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北京及其北部地区大气降尘中的黑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北京及其北部地区的10个采样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降尘样品采集,并测定了降尘样品中的黑碳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降尘中黑碳含量的时空差异明显,变化范围在1.21 ~50.10 mg·g-1之间.研究区总体平均月降尘黑碳含量最低、最高值分别为5月份的3.32mg·g-1和9月份的10.40 mg·g-1.总体而言,整个研究区夏秋季节降尘中黑碳含量普遍高于春冬季节.这主要是由于冬春季节,沙尘天气频发,降尘中表土来源比例增多,对降尘的黑碳浓度起到“稀释”作用.研究区各点降尘中黑碳的年通量在1659 mg·m-2·a-1(北京城区)和761mg·m-2,a-1(丰宁)之间.主要黑碳排放源强度的常年持续性,决定了城市地区的降尘中黑碳通量季节间差异较小.而在一些受沙尘天气影响大的地区,沙尘暴主导的月份里降尘量较多,也产生了相对高的黑碳通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及其北部地区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北京及其北部邻近地区降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该区的10个采样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降尘收集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年均降尘量为58.4g/(m2·a),最高和最低年降尘量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张北和东南部的滦平,其年均降尘量分别为169g/(m2·a)和15.6g/(m2·a).整个研究区的降尘主要...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于冬季和夏季采集了北京、天津和秦皇岛3个城市,遵化、沧县、涞源和张北4个县城以及两处人为活动较少的背景地区降尘样品,分析了降尘量及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据此计算了各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所研究城市夏季和冬季多环芳烃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6.3±7.4)μg·m-2·d-1和(16.4±14.9)μg·m-2.d-1,县城为(2.2 4±0.9)μg·m-2 d-1和(16.3±3.8)μg·m-2·d-1,对照点明显低于城镇,两季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分别为(1.0±0.3)μg·m-2 d-1和(1.6 4±0.7)μg·m-2,d-1.两季节获得的所有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与降尘量显著相关,若分季节统计,相关性更加明显,且冬季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夏季.由此可见,对多数样点而言,导致其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差别的首要因素是降尘量,其次为季节差异.仅个别数据(夏季秦皇岛)表现出不同.降尘中多环芳烃成分谱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城市与县城冬季降尘中菲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夏季.不同类型样点间差别较小,表现出区域性趋同现象,同种类型样点之间的多环芳烃成分谱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8年青岛市逐月降尘监测资料和伏龙山气象站逐小时气象数据,研究大气降尘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降尘量的因素。结果显示,青岛市月平均降尘量变化范围在3.5-8.5t/km2·30d之间,呈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点,市区平均降尘量高于县级市。降尘量与降水、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水泥、煤炭运输等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及燃煤等人为因素对降尘量也有较大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西安市位于工业区、商业区、居民文教区和旅游区的4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点设置大气降尘采样器,用湿法逐月收集2014年度大气降尘样品并测试降尘量,采用ICP-MS法测试4点位各季大气降尘混合样品重金属Pb、Zn、Cu、Cr、Ni、Cd的含量,研究大气降尘量及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污染严重,工业区、商业区、居民文教区、旅游区降尘量年均值分别为17.84、15.99、15.46和11.76 t/(km~2·(30 d)),远超国外相关标准;大气降尘量季节变化显著,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各功能区降尘量除秋季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季差异明显,且表现出工业区最大,商业区、居民文教区次之,旅游区最小的趋势;大气降尘重金属Pb、Zn、Cu、Cr、Ni、Cd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438.1、454.9、61.1、149.5、41.4和7.8 mg/kg,分别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20.5、6.6、2.9、2.4、1.4和83.0倍,Pb、Cr、Cd污染严重,富集显著;除Pb、Zn季节变化不显著外,Cu、Cd、Ni显著呈现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小的季节变化特征,Cr表现为冬季最高、其余季节较小;受城市功能区区分不明显及高空大气环流作用影响,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崇明东滩芦苇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崇明东滩芦苇群落在生长周期内的3种温室气体——CH4、N2O和CO2的排放、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群落湿地CH4排放通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排放通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年均排放通量为74.46μg/(m2·h);N2O年均排放通量为2.22μg/(m2·h),冬季排放通量最大;CO2的吸收率季节变化明显,年均排放通量为-101.93mg/(m2·h).温度、芦苇植株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是影响CH4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氮素不足和限制,则是促使芦苇群落表现出对N2O吸收的原因;芦苇的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作用随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是控制芦苇湿地CO2的排放和吸收的主要因素.芦苇植株发达的通气组织是CH4和N2O由大气向沉积物扩散的通道,同时分子扩散过程也是沉积物产生的CH4、N2O和CO2扩散到大气中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进行沙尘暴监测,分析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民勤降尘量与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春季3,4月沙尘高发期月降尘量分别为9.0和9.5 mg/cm2.降尘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降尘出现在近地面1 m处,月降尘量为9.7 mg/cm2;降尘受下垫面条件影响较大,从荒漠区到绿洲边缘,风速减弱4.11%,总降尘量由25.0 mg/cm2减少到20.6 mg/cm2;绿洲内部受防护林作用,风速减弱30.45%,总降尘量增到24.6 mg/cm2,最大降尘量提高到近地面9 m处,与绿洲防护林冠层平均高度相吻合.风速对近地面20m内的降尘影响明显,平均降尘量2.5 mg/cm2.距地面9 m的高度范围内,降尘随持续时间变化迅速增加,降尘增量可达3.1 mg/cm2.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29-1735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但高的降水量和NDVI指数也可以减少降尘量;在现代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各季节非尘暴降尘均主要为地方性粉尘,春、冬季降尘中远源粉尘含量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黄土高原东部已很少接收西北干旱区的远源粉尘;与地质时期风尘通量相比,黄土高原现代降尘量表明现代气候可能处于间冰期较为暖湿的时期,并且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整体气候环境可能类似于黄土高原西部现代3、4月份的气候,而倒数第2次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则类似于黄土高原东部现代5、6月份的气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安徽省养殖塘CH4冒泡通量的排放特征,作者采用倒置漏斗法对2个养殖塘CH4冒泡通量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CH4冒泡通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233.90 mg/(m2·d))>春季(87.22 mg/(m2·d))>秋季(56.65 mg/(m2·d))>冬季(0.09 mg/(m2·d))。且CH4冒泡通量存在空间差异,中间区域的CH4冒泡通量显著高于岸边区域。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CH4冒泡通量与20 cm水温显著正相关,与气压显著负相关,但季节尺度上的相关性较日尺度更好。虽然养殖塘面积较湖泊小很多,但其CH4冒泡通量较湖泊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模化人工湿地工程——武河湿地的野外原位监测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人工湿地中温室气体(N2O、CH4和CO2)释放特征与规律. 结果表明,武河湿地工程的N2O和CH4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14.35和35.54 mg/(m2·d),表现为N2O、CH4的释放源,但其释放通量低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湿地(主要包括水体和土壤生物呼吸)的CO2平均释放通量为2 889.4 mg/(m2·d). 人工湿地沿程N2O、CH4和CO2释放特征有所不同,平均释放通量呈先升后降规律,在布水渠处N2O释放通量最大,为51.92 mg/(m2·d);而6#溢流堰处CH4释放通量最大,为182.03 mg/(m2·d). 人工湿地中温室气体释放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1.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and fluxes of PM10during Asian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from 2001 to 2007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 data in Qingdao, China and Jeju, Korea. The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of PM10 during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ranged from 0.19 to 8.17 cm/sec, with an average of 3.38 cm/sec.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10during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were in the range of 68.5–2647.1 mg/(m2·day), with an average of 545.4 mg/(m2·day), which is 2–1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by other studies for both dust and non-dust periods. It was estimated that 2.6 × 1011–48.7 × 1011g dust particles deposit to the Yellow Sea during dust events through dry deposition every year.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ry deposition of PM10over the Yellow Sea during dust events in the years with high frequency of dust could account for a large or overwhelming fraction of the annual total dry deposition.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y analysis showed that dust events influenced Jeju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desert regions located in Mongolia 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re were 119 backward trajectories influenced both Qingdao and Jeju during 15 dust events from 2001 to 2007, accounting for 61.3% of the total trajectories of 194, indicating that Qingdao and Jeju were usually on the same pathway of dust transport downwind from source areas.  相似文献   

12.
为认识西安市大气降水主要化学组分的现状,对2019年西安市市区和郊区大气降水样品的pH值、电导率、水溶性离子和重金属的质量浓度、湿沉降通量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大气降水pH、电导率、水溶性离子和重金属浓度均高于其它季节.降水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Ca2+、 NH+4、 SO■和NO-3,其之和占总离子浓度的(88.5±2.8)%;市区和郊区主要重金属是Zn和Fe、 Zn和Mn,其之和分别占总金属浓度的(54.0%±3)%和(47.0%±8)%.市区和郊区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253.2±58.4)mg·(m2·month)-1和(241.9±61.1)mg·(m2·month)-1,呈现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的特点;重金属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86.2±37.5)mg·(m2·month)-1和(88.1±37.4)mg·(m...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型梯级水库沉积物的碳汇效应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明该区域水库的碳汇强度,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的乌江渡水库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5月对水库沉积物进行采样,并利用210Pbex核素计年技术,结合沉积物碳氮分析,估算乌江渡水库的碳埋藏量。结果表明:乌江渡水库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为0.155g/(cm~2·a),TOC沉降通量为70.85g/(m~2·a),堆积通量为29.14g/(m~2·a);TN沉降通量为8.22g/(m~2·a),堆积通量为2.79g/(m~2·a)。乌江渡水库沉积物年均TOC总埋藏通量为1.39×10~9g/a,其中82%来自水库内部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质。因此,依据保守的估算,乌江渡水库沉积物的净碳汇通量为23.9g/(m~2·a),保存的净碳汇量为1.1×10~9g/a。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相似文献   

14.
于2006至2008年秋季和冬季在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岛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28种多氯联苯(PCBs),包括指示性PCBs和类二恶英PCBs的含量特征及组成,探讨其可能来源,并对其干沉降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6至2008年秋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浓度分别为0.43~53.55、2.07~81.14和3.79~153.39 pg/m3,主要以高氯取代PCBs为主,类二恶英PCBs毒性当量值与主要城市相当。冬季PCBs浓度高于秋季,且2006至2008年的秋冬季PCBs浓度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受到厦门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颗粒物含量升高的影响。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较高浓度的PCBs主要受中国北方大陆污染气团来源的影响,而秋季大多来源于洁净海洋气团。秋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沉降通量分别为3.79和8.32 ng/(m2·d),按调查区域覆盖面积(63 000 km2)估算,通过大气干沉降向台湾海峡输入的PCBs量分别为22 kg和47 kg。  相似文献   

15.
以京蒙沙源区大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12月对水库周围布设的12个大气沉降监测站点收集样品144个,测定大气干、湿沉降物中TN浓度,计算大气总氮干、湿沉降通量,分析大气TN干、湿沉降污染特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另选取水库周边不同典型地块,布设14个采样点采集样品76个,测定土壤δ15N-TN含量水平,解析水库大气氮沉降主要来源,并借助HYSPLIT4气团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各季节不同类型气团输移营养盐对大河口水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全年大气TN干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122.44~425.64kg/(km2·month),平均值为200.83kg/(km2·month);湿沉降通量变化范围1.23~188.89kg/(km2·month),平均值为66.33kg/(km2·month).大气总氮年沉降通量为3205.9kg/(km2·a),约为全国氮沉降平均水平(790kg/(km2·a))的4.06倍.从沉降类型上来看,大气沉降主要以干沉降为主,占沉降总量的75.17%,湿沉降占总沉降通量的24.83%.大气氮干沉降通量表现为春、秋季节明显高于夏、冬季节,湿沉降通量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对典型地块δ15N-TN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夏季有71.4%的大气沉降样品来源于不可分辨的混合源输入,春、秋、冬季大河口水库超过45%的样品来源于沙地,另一大污染源为研究区周围的耕地.运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型证明,从蒙古国入境的气团对研究区污染物大气输移影响较大,冬季采暖期间的大气污染和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是造成北方沙区水体春季水环境变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大气降尘中元素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湖南省株洲市大气降尘中多种元素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于2012年1~12月对株洲市12个点的大气降尘样品进行采集并对其中28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城区各采样点大气降尘年沉降量为23.14~114.67 g·m~(-2),其中工业区和商住混合区年均值分别为89.46 g·m~(-2)和33.20 g·m~(-2),低于其它工业城市;工业区和商住混合区降尘中分别有10种元素(Na、Mg、Al、K、Ca、Ti、Mn、Fe、Zn、Pb)和8种元素(Na、Mg、Al、K、Ca、Ti、Fe、Zn)含量大于1 000 mg·kg~(-1),其中工业区2种重金属元素(Zn、Pb)含量超过10 000 mg·kg~(-1),远高于地壳中的含量.株洲市大气降尘主要来源为金属冶炼、地表扬尘、汽车尾气、建筑粉尘和与Mo、Ba元素相关的工业生产.相关性分析、主因子分析和迁移特征分析表明降尘中Mn、Fe、Co、Cu、Zn、As、Se、Ag、Cd、Sn、Sb、Tl、Pb等13种元素主要来自株洲市工业区废气排放,其中Cu、Zn、As、Ag、Cd、Se和Pb等7种元素污染严重,工业区重金属元素含量是土壤背景值中含量的7.4~4 079.4倍,商住混合区是土壤背景值的3.6~1 413.4倍,背景比值最高的为Cd元素.工业区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商住混合区.  相似文献   

17.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32.36~1 655.27 ng.(m2.d)-1,平均值为855.00 ng.(m2.d)-1,大石围天坑的PAHs沉降量为51.98 g.a-1;PAHs的组成以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蒽、菲、萘7种为主,占总量PAHs的78.5%;大气PAH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西峰>北垭口;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PAH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4.6倍,春、夏季以4~6环PAHs为主,而秋、冬季以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大气PAHs沉降通量与降雨量、风向、风速、温度气象因子及污染源的方位密切相关;大石围天坑群大气PAHs沉降通量在春季、夏季呈季节性增高可能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广西工业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00~2018年我国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沉降物中的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研究我国大气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沉降通量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了2001~2021年公开发表的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文献99篇,各重金属元素监测点718~1672个.采用Meta-analysis方法计算中国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加权均值,运用亚组分析法研究了2000~2018年不同时期大气沉降通量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农业农村区、城市区和工业区等不同类型区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重金属年沉降通量[mg·(m2·a)-1]为:Zn (96.75)>Pb (23.37)>Cu (12.77)>Cr (11.04)>Ni (6.61)>As (2.97)>Cd (0.48)>Hg (0.05),2000~2018年沉降通量总体估计值高于1995~1998年英国乡村地区;工业区和城市区的沉降通量显著高于农业农村区,工业区大气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长株潭地区As和Cd的沉降通量较高,东北地区、珠三角和华北平原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较其它区域严重;近20年来Cd的年沉降通量均值在总体均值附近波动,无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区和农业农村区的Cd沉降通量呈增加趋势.本文建议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的大气排放精准治理和风险管控措施,针对当前大气Cd沉降通量较大的问题实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主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张夏  刘斌  肖柏林  王佳  万达 《环境科学》2020,41(12):5288-5294
为了解重庆主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逐月监测了郊区、文教区和居住区等6个功能区的大气降尘,用AAS分析了其中Cd、Cr、Ni和Pb的含量,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降尘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Cd、Cr、Ni和Pb含量(mg·kg-1)和沉降通量[mg·(m2·a)-1]分别为1.59和0.39、72.68和8.04、20.99和2.41、101.17和10.41,各功能区大气降尘秋季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而各功能区的大气这4种重金属降尘通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显示,Cd有极高的生态危害和较高的污染,Cr、Ni和Pb造成的生态危害低,且污染也较低,工业居住混合区和交通枢纽具有高生态危害及较高的污染,郊区的生态危害和污染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饱和带有机污染物的厌氧反硝化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卤代烃和芳香烃为代表,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饱和带厌氧反硝化环境,对地下饱和带中有机污染物的厌氧反硝化可生物降解性,降解机理,降解动力学方程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芳香烃较卤代烃易被微生物降解,在有低学葡萄糖存在时有 机物的最大生物降解速率C6H6:Lmax=17mg/(m^2.d),C7H8:Lmax=46mg/(m^2.d),CCl4;Lmax=7mg/(m^2.d),CHCl3:Lmax=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