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4~2006年期间、每年5月和8月共6个航次对黄河口附近海域33个站点(38°02′00″~37°20′00″N、119°03′24″~119°31′00″E)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的数量和优势种类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特征。镜检结果表明,6个航次共获得浮游植物52属129种,隶属硅藻、甲藻、金藻和黄藻4门,其中硅藻99种,甲藻25种,金藻3种,黄藻2种。在浮游植物数量组成中,硅藻占绝对优势;5月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为3.74×105/m3,8月平均值为1.17×107/m3。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5月为1.83,8月为2.43。3a期间,5月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值逐渐升高。与20世纪90年代同期相比,黄河口附近海域8月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和种类多样性指数H′值均明显升高,5月和8月的优势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该海域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是造成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东海浮游多毛类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浮游多毛类数量变化、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多毛类秋季平均丰度为23.68×10-2/m3,夏季8.59×10-2/m3,冬季5.80×10-2/m3,春季最低(1.20×10-2/m3);温度在多毛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盐度次之。除了秋季,其他季节多毛类丰度平面分布较为均匀。多毛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暖流势力消长和沿岸水有密切的联系,也同暖流势力从夏季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粤西沿海污染调查从1978年8月开始,历时两年。调查范围包括从粤西地区沿岸到北纬20°30′,东起上川岛,西至雷州半岛以东大约二万五千平方公里的水域(图1)。水质中铬的污染状况为整个综合调查中的一个项目。调查分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每年枯水期和丰水  相似文献   

4.
黄渤海辽宁省海湾的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87~1990年海湾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位起东部北黄海的青堆子湾(东经123°25′05E,北纬39°45′50″N).,西止渤海的锦州湾(东经121°04′55″E,北纬40°47′22″N)的辽宁省共13个海湾水质、底质和生物中化学要素含量分布,得到广诸海湾污染程度是:除污染物锅外,重金属为底质>生物>水质;系统阐述了各海湾的环境质量现状及化学要素的超标情况,为今后选划各湾的适养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88°30′—90°00′,北纬44°40′—46°00′之间,即博格多山北面的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三县的北部,阿尔泰山南面的青河、富蕴、福海三县的南部。该保护区东西宽117.5公里,南北长147.5公里,全区呈长方形。总面积1733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0.18%,占106个森林生态系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2.5。就面积而言,该保护区约等于3个上海市。  相似文献   

6.
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可以反映海洋环境的变化。渤海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水体富营养化及赤潮问题日趋严重。本研究以渤海中部(37°70′-39°70′N,119°00′-121°51′E)为研究海域,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2月、5月、9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对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丰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此次调查共确定浮游植物3门68属131种,具体为硅藻46属90种,甲藻19属37种,金藻3属4种。该海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显示了一定的季节演替特征,冬季、春季和夏季硅藻占优,秋季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发现,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仍为该海域主要优势种,但某些硅藻类群如细线条月形藻(Amphora lineolata)、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优势度有所提高。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是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渤海的生物多样性,可为渤海海域...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8.
若尔盖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动物黑颈鹤及高寒沼泽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保护区,它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中部,北纬33°26′~56′,东经102°30′~103°00′,面积约553.4km~2。1985年9、10月,我们考察了保护区,现就生态环境特点及水化学特征两个问题,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和营养盐结构,分析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并探讨了研究区域DIP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DIP的平均浓度为(0.008±0.006)mg/L,浓度范围为0.000~0.062mg/L,万宁小海海域是3个水季的主要污染区域;平水季研究海域DIP污染水平高于枯水季与丰水季;富营养化指数变化范围为0.00~3.94,平均为(0.21±0.46),总体上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海域的水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近海各海域先后开展了污染调查监测,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同时,对沿海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资料,对中国近海几种主要污染物质的来源和海域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1)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方式;(2)石油是海区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最严重的两个海区;(3)中国北部海区的有机污染比南部海区明显;(4)重金属污染仅限于局部近岸和河口海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2005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29°30'32°00'N,123°E以西)进行了2个航次的综合调查.2个航次共鉴定浮游植物345种,包括赤潮种类43种,其中,赤潮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绝对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7月(5.48×104cells·L-1)低于11月(2.70×105 cells·L-1),而叶绿素a平均浓度7月(2.34 mg·m-3)高于11月(1.32 mg·m-3).多样性指数(H)均值7月(1.51)高于11月(0.86),均匀度(J)均值7月(0.59)也高于11月(0.34).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块状区域特征,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海区的流系特征、季风、营养盐、悬浮物等因素的制约,周日变化主要与潮汐、温盐跃层等密切相关.同时,结合历史监测数据(1996~2005年)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长期氮磷比失衡导致甲藻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所占比例大幅攀升,甲藻类赤潮频繁发生.要改善海域环境现状,相对于控制西部陆源污染物的输入量,控制输入的营养盐比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深海环境腐蚀试验装置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0日,由中船重工七二五所、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人员在南海N 19°54.332′、E 116°16.818′,水深为1300 m的海域进行了深海环境腐蚀试验装置的实海投放回收试验。装置投放回收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深海环境腐蚀试验装置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等先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材料的深海环境腐蚀试验研究,近年来挪威、印度等国家也开展了研究工作,我国目前尚属空白。随着对深海大洋的逐步开发和利用,急需掌握材料深海的腐蚀行为,要研究材料在深海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首先要研制深海环境试验装置。中船重…  相似文献   

13.
湄洲湾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1月~2005年11月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湄洲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并对NH4-N、NO3-N、NO2-N、PO4-P、pH、盐度、DO、COD和叶绿素等进行了分析,对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N、P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同季节的N/P值变化较大.根据有机污染评价,湄洲湾海域属于水质较好类型;富营养化评价的结果显示,湄洲湾海域秋季和冬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和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 ,海洋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但是海洋问题也日趋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滨州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探讨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提出一些建议。1滨州地区近岸海域现状及功能区划分滨州地区北邻渤海 ,地处鲁北平原。所辖海域范围为东经117°31′ -118°40′,北纬38°11′-38°46′。海岸线蜿蜒曲折 ,全长238 9公里 ,负4米等深线浅海面积约200km2。境内主要入海河流为 :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潮河、徒骇河、…  相似文献   

15.
近岸海域水环境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根据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材料,评价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近岸海域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治理海域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浮游植物与理化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表现为生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之间呈现食物链,互相制约与依存。本文根据1982年4月~1983年5月对渤海的逐月调查资料,从生物环境角度出发,对主要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的量值变化.结合本调查所得有关生物饵料资料,对渤海浮游植物与环境理化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该海域生物理化环境良好,但无机氮为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根据沿海地区陆源污染调查材料,评价了渤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渤海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生态受到影响,离岸深水海域水质尚好。进而分析了其污染原因,提出了保护渤海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为了使浦东新区达到“三个面向”的要求。近几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其中,包括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并且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 B 3095-82)、《上海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和《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为浦东新区的合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二、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形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川扬河以北。其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21°37′,北纬31′13′。全部面积为350km~2。该地区成陆较晚。总体地势平缓。其中南部略高,东部为滨海平原,围垦晚,是海潮进退、泥沙积聚的地方。平均高程为2.3m。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4~2006年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态无机氮(DIN)与磷酸盐(PO4-P)浓度及其比值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3 a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的DIN与磷酸盐浓度呈现增长趋势,氮磷比(N/P)呈现降低趋势.长江口的DIN、PO4-P、N/P变化范围分别为2.13~140.0 μmol/L,0...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春季杭州湾邻近海域尿素含量及平面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4月在杭州湾邻近海域进行的现场调查,结合同步的化学和水文环境要素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浓度变化以及占溶解氮的比例,探讨了尿素的分布特征与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尿素平均值为(1.14±0.90)μmol/L,浓度范围为0.19~6.55μmol/L,尿素含量相当于无机氮盐总量的7%,同时占有机氮含量的7%~12%,占总溶解氮含量的3%~7%。(2)其平面分布特征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口海域,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其中表层受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