件差,危险因素多。特别是近年来建筑工程向高层和地下发展,而且工期紧,施工场地窄小,经常是立体交叉作业。加之形势发展快,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高处坠落事故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重点把关,加强防范,切实做好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设备检修和工程施工中,高处作业内容最多.危险性最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高处坠落死亡事故已占工亡事故的25%-30%。因此,做好高处作业的安全防范,对减少事故的发生,稳定社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高处作业风险识别根据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的统计,在所有建造工人遭受的致命事故中,高处坠落的死亡率最高。因此,预防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造业伤亡事故的关键。高处作业作为建造行业常见的施工方式,其风险不仅与施工人员、施工工具有关,而且与作业环境、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因此高处作业施工人员面临3大安全风险,一是施工人员从无防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高空作业的特殊性,稍有不慎,便极易引发人身伤亡事故。因此,预防高处坠落一直是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空坠落事故暴露出企业针对预防高处坠落的日常安全工作中还有许多的不足和漏洞。通过分析这些事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全区建筑企业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56起,死亡140人。其中,今年上半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47起,同比上升23.9%,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工矿企业中位居第二位。在这些事故中,由于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防护措施不当而导致高处坠落、坍塌类事故占56.8%。全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当部分建筑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表现为一些建筑施工场所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部分建筑企业将工程项目转包或者分包给个人后,“包工头”利欲熏心,要钱不要命,其作业场所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对建筑施工特点和建筑施工事故类别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引起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并用事故树分析出引起高处坠落的基本原因事件,然后从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对策措施,为建筑施工和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目前,很多学者都针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致因、预防等方面展开了相关分析和调查研究。但很少有人采用多维宏观指标动态反映事故变化趋势,再基于事故发生规律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对此,为了预防或减少建筑施工行业高处坠落事故,笔者基于2019年重庆市高处坠落事故统计数据,总结了其发生的共性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梳理了导致事故发生的敏感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