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紫露草微核监测技术(Tradescantia,Micronucleus,MCN Test)用于大气、工业废水及农药残毒、放射线等的污染监测。植物微核技术的出现是近年来环境生物监测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它使植物监测手段从依据种群变化,个体损伤和组织坏死等可见症状的宏观水平跃进到依据细胞内染色  相似文献   

2.
张弢 《新疆环境保护》2009,31(2):40-42,46
按照生物学的分类,华南虎已经至少是极危等级了,几十年未观察到野生个体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个体存在和没有存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种群繁衍的基本个体基数已经不存在了,继续下去的结局就是近亲繁殖,种群快速退化,这样的结局也许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也许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华南虎依然难逃灭绝的命运。野外华南虎已经绝迹,而圈养华南虎近交系数过高,种群面临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3.
简述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幅员辽阔,跨有蒙新荒漠、温带草原和高原高寒植被三大植被区域,区系成分复杂,约有3000种植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稀有种类,有些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是我省宝贵的植物资源。以往,由于人们认识不足,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在长期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下,使得许多种类消失、种群个体数量减少,有些已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加以保护。尤其在目前大力开发资源,发展我省经济的情况下,更需制定必要的政策法令,规定重点保护植物种类,刊布名录,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广泛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模糊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评价方法还处于学术理论探讨研究和应用尝试阶段;生态机理法、生产力法、生物多样性法等评价方法是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常采用的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缺乏宏观性、综合性。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单项环境因子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点段相结合评价,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相结合是今后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未自然分布于我国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价值认定是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案件中备受争议的内容,具体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物种直接平移为国内一、二级保护动物管理的级别核准方式、参照同种国内保护动物核定价值时出现的交叉核定困境,以及确认涉案价值所依据的价格鉴定结果迥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碍于将有限的执法资源用于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也不必要地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刑事处罚。为此,需要通过人工核准、就低原则的普遍适用等措施,保障价值认定过程的正当性,在坚持罪责刑相适应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韩威 《环境教育》2013,(5):66-67
一个地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大小无疑是影响该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精明"的捕食者是斯洛博金在20个世纪60年代研究动物种群关系时发现,它是指进化过程中,捕食者对被食者不过捕的现象。"精明"的捕食者较多的是捕食老年的、病弱的或幼小的个体,较少地捕食处于繁殖年龄的个体。这样,在客观上保证捕食者在自然界中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资源,这也是捕食者种群能够世代延续的一种行为策略。作为人类而言,应该说最有能力成为"精明"的捕食者,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江汉油田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的金属管壁腐蚀和油层堵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同种群的SRB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游离SRB和固着型SRB对几种常用杀茵剂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除了ME以外,其余几种杀菌剂杀灭培养液中SRB的能力和杀灭固着型SRB的能力由大到小的排序是:BQ-3,WE,BQ-2,BQ-1,1227,BH。ME杀灭培养液中SRB的能力好于前六种杀菌剂,但是其杀灭固着型SRB的能力低于BQ-1。使用同种杀菌剂时,固着型SRB比游离型SRB的杀死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侯平  孙卫  李霞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25-131
在宏观生态系统的恢复中,通常关注的层面至多达到个体水平,即只计测个体的存在和测定所关注的可视特征,而忽略了个体的生理反应,特别是在实施恢复生态工程时,大规模地重新构造生物生活资源结构,常常难以估测这种变化对生物的有效性,加之可视生态效果表达的滞后性和可测试的复杂性,常常造成效果遗漏.因此,增加微观(细胞)层面的反应指示指标,可捕捉细微的个体反应,更准确的指征生态效果在个体上实现反应的可能性,这对于丰富恢复生态学理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工程为载体,探索了以内源保护酶系活力变化为指征的个体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不仅对累积输水效果具有指示性,而且对短期水干扰具有敏感的指示性,相关关系也因受水而强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源污染状况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城市水源功能区的划分、城市水源污染情况的现状分析,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一些国家与城市在水源保护上的成功做法,并提出:具有合理的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健康的营养结构及正常能量代谢的水生态系统,是衡量水源水质良好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野骆驼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骆驼科真驼属野生种,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历史上广泛分布在中亚干旱荒漠区,数量曾达到10,000峰以上,但到上世纪末,由于人类活动加剧,野骆驼数量和分布面积都急剧减少。1997年前后,分布在罗布泊地区的野骆驼数量仅为340~420峰。2010-2013年,在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定了14条样线,每年的04-06月沿样线对野骆驼数量进行野外调查,记录样线两侧3 000 m以内观察到的野骆驼个体数量、群体大小、成年与幼年驼。根据四月的观测结果,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野骆驼数量为638±251峰,平均种群密度为0.068±0.025峰/km~2。大于10峰野骆驼群的种群结构2010-2013年的野骆驼成幼驼比3.0:1,略低于2003~2005年的3.6:1,由此可见,近些年野骆驼种群结构趋合理,保护区野骆驼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西藏藏羚羊总数激增 濒危依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发布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研究报告》称,截至2005年夏天,西藏藏羚羊总数已达149930只左右。从1903年的成千上万、望不到边,到1989年只剩五万多只,数量的锐减,给藏羚羊蒙上了“濒危”的阴影。如今,藏羚羊总数已接近15万只,这一数字是否意味着藏羚羊已经摆脱了“濒危”的境遇?对此,“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从事藏羚羊研究工作达18年的刘务林研究员认为,种群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够保证藏羚羊脱“濒”。“目前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只能说明藏羚羊这个种群是存在的,并不能说明这个种群已经发展到稳定阶段。”据刘务林介绍:藏…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5,(8):26-27
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原产地在北美洲,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后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严重威胁用材林。加拿大一支黄花:原产地在北美洲,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后逸生野外,20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成,近20年来导致许多种乡土植物消亡。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南美洲。上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作为一种猪饲料引种大肆扩散,很快在中国南方地区为害成灾。“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  相似文献   

13.
保护海洋关键物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潮 《绿叶》2012,(10):35-38
鱼类生物多样性中的关键种是指,在生物多样性中数量占优势,特别是具有商业经济价值、领军的鱼种,同时这些生物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在食物链中属于顶级。由于商业性过度捕捞,气候变迁、板块分异,海洋严重污染等因素,我国陆架区的关键物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重视对这些群体的保护,是实现我国海洋生物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4.
《绿色视野》2012,(10):26-29
造成长江渔业资源极度匮乏原因众多。安庆市农委副主任、市渔业局局长周锦云认为,长江沿岸许多湖泊本来就是不少长江鱼类的产卵场,但如今江湖河流闸坝林立,阻断了许多洄游性鱼类去内河产卵繁殖通道,这对野生种群是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被称为"水中熊猫",生存至今已有1.4亿年,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堪称我国的国宝,属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群。然而,一些不法之徒见利忘义,非法捕杀中华鲟,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数学生态学,即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以使生态现象得到更满意的解释并提出一些预测和控制方法,用数学模型研究生态问题,可追溯到1790年Malthus的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后来在生态学中常用的1938年Verhulst的和Logistic模型。向Volttera在1920——1930年关于亚得里亚海捕鱼产量的波动变化的研究,更是种群生态  相似文献   

17.
周围 《环境教育》2007,(11):21-22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一个物种的灭亡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多米诺效应,就像电影《蝴蝶效应》一样,谁都无法断定某个生物种群的灭绝,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人类必须要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16个成员单位共同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冯建社 《四川环境》2004,23(5):40-41,103
本文根据浮游及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特点,对秦皇岛市洋河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监测技术方法可行,简单直观,与化学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洋河属于中——重污染。  相似文献   

19.
老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南京老山森林生物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研究了其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了多项对策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发展,如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包括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栖息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禁伐天然次生林和加强对缓冲区的保护、种群的优先保护模式、廊道的建立、全面整体的保护利用、深入开展科研、扩大宣传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规条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落是若干城市在共同的生境条件下通过竞争、共生等生态行为所形成,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是具有协同进化、演替等生态功能的有机体.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群落中城市种群间的关系、城市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城市群落演替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求促进城市群落持续发展的规律.首先界定城市群落、城市群落学等相关概念,构建城市群落学理论框架;其次对比分析了生物群落与城市群落的特征和生态功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阐述了有关城市群落的种群组成、种间关联、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群落研究方法.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问题,借鉴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来认识城市群的发展,是"回归自然"的城市发展观点,有利于促进城市群落功能的发挥,推动城市群落向特定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