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研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其MBR-NF-RO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膜浓缩过滤液在不同蒸馏阶段的水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pH下渗滤液蒸发情况,考察了蒸发前后的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蒸发各阶段水质(COD和NH_4~+-N)情况与膜过滤浓缩液大致相同,都是由高到低再升高的情况;在pH 5~10范围内,随着pH的增高,10%残留率下,NH_4~+-N的蒸发量逐渐增加,而TOC逐渐减少;膜过滤浓缩液和垃圾渗滤液的DOM成分大致相同,都以富里酸和腐殖酸为主,蒸发后蒸发液中DOM以类蛋白和色氨酸为主;通过蒸发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而垃圾渗滤液采用此法处理后仍旧含有较高浓度的NH_4~+-N,需结合其他处理设施才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沉淀-树脂吸附-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筛选了该工艺各工段最佳的运行方式和参数.在最佳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98.1%.将吸附出水或氧化出水与垃圾渗滤液处理纳滤出水合并排放.各项出水指标均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一级排放标准.树脂脱附效果好,脱附液体积为膜滤浓缩液的1/10,实现了膜滤浓缩液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BDD电极阳极氧化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电化学技术阳极氧化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比较了不同阳极种类、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薄膜电极作为阳极,比钛基镀钌铱(Ti-RuO2-IrO2)和钛基镀铂(Ti-Pt)电极作为阳极时,有机物的矿化更为迅速。选用BDD电极作为阳极,不锈钢电极作为阴极,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10~100 mA/cm2),TOC去除率随之提高,极板间距的改变(2~12 mm)对TOC的降解影响较小。BDD阳极氧化6 h后,浓缩液的TOC去除率达到94%。研究表明,BDD电极阳极氧化技术可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将其应用于高毒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生化性极低而无法进行生物处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絮凝-臭氧微纳米气泡(O3/micro-nanobubbles,O3/MNBs)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以期提高其可生化性。通过改变絮凝工艺的絮凝时间,聚合硫酸铁投加量,絮凝转速以及O3/MNBs工艺的臭氧进气量,初始pH,温度等参数来探究絮凝-O3/MNBs耦合工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絮凝时间为40 min,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10 g·L-1,絮凝转速为300 r·min-1的最佳絮凝工艺参数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色度、腐殖质及COD去除率分别为79.8%、59.2%和73.3%,B/C从0.09增至0.22,生物毒性由92.4%(高毒)降至50.6%(重毒)。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絮凝工艺的出水进一步采用O3/MNBs工艺处理,在臭氧进气量为400 mL·min-1,初始pH=11,反应温度为30℃的最佳工艺参数下,絮凝出...  相似文献   

5.
为更科学合理的指导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减少浓缩液回灌系统中盐分的累积,论文对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系统中盐分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和15 a垃圾的垃圾柱开展了回灌实验,研究了回灌出水中Na~+、K~+、Cl~-和NO_3~-的变化规律,并且对回灌前后的垃圾体进行了离子不同形态的含量分析,初步探索了盐分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埋龄为1 a的垃圾对浓缩液中盐分离子的去除以生物作用为主,主要体现在对NO_3~-的降解;埋龄为5和15 a的垃圾的吸附作用对于盐分的截留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5 a垃圾吸附作用去除K~+、Na~+、Cl~-和NO_3~-量占总去除量的比例分别为89.78%、85.88%、84.61%和85.67%。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5):319-32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处理的研究柴晓利 赵由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 0 0 0 92 )采用混凝絮凝法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 ,混凝絮凝法对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十分有效 ,CODCr去除率可达 6 0 %以上。特别是微生物絮凝剂由于用量少 ,不产生二次污染 ,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给水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工艺中。关键词 :絮凝剂 ,垃圾渗滤液 ,混凝絮凝法。粉煤灰混凝剂的制备和预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李 磊 赵玉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10 0 93…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垃圾渗滤液(简称渗滤液)末端处理,利用渗滤液生产有机肥料、燃料,回收渗滤液中氨氮和腐殖酸,厌氧发酵制沼气,生物制氢气等渗滤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超临界水气化(SCWG)技术具有气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气体产物中氢含量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研究;指出了利用SCWG技术处理渗滤液不仅能对渗滤液进行有效治理,并且能回收反应产生的氢气资源,实现渗滤液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化混凝-光电氧化组合工艺对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考察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和结构在本工艺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时投加Ca(OH)2、Fe2(SO4)3和PAM混凝后,COD去除率为28.00%,含量由4 700 mg/L降低到3 384 mg/L;同时投加KMnO4、Fe2(SO4)3和PAM进行二次混凝,COD去除率为60.20%,含量为1 870 mg/L;混凝后水样在电流密度为400A/m2,经3 h光电氧化后,COD去除率为86.20%,含量为650 mg/L。本工艺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部分大分子量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量有机物;光电氧化后,有机物结构被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泥基复合剂连续序批式处理渗滤液生物处理尾水,不仅可使出水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规定的渗滤液排放二级标准,而且成本低廉.为了避免堵塞,采用间歇式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渗滤液生物处理尾水.填充水泥+CaCO3+CaO2(3者质量比为2:1:1)的可渗透反应墙,由于能持续产生·OH,对...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了UV-Fenton法、Fenton法和O_3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反渗透膜浓缩液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UVFenton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pH为4.0,H_2O_2和Fe(II)的投加量分别为6 000 mg·L~(-1)和3 000 mg·L~(-1);Fenton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0 min,pH为4.0,H_2O_2和Fe(II)的投加量分别为10 000 mg·L~(-1)和4 000 mg·L~(-1);O_3氧化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0 min,pH为8.0,O_3投加量为5 g·L~(-1)。在上述反应条件下,UV-Fenton法、Fenton法和O_3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反渗透膜浓缩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2%、60%和68%,对TOC和总氮(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NH_4~+-N去除不佳。UV-Fenton法和Fenton法对于总磷(TP)的去除优于O_3氧化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详细研究了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研究内容包括:超声波频率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超声波功率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Fenton试剂用量和pH值对垃圾渗滤液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还利用一次正交回归实验确定了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化条件,并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对超声波技术、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和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最高,其色度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73.5%.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化条件是: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功率为75W,Fe2 浓度为280 mg/L,H2O2浓度为1.29×104 mg/L,pH值为2.5.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Fenton试剂用量之间存在优化匹配值.  相似文献   

12.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工艺方案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针对合并处理与单独处理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渗滤液回灌技术作为合并处理中预处理工艺 ,削减单独处理方案中生化负荷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DEDMS)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APDES)3种硅烷偶联剂作为有机硅源,制备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处理浊度水、色度水、含油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其除油效果远远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于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可以去除常规絮凝剂无法去除的物质,显著降低出水COD。3种共价键型絮凝剂中,以TEO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浊效果最佳,以APDE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油和去除COD效果最佳。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Na Cl为汲取液溶质,研究正渗透膜分离过程中膜朝向、汲取液溶质浓度和错流速率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正渗透膜对Na Cl、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截留性能。结果表明,活性层朝向汲取液(AL-DS)时水通量(Jw)明显大于活性层朝向原料液(AL-FS)时,但随时间下降较快;Jw和溶质反向扩散通量(Js)均与汲取液溶质浓度正相关,但非线性增加,原因与内浓差极化有关;Jw同样与错流速率正相关,但随错流速率增加不明显。以葡萄糖为汲取液溶质时,正渗透膜对Na Cl的截留率能够达到90%以上。相同汲取液浓度下,处理生活污水时的Jw略大于垃圾渗滤液。正渗透膜对2种废水的污染物截留效果均较好。处理生活污水时,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82%和90%以上;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则分别能达到77%和95%以上。正渗透膜对渗滤液中的二价离子(钙、镁)的截留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悬浮态半导体催化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ZnO 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 ,用ZnO TiO2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效果较好 ,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得到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晩期渗滤液可生化性差、难以处理等特点采用驯化后的矿化垃圾作为渗滤液处理介质。在用实验室矿化垃圾填充的生物反应器上采用在底部间歇曝气的方式,考察其对中晚期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负荷为25.O L·(m~3·d)~(-1),曝气2 h,停歇4 h,总曝气量为0.596 m~3·(m~3·d)的条件下,COD平均去除率为80.0%氯氮平均去除率为98.1%总氮平均去除率为25.7%总磷平均去除率为93.0%。该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中晚期渗滤液能达到良好较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对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工艺方案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合并处理与单独处理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渗滤液回灌技术作为合并处理中预处理工艺,削减单独处理方案中生化负荷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对完善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在实验室矿化垃圾填埋柱中开展了回灌实验,分别得到了回灌出水中电导率和8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K+的关联系数最大,其次是NO-3、Na+和Cl-。因此在回灌出水中这4种离子与电导率的关联性较大、可将其作为回灌体系中优先控制的离子。  相似文献   

19.
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态半导体催化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ZnO/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用ZnO/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效果较好,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得到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生物工艺难以解决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问题,探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两级自养)工艺处理高氨氮、低C/N比垃圾渗滤液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平均浓度为2 560 mg·L~(-1),COD值为4 000~5 000 mg·L~(-1)时,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后,总氮去除负荷可达1.19 kg·(m~3·d)~(-1)、总氮去除率可达93.1%(出水TN=176.3 mg·L~(-1))、COD去除率可达52.2%。但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中NO_x~--N浓度为154.5 mg·L~(-1),仍未达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TN≤40 mg·L~(-1))。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之后串联硫自养反硝化,整体工艺最终出水NH_4~+-N、NO_2~--N、NO_3~--N平均浓度分别为1.9、0.6、9.7 mg·L~(-1),TN≤15 mg·L~(-1),进水总氮去除率为99.5%。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两级自养深度脱氮反应系统中实现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