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故与灾害本应靠技术对策加以控制,但国内外减灾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 这不是说弃之硬技术,而是靠软对策予以重新的组织及梳理,从而更有效,更可靠地成为摔制现代事故与灾害的有效“技术”。安全文化正是所有软对策中的一种,它诞生完善于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起源于美国。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减少金融危机及巨大事故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N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开始使用风险管理一词。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欧洲和日本开始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社会、企业和公众对安全减灾的要求与呼声越发强烈.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事故、社会交通事故(公路、航运、空中)、公共场所的突发事故(火灾与爆炸等)、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已到非下功夫治理不可的紧要关头.面对第四次事故灾害高峰,不予以减轻并有效遏止不仅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协调,更将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全体专家认为,在导致事故高发的机制、管理、技术等诸因素中,人的问题是首要、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从抓人的安全意识及素质的文化氛围入手.也就是说,不仅仅发展产业界的安全文化,更需要建设全社会的大众安全文化,只有这样,全民族才有幸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观念,确立规范的安全行为准则及规范,形成良好的安全社会环境.安全文化的形成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并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及《中国21世纪议程》精神相吻合,重在形成自身的战略对策.鉴于此,我们120名参加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的代表,联合向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全减灾的未来方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20世纪中国灾害事故规律的认识及对新世纪灾害态势的分析,从科学与文化交叉的新视角,研究了以管理、科技、文化、学科建设等为主题的新世纪方略。  相似文献   

5.
许厚德 《安全》2001,22(3):41-42
1 灾害事故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破坏愈来愈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了5倍。在1990~1998年的9年中,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人民1533亿人民币,相当于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每年的灾害损失,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1/4以上。其它事故伤亡破坏也十分严重。1998年全国工矿企业、交通、民航、铁路、船舶及火灾事故,造成了近10.4万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占首位,死亡约78067人,第2位是矿山事故,死亡约9221人。因火灾死亡2389人。灾害事故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6.
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讲,20世纪都是个多灾多难的百年。大自然每一次的报复,都在为人类敲响警钟,生命的脆弱的,地球只有一个。公共事故及灾害一般届人为灾害类,但长期以来社会未给予充分重视,在非生产意外事故方面,除交通、火灾等类事故外.人们对发生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的事故或灾害关注、研究甚少。但笔者近十年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非生产领域的事故及灾害近二十年来数字在增加,死亡人数已占到全部死亡人数的20%,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杀手”就在我们身边。公共场所事故随着人类对灾害的关注日益得到重视。公…  相似文献   

7.
日本应急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地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异常活跃的环太平洋地带,是地震、海啸、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先后发生了伊势湾台风、阪神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国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事故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区震后山地灾害地质因素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与山地灾害关系密切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选择了岩性和断裂带大指标,以龙门山区为典型区,根据灾害发生学原理,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岩性、断裂带等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并根据敏感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了敏感性区分。结果表明:岩性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次硬岩硬岩软岩层极软岩层;断裂带对山地灾害的敏感度主要集中在距离断裂带0~2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综合采用GPS技术、GSM技术、GPRS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城市灾害监管监控系统对实现城市灾害及时处理,分析事故成因有效预防事故,实现高效管理有重大意义;以该平台建立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对城市可视化与数字化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城市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各种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各种灾害分析模拟,公共安全规划以及应急决策支持,从而有效提高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工作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罗云 《劳动保护》2000,(1):18-19
这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世纪 ,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政治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世纪。由此 ,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千年 ,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 ,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的警惕 ,采取有效的措施 ,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世纪。其实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 ,我们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 :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应认识到的是 ,现实与未来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音符和背景 :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 ;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不惜代价高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是我国一系列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的高发期.那时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由于安全生产法制尚不健全,十分倚重靠行政手段抓领导作风,抓安全监管.回顾《劳动保护》1987年的2起特别重大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有关报道,对照今年自5月份以来接连发生的"5·31"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严重火灾、"6·3"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大火等一系列事故,尤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正面临第四次事故高峰的冲击,重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事故伤亡数字庞大,职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惊人。遏制事故高峰,是我国政府、企业、科研和教学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任务。本文讨论了我国职业灾害的概况,并针对我国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八条对策。 1、我国职业灾害概况 (1)4次事故高峰和恶性事故概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至今,我国出现了4次事故高峰。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期间出现第一次事故高峰,到了三年困难时期,仍然余波未平。70年代初期形成第二次事故高峰,与1965年全国县以上企业因工死亡数相比,1970年为 2.85倍,1971年为 4.24倍,1972  相似文献   

14.
<正>大部分事故调查技术在研究事故链和失效的屏障时,通常只分析事故的表象和导致故障的直接原因,很少有技术能够系统性地分析出屏障失效的根本原因,以及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壳牌石油公司委托莱顿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类行为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之后发展为Tripod Beta理论(三要素理论)。该理论运用一种清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粮食、食品与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与储运行业,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在粉尘爆炸事故中占比较大。粉尘控制与检维修安全管理,是粮食、食品与饲料行业粉尘防爆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粮食、食品与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与储运行业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粮食储运、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发展迅速,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设  相似文献   

16.
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 2 0世纪中国灾害事故规律的认识及对新世纪灾害态势的分析 ,从科学与文化交叉的新视角 ,研究了以管理、科技、文化、学科建设等为主题的新世纪方略。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卯年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正以从未有过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不如此事故和灾害将极大的制约着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渴望要求以独特视角、宏阔的视野,将国家稳定与安危、…  相似文献   

19.
避难动机的概述 避难行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是地震、海啸、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在避难行动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群活动的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和地震灾害的避难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