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碳效应核算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通过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将土地整治碳效应分为短期碳效应及长期碳效应,其中短期碳效应分为工程施工碳效应及地类转换碳效应,长期碳效应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效应和农业耕作活动碳效应。以湖北省1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等进行整治项目碳效应核算,并计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达到碳平衡所需的时间,对比分析处于不同地貌类型及工程类型区的土地整治项目碳效应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是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各项目碳排放总量为4 602.00~22 760.81 t,单位面积碳排放为5.18~19.62 t/hm2;地类转换既有碳汇效应,又有碳排放效应;土地整治后,各项目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增加了412.27~2 794.91 t/a;耕作活动碳排放也较整治前有所增加,增加强度从8.11 t/a至463.76 t/a不等。整治工作后各项目达到碳平衡的时间最少需要2.68 a,最多需要36.66 a。对比分析表明,地形地貌、工程类型虽不是土地整治各类碳效应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却间接地在工程施工难易程度、排灌条件、耕地产能等多方面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碳效应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活动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干预性较强。国内的土地整理尚未形成规模,如何在土地整理过程当中,有效实现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是摆在人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只有将生态环境进行合理改善,才能确保土壤质量不断提高,还能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更是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3.
划定农田保护区初探广西柳江县环保局周开庆1引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保护耕地的有效办法,根据生态系统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增长情况统筹兼顾农业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稳定农田面积,保证人民生活和建设用地的需要。是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广西柳江为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庭院示范户生态系统的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对物质转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均以有机为主,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能量转换高,农田土壤库中氮,磷,钾均有盈余,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合理利用能量,控制系统内养分平衡,减少物质流失,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蓬溪县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把水土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发展多种经营、解决农村能源、肥源短缺作为农业环境整治的重点,同时应加强流域的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6.
讨论生态多样性原理和农田生态系统,认为保护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是建设好农田生态系统的重点,提出利用生态多样性建立良好农田生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巢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磷代谢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慧君  袁增伟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2):1658-1663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巢湖流域农业种植系统的静态磷代谢分析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和文献参数,估算了2008年巢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排水含磷来源分配以及流域各县(市)农田生态系统排水的磷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排向水体的含磷总量为14125.1158t,其中化肥和还田畜禽粪便是巢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其排入水体的含磷总量分别为37172.0944t和26230.2336t;而肥西县与合肥市辖区是农田种植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其农田生态系统排水含磷总量分别为4077.6575t和2849.133t.  相似文献   

8.
两淮矿区煤炭大规模的井工开采导致了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农业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采矿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采矿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扰动影响。该研究参照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并选取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两淮典型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其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均高于此前的农田生态系统,淮南3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53 845元/(hm2·a)增加至95 203~133 089元/(hm2·a)的范围,而淮北2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则从47 624元/(hm2·a)增加至82 948~93 204元/(hm2·a)的范围;由于大量储水空间的形成,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产品提供价值主要转变为供水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45%左右;同时水域水分调节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也显著增强,二者在淮南水域占到总服务价值的48%左右,在淮北水域则为40%左右;由于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显著下降,使得其初级产品提供能力和气体调节能力弱化80%~90%,但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农村径流污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化学物的迁移这两个问题上,其目的则在于保护土壤资源,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果。因此对长江川东,鄂西段的农村径流成因进行分析,目的也在于保护土地资源,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为三峡工程建设后有效防治农村径流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到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0.3395.在局部空间相关关系上,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低-低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人均GDP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有负效应,总人口数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化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代表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有逐渐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韩忠峰 《环境》2006,(Z1):12-1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淡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整治工程属于城市综合整治的范围,影响面大,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对环境有着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应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下降、耕地撂荒增多等多种农业问题,土地整治是当前中国改善耕地细碎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索适宜的土地整治计量模型以解决耕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从工程设计、权属调整、地块分配三方面构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选取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型优化,案例区农业生产消耗降低了20.41%、地块平均规模增大了53.72%、户均地块数降低了34.92%,平均耕作距离减小了68.17%,可促进耕地细碎化问题的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对丰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法,推动耕地细碎化问题解决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2010—2020年河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 碳源/碳汇量,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加法分解模型)分别对碳源/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田间氮肥施用所造成的碳排放贡献率最大,达74.39%~76.35%.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的 碳排放量、增幅及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呈上升趋势,净增6.0×107 t,增幅为22.93%.各地市碳吸收量及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强度均呈增长态势,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增强,且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在碳源影响因素分解中,农业能源利用水平和农业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规模的控制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在碳汇影响因素分解中,碳汇系数、碳汇技术水平与碳吸收量呈正效应,且小麦碳汇能力最强.建议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低碳技术水平、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循环农业模式等措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降碳增汇.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即用环境生态学观点评价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一切生活、经济及政治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而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准确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能确切地反映出城市生态结构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合理地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县级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及区域氮循环模型IAP-N方法,并根据地理特征、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区行政区划将川渝地区划分成4个亚区,详细估算了1990~2004年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及其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川渝地区1990~1994、1995~1999、2000~2004年农业生态系统N2O年平均排放量(以纯氮量计)分别为52.3、58.2、62.0 Gg/a,其中55%来自农田直接排放.3个时期农田直接排放量分别为29.6(7.6~63.3)、33.0(8.4~71.8)、34.0(8.5~75.8)Gg/a,农田直接排放通量分别为4.73、5.39、6.11 kg/(hm2.a).农田旱作是农田N2O直接排放的主要源,水旱轮作对农田N2O直接排放的贡献也很大.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量以及农田N2O排放通量,1995~1999年期间比1990~1994年期间增长幅度较大;2000~2004年期间,农田N2O排放通量增长速度未呈现减缓趋势,但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田N2O排放量增长呈现停滞状态.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2O主要排放地区分布在成都平原和重庆地区,各区域的N2O排放源贡献各...  相似文献   

16.
华丰矿区塌陷地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开采引起地表塌陷、毁坏农田、建筑设施,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华丰煤矿通过实施高压注浆充填工程、复垦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整合了矿区资源,使矿区生态系统得到了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环境功能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维护生态系统弹性及稳定性的特性与人类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具体而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的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作物减少土壤侵蚀、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土壤固碳、农田或池塘蓄水防洪及控制土壤侵蚀、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构成农村景观等;农业对其他生态系统以及可再生资源的负面影响包括肥料或畜禽粪便污染水质、农药残留、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系统弹性降低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4大功能,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5项原则,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原因,也是评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论文利用1990与2010年Landsat TM数据,基于V-I-S城市土地覆被模型和决策树分类法,获得乌鲁木齐土地变化时空格局;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检索得到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与植被碳密度,估算了城市土地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乌鲁木齐城市不透水地表(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ISA)以中部南部内部填充与北部扩张的形式约增加62%,主要占用农田(27%)与荒漠(62%)。2)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碳库主体(95%)分布在土壤中,城市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约25%的碳库损失,由农田、裸土/残存荒漠以及城市绿地转变为ISA解释了68%的土壤有机碳和63%的植被碳损失量,其空间分布与ISA的扩张相一致。城市植被及其土壤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抵消部分因土地变化而损失的生态系统碳。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区水资源及其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详细地计算了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绿洲和农田的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