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渣对酸性含Ni(Ⅱ)废水的吸附-中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钢渣为水处理材料,研究了其吸附、中和酸性含Ni(Ⅱ)废水的工艺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钢渣粒度小于2 mm、用量10 g/L、温度25℃、搅拌强度100 r/min条件下钢渣与Ni(Ⅱ)浓度200 mg/L、pH值4.8的废水反应8 min,可使废水中Ni(Ⅱ)浓度降低到0.25 mg/L,pH值升高到7.2,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钢渣对酸性废水中Ni(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其饱和吸附量达37 mg/g,反应包括钢渣中碱性物质的水解、Ni(Ⅱ)生成Ni(OH)2沉淀、生成的Ni(OH)2沉淀吸附于钢渣表面等几个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钢渣表面吸附了Ni(OH)2沉淀物。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Ni2O3合成Ni2O3/AC催化剂,以NaClO为氧化剂,催化氧化蒽醌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废水。以COD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废水pH值、NaClO投放量、催化剂投放量及温度对废水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O3/AC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下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NaClO投放量6 g/L、催化剂投放量20 g/L、pH=12、温度30℃,1-氨基蒽醌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5.1%,脱色率达到96.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经过处理的1-氨基蒽醌废水未产生其他二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铁阳极电凝聚处理活性黑KN-B染料废水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为阳极的原位电凝聚方法处理活性黑KN-B染料废水。以活性黑KN-B在特征吸收波长600nm和255nm的吸光度变化为分析指标,考察了电流密度、染料溶液初始pH值、电介质浓度及种类、温度、染料浓度等影响因素对染料废水脱色过程及脱色速率常数的影响。同时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其脱色的动力学过程及脱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料溶液的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电流密度、染料浓度、染料溶液初始pH值及电解质的种类及浓度对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影响显著,而染料溶液温度对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较小;染料废水的脱色过程是电凝聚和染料还原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橙黄Ⅱ在单过硫酸盐(PMS)/Cl^-体系中的脱色过程和脱色机理,研究了初始pH值、PMS初始浓度、Cl^-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脱色效能的影响,通过自由基猝灭试验和活性氯浓度的检测,确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PMS/Cl^-体系中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的脱色受pH值的影响;橙黄Ⅱ在该体系中的脱色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增加PMS和Cl^-的初始浓度均能提高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的脱色率;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橙黄Ⅱ的脱色;体系中橙黄Ⅱ脱色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随着pH值的变化而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体系中橙黄Ⅱ的脱色主要通过活性氯(主要为HOCl)的氯化作用实现,在碱性条件下体系中橙黄Ⅱ的脱色主要由单线态氧(1O2)的氧化导致。该研究结果可为染料废水的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电絮凝技术处理镀铜废水中,研究了溶液的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以及Cu2+的初始浓度等因素时电絮凝技术对镀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8、极板间距为50mm、电流密度60mA/cm2、电解时间为80 min反应条件下,电絮凝法净化低浓度镀铜废水效果较好,可以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9.7%以上,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锰氧化物改性硅藻土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硅藻土精土为基体,用锰氧化物作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硅藻土,采用SEM、FT-IR、XRD、比表面积仪对锰氧化物改性的硅藻土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C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25℃,溶液pH为4,投加量为5 g/L时,改性硅藻土对4 mg/L的Cd(Ⅱ)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7.5%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中ρ(Cd(Ⅱ))<0.1 mg/L,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总镉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磷酸酸化处理米糠,使用改性米糠处理含铬废水,以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吸附剂添加量、pH值、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Cr(Ⅵ)初始质量浓度等主要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改性米糠对含铬废水具有较优异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率可达到81.3%;pH值为影响吸附率的最重要因素,pH值等于2时,吸附剂对Cr(VI)吸附效果最好;米糠用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Cr(Ⅵ)浓度分别为17.5 g/L,90 min,30 mg/L时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毛木耳子实体对Ni(Ⅱ)生物吸附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起始pH值、固液比、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毛木耳子实体吸附Ni(Ⅱ)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法及批量实验,对吸附过程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起始pH值、固液比、Ni(Ⅱ)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均有显著影响(P<o.0001),毛木耳子实体吸附Ni(Ⅱ)最佳条件为pH5.41,固液比6.00g/L...  相似文献   

9.
电芬顿氧化法处理酸性橙Ⅱ模拟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酸性橙Ⅱ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电芬顿氧化法处理质量浓度为300mg/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电芬顿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模拟废水ρ(CODCr)由377.8 mg/L快速降至276.9 mg/L时,消耗的电量分别为300 C(10.0 mA/cm2)、810 C(7.5 mA/cm2)、2 190 C(5.0mA/cm2)和1 710 C(2.5 mA/cm2),说明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电芬顿反应器能够高效快速地分解酸性橙Ⅱ,同时消耗最低的电量.电芬顿系统处理出水的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较高电流密度(7.5 mA/cm2)条件下,电芬顿系统仅需要10 min就能够基本完全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铜废水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提出了电絮凝法处理含铜废水中的Cu2+,讨论了溶液初始pH、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电絮凝时间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电絮凝条件,即在初始pH=5.0,电流密度为6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处理时间为30 min的工艺条件下,含铜废水中Cu2+去除率为98.5%.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铁为阳极电化学法处理直接黄11染料模拟废水脱色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电流密度、pH值、染料浓度和电解质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大有利于染料废水脱色,但能耗消耗大;初始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不仅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脱色能耗较低;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增加脱色率和脱色能耗降低的趋势;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染料脱色率下降的趋势,脱色能耗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大。在染料初始浓度50 mg/L、pH值为7.11、电流密度2.083 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0.01 mol/L、温度20℃、搅拌速度600 r/min、电解时间60min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2.2%,脱色能耗1.709 kW.h/kg染料。  相似文献   

12.
铁阳极电凝聚法处理活性红241染料废水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阳极电凝聚处理活性红241染料废水过程影响电能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pH、染料废水温度、电解质浓度以及染料浓度的变化均能对能耗和脱色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电流效率受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pH、电解质浓度的影响较大,受染料废水温度和初始浓度影响不大;对于浓度为50 mg/L的活性红241染料废水,在电流强度为12.5 A/m2、电解温度为25 ℃、硫酸钠浓度为0.01 mol/L、pH为7.53、电解时间为60 min的实验条件下,染料废水脱色率达92.7%,电能消耗为1.53kWh/kg dye,电流效率为94.2%.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絮凝法处理PVC化工废水,研究了极板材料、原水pH值、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去除PVC化工废水中的浊度和COD时,在使用铝合金极板,pH值为8.0,电流密度为30 mA/cm2,极板间距为1.5 cm,反应20 min后出水浊度≤5NUT,COD≤60 mg/L。优于传统药剂絮凝对浊度和COD的去除率。电絮凝处理PVC化工废水的机理包括电絮凝、电化学氧化还原及电气浮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水中吡啶进行测定,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NaCl浓度、顶空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吡啶溶液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ρ(NaCl)的增大,吡啶溶液峰面积均先上升,最终分别于pH为7. 0,ρ(NaCl)为300 g/L时趋于平稳;吡啶溶液峰面积随着顶空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的升高均先缓慢增加,随后迅速上升至临界值后再明显下降,其相应的临界值分别为85℃和40 min。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各个因素影响吡啶溶液峰面积的主次顺序为:溶液pH值>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ρ(NaCl),其相应的最优顶空条件分别为pH 7. 0,85℃,10min,300 g/L。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 0012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 8%~102. 4%,RSD为2. 20%~4. 68%(n=5)。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滤(MF)+反渗透(RO)双膜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不同进水温度、pH值、回收率和反渗透操作压力等因素对COD和可溶性无机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操作压力为8.27×105Pa,水温为40℃,pH值为7.0~9.0,回收率为60%,双膜法可使废水ρ(COD)降至10 mg/L以下,去除率达95%以上,可溶性无机盐去除率达97%,浊度完全去除,出水水质达GB 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所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炼油厂碱渣废水络合萃取法脱酚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选用磷酸三丁酯(TBP)-煤油溶液为萃取剂络合萃取碱渣废水中的酚,研究了不同萃取剂浓度、pH值、温度及萃取比条件下体系的萃取性能;采取NaOH溶液对萃取剂进行反萃再生,研究了碱液浓度、温度及反萃取比对萃取剂再生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萃取与反萃取的最佳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BP-煤油溶液可以有效脱除碱渣废水中的高浓度酚,是一种良好的工业萃取脱酚剂。  相似文献   

17.
工业含Cu废水中常含有配位剂EDTA,可与Cu(Ⅱ)配位后形成稳定的可溶性配合物Cu-EDTA,致使废水中的Cu(Ⅱ)较难被除去.为了将含Cu-EDTA废水中的Cu(Ⅱ)得以有效去除,采用二硫代羧基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DTAPAM)作为重金属絮凝剂,以Cu-EDTA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絮凝水力条件、DTAPAM投加量、pH值、EDTA浓度、Cu(Ⅱ)初始浓度对DTAPAM去除Cu-EDTA性能的影响,确定了Cu(Ⅱ)的最佳去除条件;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表征方法探究了DTAPAM去除Cu-EDTA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2min、快搅速度160r/min、慢搅时间20min、慢搅速度50r/min;当pH值为5.0~7.0时,DTAPAM对Cu(Ⅱ)初始浓度为25mg/L的含Cu-EDTA水样的去除性能均较好,且在pH值为7.0时Cu(Ⅱ)的去除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可达99.07%;当体系中EDTA与Cu(Ⅱ)配位比为1:1时,DTAPAM对不同Cu(Ⅱ)初始浓度的含Cu-EDTA水样均具有理想的去除效果.表征结果显示,DTAPAM高...  相似文献   

18.
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模拟废水中的Sb,对比不同pH值、温度及Sb初始浓度的去除效果和不同反应时间内各因子(Sb、SO42-、pH、Eh及O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pH范围为6.0~7.0,温度范围为30~35℃,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随着SRB的繁殖,溶液的pH值升高,SO42-被还原为H2S,导致SO42-及Eh降低。Sb(Ⅴ)被还原为Sb(Ⅲ),Sb(Ⅲ)再与H2S反应生成Sb2S3沉淀,这一机制使得溶液中Sb被去除。  相似文献   

19.
以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为吸附剂,研究吸附剂投加量、时间、初始溶液pH和重金属浓度等影响因素对二元溶液中Pb(II)和Cd(Ⅱ)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CF适应的pH范围宽(3.0~5.6),吸附平衡时间短(2 min),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增加而增大。在溶液pH为5.6,ACF用量为0.004 g/L时,ACF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32.4和33.8 mg/g。ACF对Pb(Ⅱ)的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Cd(II)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环境扫描电镜照片显示ACF在吸附铅镉二元溶液后,表面聚集很多细小颗粒物,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进一步验证颗粒物的主要组成为铅和镉元素,红外光谱分析则表明Pb(Ⅱ)和Cd(Ⅱ)与ACF的表面官能团结合实现了ACF对废水中Pb(Ⅱ)和Cd(Ⅱ)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化学镀镍废水氨氮浓度高、去除难度较大等特点,以预处理后的实际化学镀镍废水为试验对象,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脱除废水中的剩余氨氮。分别研究NaClO溶液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及反应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ClO溶液投加量为18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初始pH值为6.0~7.0,反应温度为10~30℃。在此条件下,废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1%以上,剩余氨氮浓度低于15 mg/L,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对氨氮的排放限值。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作为深度处理方式脱除化学镀镍废水中氨氮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