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明施肥通过增加植物同化能力,是否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为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黑麦草生长农田DOC及DON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氮或施磷,均能提高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且施氮水平与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对土壤DOC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土壤DOC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减少趋势,0~20 cm土层土壤DOC含量下降幅度最高达25.9%;施氮后不同土层土壤DON含量及累积量增加,0~100 cm土层DON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磷时0~60 cm土层土壤DON含量较不施肥对照减少,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高量无机氮肥投入可增加该区植物产量及土壤DON,但不利于土壤DOC累积,说明氮肥投入对改善该地区土壤供氮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小流域植被-土壤系统钙的协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和探讨了贵州花江峡谷查尔岩小流域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物中总钙与不同存在形态钙的含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土壤中,不仅总钙含量(平均1.8%)高,而且交换态钙含量(平均占总钙含量的50.9%)也很高,与土壤总钙含量显著正相关。植物总钙含量(平均在1.2%-3.2%之间)高,且在不同层次间有较大的差别,灌木层钙含量(平均2.3%)大于草本层(平均1.2%)。不同物种间钙含量变化也较大,在研究区所有物种中构树钙含量最高(平均3.2%)。植物中三种形态钙(水溶性钙、乙酸溶性钙、盐酸溶性钙)含量以水溶性钙含量最高,但并不随植物总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植被中含量相差较大。植物、土壤总钙及土壤交换态钙含量,都随着次生林、草灌、灌草、稀疏灌草的演替有增加的趋势。土壤-植被间钙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高钙的土壤环境是导致植物钙生物吸收系数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引言××磷肥厂是一个主要生产普钙和钙镁磷肥的老企业。排放的废气中,以氟化物为主。氟化物对植物的毒性比较大,当空气中氟化物的浓度较高时,植物叶片的尖端和边缘会出现坏死等急性中毒症状;浓度较低而植物长期暴露时,进入植物体内的氟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梅花布点法采样,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分析,对广东省两处高海拔地区表层土壤中OCPs(有机氯农药)和PCBs(多氯联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浮山表层土壤中w(OCPs)和w(PCBs)分别为3.77~9.51和1.85~4.06 ng/g,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888和824 m.南岭表层土壤中w(OCPs)和w(PCBs)分别为1.47~2.23和1.15~2.49 ng/g,最大值均出现在海拔1 900 m.在表层土壤中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浓度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山冷凝结现象,累积规律基本上符合Mountain-POP模型.但由于研究区域与Mountain-POP模型假设区域有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一些化合物的高山冷凝结规律与Mountain-POP模型存在一定差异,该现象应为所研究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所致.化合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因素可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累积效果.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颗粒粉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环境降解地膜完成了从片状瓦解到颗粒粉末降解的过程。该颗粒粉末状降解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了新的讨论热点。研究以土壤深度、土壤类型、聚乙烯分子量、聚乙烯累积量为实验因素设计L_9(3~4)正交实验,通过检测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聚乙烯粉末分子量及残余累积量2个因素对土壤质量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分子量因素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土壤化学性质表现为低分子量、大残留累积量处理下有机质、全氮含量较大。而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土壤pH在低分子量、小残留累积量处理下有较高值。与相应对照比较,除pH外各化学性质在最优处理下均有更高的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10月(丰水期)和2015年6月(枯水期)对平度市南部地下水和土壤的采样调查,分析了不同季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地下中水氟化物浓度变化范围为0.68~16.54 mg/L,平均值为6.78 mg/L,超标率为90%;不同季节氟化物的超标区域分布基本相似,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北胶莱河沿岸。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显著增加,明村镇的东南部、万家镇的南部、蓝底镇南部氟化物含量均超过10 mg/L,地下水类型以HCO_3~-·Cl·Na和Cl·SO_4·Na·Mg型为主。氟化物超标区域均在p H值为7.01~8.87的碱性水环境中,但并不都表现出随pH值的增大氟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与水中的Cl~-、Ca~(2+)、SO_4~(2-)、HCO_3~-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干旱的气候、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环境、土壤中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形成平度市西南部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商陆和烟草对锰胁迫的抗氧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植物的重金属累积能力对于植物修复和植物冶金意义重大.Mn超累积植物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耐性/累积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为了研究商陆在Mn胁迫下的抗氧化酶作用,将萌发6周的商陆和烟草幼苗分别放入1 mmol·L~(-1)或3 mmol·L~(-1)的1/2 Hoagland营养液处理4 d,实验表明商陆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幅度显著低于烟草,而烟草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量增加幅度大于商陆.如1 mmol·L~(-1) Mn处理4 d后,与对照相比,商陆和烟草的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3.3%和75.5%;烟草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量分别增加347.3%和120.1%,而商陆的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量没有明显增加,表明Mn胁迫对超累积植物引起的氧化损伤明显低于非累积植物.随着Mn处理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2种植物叶片SOD和POD活性均迅速增加,其中商陆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大于烟草;另外,商陆CAT活性持续上升,而烟草CAT活性显著下降.如在1 mmol·L~(-1) Mn处理下,商陆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61.1%、 111.3%和17.5%;烟草SOD和POD提高55.5%和206.0%,而CAT下降15.6%,表明商陆的抗氧化酶,特别是CAT,能够有效地清除Mn毒产生的自由基.这些结果说明抗氧化酶的抗氧化能力是重金属累积植物商陆的Mn耐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主要表现在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膜、有机物代谢、遗传变异和植物衰老的影响上。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出现可见伤害症状前,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就已经存在;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塑料对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文章通过温室盆栽实验,以镉(Cd)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为研究对象,探究聚乙烯(PE)微塑料颗粒(0、0.01%、0.1%、1%)(以w/w计)以及Cd(0、5、15、30 mg/kg)复合作用对少花龙葵生长及Cd累积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Cd处理相比,0.1%和1%的PE能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Cd的生物有效性;5 mg/kg的Cd与PE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少花龙葵的生物量,增加了少花龙葵组织中Cd的含量,且Cd含量随着PE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所有处理对少花龙葵Cd的累积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少花龙葵的生长及对Cd的吸收会因PE浓度、Cd浓度的不同而异。深入研究微塑料对超富集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对拓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林四平设施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选取吉林四平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设施菜地、玉米地和森林土壤样本124份进行比较分析,同步采集设施蔬菜(81份)、肥料(50份)及灌溉水样品(10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检测重金属含量,以揭示设施土壤及相应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设施菜地中除铅(Pb)以外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地和林地,设施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铬(Cr)、镍(Ni)、锌(Zn)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累积,研究区域不同类型土壤Cd平均含量为0.45 mg·kg-1,约42.8%的样本Cd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3-2006),其他重金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不同类型蔬菜比较,叶菜类Cd含量(以鲜重计)为0.033 mg·kg~(-1),明显高于果菜类,2.5%的蔬菜Cd超标,1.2%蔬菜存在Pb超标,其他重金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随着设施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愈加明显,设施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呈同步累积趋势;设施蔬菜重金属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含高量重金属有机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是设施土壤重金属累积及设施蔬菜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象草与木本植物苦楝/构树间作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潜力,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分析间作对植物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累积、土壤溶液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影响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象草和苦楝(KX)间作两者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26.5%和13.2%,象草和构树(GX)间作下构树地上部生物量增加13.5%,象草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和象草间作后苦楝地上部Cd含量显著提高24.9%,两者地上部Cd和Pb累积量明显提高(P<0.05);间作构树显著增加象草地上部Cd和Pb含量及累积量,但构树地上部Cd和Pb含量明显降低.总体而言,间作处理显著提高单盆植物地上部Cd和Pb共同累积总量,且KX间作下单盆地上部Cd和Pb共同累积总量(1 065μg·pot-1)最高.整个修复期间,KX和GX间作下土壤溶液pH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均高于未修复土壤(CK).修复结束(第150 d)时,KX和GX间作下土壤溶液DOC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40.5%和33.1%(P<0.05),与CK、象草和构树单作相比,KX间作下土壤溶液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6...  相似文献   

12.
罗萌  宋娇艳  曾微  王强 《地球与环境》2017,45(5):531-539
采用土柱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江水淋溶下,三峡库区典型土壤-紫色土中的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淋溶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不同DMP含量水平的紫色土中DMP的累积释放量均增加,双常数方程是描述紫色土中DMP淋溶释放动力学的最佳方程;随着紫色土中DMP含量增加,紫色土向模拟江水淋溶释放DMP的累积量越多,但是累积释放率却减小,累积释放率仅0.58%~1.35%,表明紫色土中的DMP不易淋溶释放。离子强度对DMP的释放量影响显著,在试验离子强度范围内,累积释放率总体上较低,介于0.43%~0.74%;试验p H范围内,紫色土中DMP累积释放量、累积释放率与淋滤液p H呈极显著负相关;紫色土中外源有机质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紫色土对DMP的吸持量,减小了紫色土中DMP的淋溶释放量;当紫色土中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添加量为50 mg/kg时,降低了紫色土中DMP的累积释放量和累积释放率,而当SDBS添加量大于200 mg/kg时,紫色土中DMP的累积释放量和累积释放率反而随着SDB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2008-2016年对太原盆地浅层地下水(饮用水源)1 088份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进行研究,以了解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作用加上过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地下水氟含量升高的原因。太原盆地个别样点的氟化物含量已严重超标,可能会增加氟斑牙病和氟骨病的患病风险,需制定相应的降氟政策予以防治。太原盆地各区域均存在每日摄氟量低于最低限的样点(2.0 mg),会增加人群患龋齿的风险,需要人为增加氟摄入以降低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选用潮土和褐土2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采用室外盆栽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植物,研究了佳乐麝香(HHCB)和镉(Cd)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及污染物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土壤中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重变化顺序均为,单一HHCB污染土壤>HHCB-Cd复合污染土壤>单一Cd污染土壤.潮土中HHCB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的累积量高于褐土,且潮土中Cd对HHCB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累积量的影响与褐土中不同.潮土中的单一HHCB在小麦植株根、茎、叶中的累积量顺序为:根>茎>叶;Cd能够显著促进HHCB在小麦根部的累积,而对HHCB在小麦茎和叶中的累积则起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44.07%.褐土中单一HHCB在小麦植株根、茎和叶中的累积顺序为:根>叶>茎;Cd对HHCB在小麦根部累积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中高浓度Cd却可显著促进HHCB在小麦茎和叶中的累积,促进率最高可达35.95%.潮土中Cd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的累积量低于褐土,但2种土壤中HHCB均能够明显促进Cd在小麦植株根、茎、叶中的累积.潮土中Cd在根、茎、叶中的累积量增加率分别为30.84%、61.82% 和61.82%,褐土中Cd在根、茎、叶中的累积量增加率分别为 41.53%、184.16% 和206.18%,可见褐土中HHCB对Cd在小麦植株中累积的促进作用强于潮土.  相似文献   

15.
叶用油菜和孔雀草间作对植物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镉(Cd)低积累作物与超富集植物间作对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和提取修复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将两种Cd累积能力不同的叶用油菜(Brassica chinenesis L.,低积累油菜华骏和普通油菜寒绿)与4种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矮杆红花、矮杆黄花、高杆红花和高杆黄花)间作,研究间作措施对两类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参数、Cd累积以及土壤有效态Cd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后油菜生物量显著降低,孔雀草生物量显著升高.间作处理中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较单作均显著降低.华骏与矮杆红花间作时,华骏地上部Cd含量较单作显著降低14.5%,矮秆红花地上部Cd含量显著增加36.5%;其余间作处理下油菜地上部Cd含量均显著升高或无显著变化,而孔雀草地上部Cd含量无显著变化.间作处理下,油菜地上部Cd累积量较单作处理显著降低,孔雀草地上部Cd累积量显著升高.间作处理下土壤Cd提取率与孔雀草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异.油菜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以及DO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之,Cd低积累油菜华骏与孔雀草矮杆红花间作组合表现最佳,在Cd污染菜地土壤的修复和安全利用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颗粒有机质对水稻镉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毅轩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8,39(11):5180-5188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颗粒有机质(POM)添加量下土壤、POM中有机碳(POM-C)和Cd(POM-Cd)含量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研究了POM对紫色水稻土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添加POM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POM-C、POM-Cd、POM对Cd的富集系数和土壤有效Cd含量,在POM添加量达2. 5 g·kg~(-1)时可显著提高土壤POM-C和POM-Cd比例.添加POM提高了水稻植株生物量及Cd在水稻植株中的总累积量,但使水稻根Cd含量降低24%~42%,茎叶Cd含量提高9%~30%,籽粒Cd含量在POM添加量为0. 5 g·kg~(-1)和1. 0 g·kg~(-1)时分别降低了17%和36%,添加量为2. 5 g·kg~(-1)时提高了39%.添加POM对Cd在水稻根和茎叶中的分配不显著,但POM添加量较少时可抑制Cd从水稻茎叶向籽粒转运,POM添加达到一定量时,促进Cd从茎叶向籽粒转运,最终提高籽粒中Cd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Cd是影响茎叶Cd累积的主要因素,POM-Cd总量是影响籽粒中Cd累积的主要因素.因此,添加POM可通过改变土壤SOC、DOC、POM-C、POM-Cd及有效镉含量,影响水稻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NaOH溶液间歇式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艳  陈广银  罗兴章  郑正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2017-2021
在中温(35±1)℃条件下,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处理一次发酵后的互花米草,并进行批式中温厌氧二次发酵实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固体含量(TS)为6%的条件下,一次发酵产气率为317mL.g-1(以TS计),甲烷含量为71%,发酵过程中出现酸抑制现象.发酵后原料用4%、6%、8%的NaOH溶液处理后,在TS含量为6%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仍均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未出现酸化现象,产气率分别为262、276、282mL.g-1(以TS计),甲烷含量分别为72%、72%、69%.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单位质量TS产气量分别增加了83%、87%、89%.这表明通过NaOH溶液的间歇式处理,能有效地提高互花米草厌氧消化的沼气产率.  相似文献   

18.
以水生植物滤床为载体,研究了典型抗生素(四环素类TCs、磺胺类SMs和喹诺酮类QNs)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在不同水生蔬菜种植的水生植物滤床中的去除和累积情况,并考察了季节变化对此过程的作用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种植系统中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发现,在夏季水芹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1.83%(TCs)、46.80%(SMs)和21.53%(QNs),明显高于空心菜系统(TCs 33.28%、SMs 19.73%、QNs 6.84%),但在冬季运行情况下两组水生植物滤床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这3类抗生素在植物中的累积规律是茎部叶子,其中,在夏季运行情况下,3类抗生素在空心菜茎部具有明显较高的累积含量(22.89~103.7μg·g-1,以干重计,下同),而在冬季3类抗生素在水芹叶片中具有明显较高的累积含量(3.52~7.33μg·g-1).同时,在不同季节,系统出水与底泥中抗性基因水平对植物种类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对北京市3个再生水灌溉区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将其分别与当地井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作对比,探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再生水灌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土壤中的Cd、Ni、Cu和As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而Pb、Zn和Cr含量的最大值(39.90、103.1和120.3 mg/kg)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Ni和Hg在多数采样点出现重金属向土壤深层移动的趋势;与对照区(井灌区)相比,Cd在3个再生水灌区的土壤中含量均无显著变化,Hg含量仅在通州区大北关井灌区超过再生水灌区,其余6种重金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再生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非一定由再生水灌溉所致,早期的污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武夏萍 《环境科学》1981,(1):49-52,6
大气中氟化物含量极低,通常在ppb级,监测比较困难。近年来,石灰滤纸法等静态采样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氟污染也有了发展。如日本营井隆一报道:盆栽菠菜叶氟含量与大气氟化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6;美国Israel报道了在野外条件下,草中氟化物浓茺C_(GRASS)与用LTP法测定的大气浓度C_(LIME)具有以下简单关系:C_(GRASS)(ppm)=11.4C_(LIME)(微克/平方分米·日) 标准差仅±4ppm。该作者还研究了草氟浓度与大气,土壤氟化物浓度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也获得了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