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壤的盐渍化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绿洲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用破碎度(C)、分离度(F)、优势度(D)等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脆弱度(S)建立了盐渍化景观危险度(SR)评价指数以研究渭干河-库车河流域盐渍化地的危险程度。选择新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1989年和2001年Landsat-TM图像为本底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样本进行实例验证。研究表明,在12年期间,由于研究区内人类活动不断加强,景观结构变化导致盐渍化景观危险度指数明显增高,综合盐渍化危险度指数(SCR)由0.4832上升到0.5234,盐渍化危险度有扩大的趋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提高不同干旱区域土壤盐渍地危险度评价的准确性及定量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雅县是我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新疆干旱区沙雅县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沙雅县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其中以托依堡乡、英买里乡和红旗乡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草甸盐土、盐化潮土和残余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母质和母岩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提出了该县盐渍地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发生的风沙,春旱,霜冻,冰雹,洪灾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严重困扰着该三角洲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灾害的胁迫伤脑筋航其危害程度,分析灾害的成因,发生机理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干旱区绿洲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以新疆开都河两岸绿洲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和Landsat数据计算得到的改进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I)相结合,建立了地下水位监测关系模型(R2=0.82)。对研究区1999年到2016年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监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两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两年实测地下水位和监测水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和0.7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7和0.27,平均相对误差(RME)分别为11.4%和16.7%,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利用MTVDI建立的地下水位监测模型对干旱区绿洲一定深度的地下水位监测是可行的;2)开都河两岸绿洲1999年到2016年地下水位年际变化逐渐降低,年内地下水位升降显著;3)地下水位年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和灌溉方式向高效节水方式转变,增加了地下水开采量和降低了补给量。在年内随着渠系灌溉水的作用,使地下水位在季节性里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腹地洪水位异常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保障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三角洲地区复杂的网河及口门构成,以及径流和潮汐共同影响的水动力条件,使三角洲的洪水水势表现出随时间和空间复杂变化的动态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角洲地区受水土资源无序开发的人类活动的影响,90年代的洪水表现出了网河腹地河段洪水位异常壅高的现象,使区域的防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结合"94.6","98.6"洪水期间三角洲腹地洪水水位异常壅高现象,综合分析了区域洪水位异常壅高的外部及内在成因,为科学制订三角洲地区防洪对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方  韩军青 《灾害学》2004,19(Z1):97-100
临汾市是山西省地裂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成因受多种因子控制.本文从地震、断层、地下水开采、黄土湿陷等方面分析了临汾市地裂缝灾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市地裂缝灾害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西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国勤 《灾害学》2001,16(1):65-70
在江西,干旱灾害是仅次于洪涝灾害的第二大农业灾害,本文对江西干旱灾害的面积,频率,分布,危害及其成因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轻江西干旱灾害的若干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霍州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和耕地,并且改变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由于该地区地裂缝的成因尚不清楚,防治措施难以制订,其影响范围内的人群、房屋、耕地、水资源仍然受着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威胁。基于此种状况,在调查霍州地区采空塌陷地裂缝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认为,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和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蚀加速了地裂缝的扩展,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17个生态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了生态-经济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Ⅰ1,Ⅱ1,Ⅱ2,Ⅱ3,Ⅲ1,Ⅲ2和Ⅲ3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在增大,说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而Ⅰ1和Ⅱ4亚区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存在波动;Ⅰ,Ⅱ和Ⅲ三个大区中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Ⅰ1,Ⅱ1和Ⅲ1亚区。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对流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的环境问题及由此引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和干旱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耦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全省重度盐渍化土壤对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40亿元(1996年币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盐渍化对土壤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进行经济评估,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咸潮灾害在河流枯水期频繁侵袭珠江三角洲近河口地区,给1500万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咸潮灾害发生前和发生时期进行的大规模采掘河沙活动使三角洲河床普遍大幅度下切,河流水位下降,潮汐作用相对增强,这是引发成潮的主要原因;而天旱和海平面上升等则使咸潮灾害加重。在防御咸潮灾害的指导思想和措施上,应特别重视引发咸潮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我国蝗虫灾害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气象环境条件对蝗虫发生、分布和群落组成等的影响,以及蝗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的发生时期和世代及蝗卵能否顺利孵化主要是由气象环境决定的;气象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异及随年度、季节的演替可能引起蝗虫发生程度的区域分布差异以及群落组成成分在年度、季节间的波动;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异常可导致蝗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发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雪尘暴“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雪尘暴“持续时间、能见度、积雪深度、退化草场比例、NDVI距平、冷季超载比例、畜棚圈面积等14个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雪尘暴“灾情形成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雪尘暴“灾情形成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雪尘暴“灾情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对“雪尘暴“强度的加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灾害学》2021,(2):139-144
在梳理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等扰动视角出发,对其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社会脆弱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尚无统一定论;研究内容多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扰动下的社会脆弱性分析,对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人文因素导致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关注较少;研究主题聚焦于社会脆弱性测评、社会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探究等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社会脆弱性的适应策略及调控路径、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及协同效应和尺度效应等主题涉猎不足。未来需重点开展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形成机理、社会脆弱性的跨尺度研究、多重压力下的社会脆弱性过程和演化规律、社会脆弱性的情景模拟与调控路径以及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等问题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叙述了太湖流域1991年的灾害概况,从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方面说明太湖流域存在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指出人为不恰当活动是加剧洪涝灾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对治理对策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农业灾害具有种类多样性、破坏严重性和发生必然性、地域随意性等特点 ;指出水利工程、林木工程、病虫害防治工程、农田治污工程 ,以及建立农业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工程是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提出农业灾害防治总的原则是 :在分析各种农业灾害发生原因的前提下进行重点预防 ,在弄清其破坏机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本文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现状 ,提出了监测预报手段亟需改进、规划并建设好农业灾害防治工程、以系统工程的观念建立和健全农业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加强农业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limate change, although a natural phenomenon, is accelerated by human activities. Disaster policy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 dependent on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readiness to accept the reality of climate change, institutions and capacity, as well as willingness to embed climate chang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se conditions do not yet exist universally. A focus that neglects to enhance capacity-building and resilience as a prerequisite for managing climate change risks will, in all likelihood, do little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to those risks. Reducing vulnerability is a key aspect of reducing climate change risk. To do so requires a new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risk and a change in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hips. A focus on development that neglects to enhance governance and resilience as a prerequisite for managing climate change risks will, in all likelihood, do little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to those risks.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