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江西九瑞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为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最新地质找矿成果研究,本文总结了区内成矿规律、北西向构造、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等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重要条件,同时认为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为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并优选出城门山矿区及外围、宋家湾-武山矿区及外围、彭山地区、邓家山-通江岭、宝山-大桥地区、大浪-洋鸡山丁家山等铜金铅锌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赣东南大墩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晚三叠世黑云正长花岗岩与南华系接触带附近,受南华系浅变质岩地层岩性及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本文以该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大墩靶区成功找矿为例,基于MAPGIS软件系统,对勘查区进行了化探数据处理、化探异常剖析、元素聚类分析、元素定量统计分析、剥蚀程度定量评价等综合定量评价.工作成果表明, 勘查区显示铜金为主要矿种、银铅锌为伴生矿种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床可达小型-中型规模.在风化剥蚀面显露出金铜等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指示元素.根据地球化学勘查综合定量指标分析,认定大墩地区为面积约15 km2具有中型铜金多金属矿产地勘查前景的找矿靶区.应用以上成果,该区已取得明显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66-274
宁芜地区产有与中基性陆相火山岩有关的"玢岩型铁矿"和多个铜金多金属矿床(点)。通过选取的4个典型矿床,讨论该类矿床(点)的成矿作用、勘查方法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该类矿床(点)勘查方法的组合与流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地质找矿标志。建立了宁芜北部深部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模型,为下一步选择找矿靶区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九瑞铜金多金属矿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该区的深部铜金找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成矿研究从与斑岩有关的似层状矽卡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铜矿床模式进一步发展为铜钼叠合"多位一体"矿床模式。本区的成矿时空结构表现为:区域上受中石炭系黄龙组赋矿层位影响;垂深上存在多层分布结构,地表呈带状分带结构;成矿受"四带一面"制约。利用多种测年技术获得的九瑞矿集区内含矿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均介于140~146 Ma之间,成矿年龄在其稍后1~3 Ma。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国东部由EW向构造向NE-NNE向构造彻底转换之际,形成于岩石圈大规模拆沉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以构造解析为基础.进行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M形叠加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释,总结构造对矿体的控制规律:三个世代的褶皱、韧性断层及相匹配的面理大都是成矿期构造,起运矿和容矿作用,可以划分五种控矿类型;第二世代褶皱为主形变,控制地层与矿体的展布,它与第三世代褶皱叠加的复合部位是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59-165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均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甚至拉丁美洲地区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预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宣城麻姑山—荞麦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已发现茶亭斑岩型铜金矿、荞麦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硫钨多金属矿及魏墩热液充填型锌硫矿。通过总结近年来该地区地质勘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探讨该区铜多金属矿的矿化规律和找矿方向。该区重要控矿层位为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重要控矿构造为次一级倒转背斜的倒转翼及泥盆系五通组与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接触面;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这些控矿因素可指明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从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着重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 ,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形成除因其处于特殊的构造位置 ,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外 ,还与多种地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耦合作用及地质构造长期发展演化使成矿物质多次叠加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论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岭东段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是由独特的地质环境构成多种类型的钨矿集中分布区。本文在探讨南岭东段地区钨多金属矿成矿特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该区钨矿主攻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石英脉—岩体(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复合型。主攻找矿靶区为:湘赣相邻的桂东—汝城—遂川—崇义交界地区、湘粤相邻的九峰—西坑地区、赣南崇犹余地区、粤北瑶梅师地区、赣南青塘—银坑地区、赣南崎山地区、赣南三南地区、粤北九连山地区。以期为该区新一轮钨锡多金属矿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陕西铜厂矿田控矿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铜厂矿田地质特征和宏观断裂构造带特征的基础上 ,对矿田内不同类型断裂构造岩进行了分类和显微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 ,研究了岩石和矿物的形变与相变 ,探讨了微观领域内的动力成岩成矿作用 ,并分别估算和厘定了古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为再现矿田构造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崇义县八仙脑钨锡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八仙脑矿区的地质工作,发现本区存在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石英细脉带型、云英岩-石英细(网)脉带型等一体多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本文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结了区内各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找矿评价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湘西多金属矿区汞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李永华  王五一  杨林生  李海蓉 《环境科学》2005,26(5):187-187-191
以湘西典型多金属矿区为现场,研究了矿区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湘西矿区是汞、铅污染严重的区域,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汞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315倍和3.1倍,铅锌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4.8倍和16.1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风险评价,证实湘西矿区是汞、铅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区,汞矿区汞污染以极重污染为主,铅污染以中度和轻污染为主;铅锌矿区铅污染以中度和中-重污染为主,汞污染以中-重污染为主.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而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汞、铅的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大湖塘石门寺矿区超大型钨矿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成功勘查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发现。矿化类型划分为细脉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前者占总储量的74%,该类型以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以燕山中期酸性深成至浅成花岗岩为成矿母岩。矿体厚大且产状平缓,大致平行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株顶部的接触面分布,以外接触带为主(Ⅰ1矿体),水平投影面积1.50km2,单工程最大厚度389.33m,平均厚度143.67m,平均品位0.193%,厚度变化系数63.7%,品位变化系数115.8%。工业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常见近矿围岩蚀变为黑鳞云母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工业类型可划归为细脉浸染型白钨矿。石门寺矿区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的细脉浸染状白钨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多金属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滇东南锡多金属矿天然放射性水平,了解锡矿采、选、冶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选择了该区10个锡矿山,测量了各类锡多金属矿原矿、精矿、尾矿及冶炼炉渣放射性核素比活度。锡多金属矿原矿及围岩放射性水平受地层与矿化类型影响很大,硫化矿整体放射性水平不高,砂锡矿却普遍高出背景值数倍,尾矿、炉渣放射性水平也相对较高,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创立的相关地球化学元素浓度级次(n值)特征对比模型和相近率线性判别模型对川北甘南地区产于三叠纪地层中的金矿成矿预测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在筛选找矿靶区、开展矿床地球化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崇义八仙脑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崇义县八仙脑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受一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矿区已知矿化带(体)12条。以V3矿带为主的6条矿化带(体),主要有用组分钨、锡,并伴生有铅、锌、铜、银等元素,品位高、规模大、矿床类型独特、具良好找矿远景。本文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及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浙江庆元苍岱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参照区域典型矿床的勘查研究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受中生代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对指导矿区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指出放弃浅部金银,主攻深部铅锌多金属的找矿思路。提出在物探、化探和地质高精度综合剖面测量基础上,采用钻探进行深部验证的工作方法,对于指导矿区及区域内火山岩覆盖区的矿产勘查具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大湖塘钨(锡)矿田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湖塘钨矿田处于扬子板块东部南缘,九岭—鄣公山隆起区西部与武宁—宜丰北北东向断裂带北东段的交接处,属大湖塘—同安钨(锡)、钽铌多金属矿带的北段。大调查成果对江西北部特别是九岭成矿带大湖塘钨矿田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预测出大湖塘-东陡崖钨(锡)、昆山-蓑衣洞钨(钼)2个找矿远景区,估算出大湖塘钨矿田资源潜力,钨(WO3)预测资源量80万吨、锡预测资源量12.7万吨。  相似文献   

20.
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是滇东南地区的重要矿床类型,矿床中疏的δ34S值分布于-6.9‰~+7.3%之间,并且呈波浪式分布;铅同位素组成以正常铅为主,并受异常铅的混染。硫、铅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有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地层的贡献;该矿床的成因与玄武岩海底中心式喷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