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现行国内最普遍的厌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水(渗沥液)气(垃圾填埋气)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对节约能源与资源,实现未来填埋场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的最佳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近日由环境保护部颁布执行.该标准是对<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修订,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中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等进行了统一的要求,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以福建省漳浦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探索非正规填埋场陈腐垃圾筛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前景,并对陈腐垃圾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腐垃圾筛分成本为44. 7元/t;筛分后腐殖土(粒径≤35mm)占46. 4%~58. 9%,可燃轻物质垃圾( 35mm)占29. 8%~45. 3%;腐殖土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要求;轻质垃圾热值约5700 k J/kg,可直接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大量垃圾填埋场库容逐渐饱和的背景下,老旧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外对老旧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主要分为异位治理和原位治理两大类,选择攀枝花市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实例研究,从不同环境要素方面分析原位封场处理与异地转运处理的环境影响,可为其他垃圾填埋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3个模拟填埋柱,研究考察了原生污水污泥、矿化垃圾改性污泥和镁盐改性污泥的产气性能.研究发现,矿化垃圾改性可大幅度提高污水污泥的生物气产生量.在60d内,原生污水污泥和矿化垃圾改性污泥的累计生物气产生量分别为9.7L/kg污泥和21.3L/kg污泥.而60d内镁盐改性污泥没有生物气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污泥可生物降解性的降低,以及污泥pH的提高.对于规模较大且具备生物气资源化利用的污泥填埋场,可利用矿化垃圾改性以加速填埋气产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规模较小且无生物气收集装置的污泥填埋场则可选择镁盐进行改性,以抑制生物气的产生,降低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红霞  余杰 《四川环境》2010,29(2):100-103,108
随着我国城市垃圾状况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填埋场气体问题日益突出。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合理确定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的控制距离,科学设置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距离,已成为解决恶臭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将恶臭污染影响作为限制性因素,提出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概念,并探讨了划分思路和原则,最后文章从恶臭污染控制因子选取、恶臭污染影响计算模式及参数选取等对恶臭污染防护距离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文章探讨的基于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影响的限建区划分方法,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项目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岳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两级DTRO系统作为渗滤液处理的主工艺,从工艺设计、运行参数、处理效果、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等方面对该工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_(Cr)浓度低于17mg/L,NH_3-N浓度低于6mg/L,特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且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3对渗滤液排放标准的要求,且工程总投资(694.12万元)和运行成本(41.82元/t)较低,经济性好。该工程可为类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焚烧原生垃圾的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置填埋场陈腐垃圾的运行效果,以协同焚烧附近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的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对填埋场陈腐垃圾和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入厂原生垃圾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并以该厂其中一条焚烧炉生产线为试验研究对象开展陈腐垃圾掺烧试验。研究表明:入炉前按适当的掺烧比均匀混料并且在焚烧过程中优化对助燃风的控制,这样对焚烧系统运行效果几乎没影响。将库容饱和的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原生垃圾协同焚烧,可作为陈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红层地区6座简易填埋场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统计识别了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种类;通过标准指数法、评分法、污染指数Pki法对XX县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座简易填埋场区域地下水水质较背景井水质下降严重,为较差~极差(FI=7.10~7.36);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和铁、锰污染程度最严重;针对研究区填埋场情况,建议就地封场,下游敏感的填埋场可采取垂直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波,垃圾渗滤液回灌可以利用填埋场内微生物加速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可以利用回灌控制填埋场的含水量,促进填埋场的稳定.本文概括了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理论基础、工艺流程,分析了回灌技术的影响因素,并对表面回灌和地下回灌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推广应用垃圾渗滤液回灌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的填埋量逐步减少。近年来,较多早期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即逐步实施封场管理,部分垃圾填埋场不再受纳生活垃圾后即停止使用。封场或停止使用后,填埋场的渗滤液、填埋气体仍有产生,安全管理问题仍需重视。通过对填埋场封场后的填埋气体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封场后场区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到位,保障填埋场及场区周边人员人身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史春 《环境教育》2010,(12):50-50
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会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即渗滤液。渗滤液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垃圾填埋以后渗滤液会连续多年持续产生。因此,为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必须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相似文献   

13.
马利海  李军 《四川环境》2018,(1):138-144
伴随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垃圾填埋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也变的更加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生态建设3大因素,构建了一套填埋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吴忠市垃圾填埋场。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取的评价因素较全面,客观反映了吴忠市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消纳生活垃圾,通过改变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实验垃圾柱的装填方式和运行方式,对不同垃圾柱的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稳定时间短,渗滤液污染强度削减快,给后续的渗滤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5.
唐平  刘丹  李启彬 《四川环境》2004,23(6):58-61
基于传统填埋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填埋场的思想,即采取必要措施使填埋处置的垃圾尽快达到“最终贮存质量(FSQ)”标准,使得排放到环境(空气、水、土壤)中的物质不需要进一步处理便可为环境所接受。对于可持续发展填埋场的研究发展动态作了介绍,并且阐述了我国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启彬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5):81-84,106
本文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和运移的水力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建立在填埋垃圾均质各向同性假设基础上的渗滤液运移模型不能满足日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运行需要,基于填埋垃圾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填埋场水力学特性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田  孙卫玲  倪晋仁  周翠 《四川环境》2007,26(2):1-5,10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深圳市两个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垃圾场A是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场B是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填埋场。垃圾场A渗滤液中COD、TOC、NH3-N、NO3^--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比垃圾场B渗滤液高一个数量级。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别检测出主要有机物72种和57种,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酚类、胺类、杂环类物质。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渗滤液A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渗滤液B中有机物多为长链烷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场降解速率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北京海淀区若干典型填埋场中城市垃圾的降解速率进行了实测〔1〕,指出当前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周期在 1 0年左右。通过模拟实验以及理论分析 ,指出促进降解的原因在于垃圾自身组分和若干填埋条件的差异。文章并对我国未来填埋场中垃圾的降解速率提出了预测见解。  相似文献   

19.
江东鹏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3):113-115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从填埋场内非等温的角度,理论上分析了场内垃圾含水率的分布与温度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内水分运移过程的双场耦合模型(三维),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为研究填埋场内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渗滤液回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青松  金春姬  乔志香  向勇 《四川环境》2004,23(4):78-80,84
本文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机理、优缺点,“干填埋”与“湿填埋”之间的区别。渗滤液回灌可增加填埋废物的含水率,加快垃圾的降解速率,减少渗滤液的处理时间,提高填埋气中甲烷的含量,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鉴于以上这些优点,渗滤液回灌作为一种渗滤液处理方式将会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回灌的渗滤液容易泄漏而导致地下水污染,这是影响渗滤液回灌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使地下水受污染,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渗滤液回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