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空调节能控制在医院高层建筑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医院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是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首先概述了医院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的意义,通过理论与案例具体探讨了医院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建筑节能体系中,暖通空调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节能技术之研究与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政府部门的关心与重视,则能充分节能,产生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不断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应用变频技术实现节能效果、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空调系统、尽量减少输送系统产生的动力能耗、使用新型节能的健康空调运行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冬夏季节温差,昼夜温差等。但这些温差较小,一般难以进行能与功的转换。为了与传统的高温热能有所区别,我们把这种自然存在的低温差低温热能称作“自然冷能”,通常简称“冷能”。无能耗的自然冷能空调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比例最大的是空调能耗。空调所追求的温度范围无非是15~30℃,这个温度范围一般都在我国自然温度变化范围之内,因此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冷能满足空调需要,达到节能目的。目前常用的冷暖热泵空调,是通过热泵消耗少量能源,获得大量低位热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全有可能在只利用…  相似文献   

4.
出于对节能性的考虑,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模式和调节措施,致使一部分项目空调系统能效较理论值低约30%,未能充分体现其节能性潜力.因此极大限制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处于深圳市的某办公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研测试,对比分析了该建筑空调系统各部分能效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央空调系统是传统空调系统的创新与延伸,在传统空调系统功能基础上加之以节能设计,降低了空调电能消耗,对用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设计、操作及运行等第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当前我国重大能源总体要求。公共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之一,空调系统能耗是公共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实验室建筑物空调采暖系统,对系统全年运行能耗的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实验室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最终针对能耗影响因素提出了节能改进措施。为实验室空调、采暖系统的节能降耗、系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双动力吊车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其空车运转时控制方式和动力方式的必要性及措施,实现了空载状态下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地源热泵原理在空调节能方面的作用,接着从建筑物系统的勘察、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的检测以及热泵机组的选择方面分析了地源热泵原理在空调节能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双动力吊车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其空车运转时控制方式和动力方式的必要性及措施,实现了空载状态下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医药公司注射剂项目净化空调系统在实施、运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医药行业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实际情况,从运行、维护、节能的角度提出了有效节能运行的概念,实现药厂净化空调系统安全、高效、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田玲  邓舟  夏洲  胡益铭  张妍 《环境工程》2010,28(5):78-82
比较各种沼气利用方式,其中沼气提纯净化能量损失最小,能量输出率超过79.6%,是最有前景的一种利用方式。另外,在多种沼气提纯方法中,变压吸附沼气提纯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以及装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亦有工程实例。我国变压吸附沼气提纯技术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我国沼气工程特点,适宜开发高效的小型化、移动式的成套变压吸附装置。  相似文献   

12.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研究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的反应动力学中,重点考察了H+、表面正电荷和可溶性铝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类土壤中H+消耗都可分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不同;因氧化铁含量不同,H+加入后2类土壤表面正电荷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铝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粘土矿物组成、溶解度及溶解动力学控制;2类土壤的可溶性铝的变化可同时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3.
大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何斌  高登好 《环境工程》2001,19(6):57-58,32
根据属性识别理论 ,建立大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 ,利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变权识别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曝气量在线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勇  彭永臻  王淑莹 《环境科学》2008,29(9):2501-2506
曝气控制是生物脱氮工艺重要的控制变最,它决定着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应用Benchmark-BSM1平台模型对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几种典型的曝气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馈-反馈曝气量控制最优,其次为反馈控制、恒DO控制和恒曝气量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和恒DO控制相比较,出水氨氮浓度大约降低24%,最大出水氨氮浓度降低18%,曝气能耗降低9%,获得了曝气量最优控制方法以及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应采用的曝气控制策略,为了实现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硝化反应的最优控制,应同时控制曝气量和好氧区体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变孔隙滤池的原理、特点,并以某电厂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以及变孔隙滤池在电厂回用水中的应用、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仕杰 《环境工程》1996,14(4):27-30
通过对YJ-W1型线性矩形可调喉口文氏管的结构、性能参数,对比其它类型可调喉口文氏管设备,阐述其在转炉炼钢煤气回收系统中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堆肥通风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基于堆肥通风技术在堆肥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系统综述了堆肥的通风方式、通风控制方式、通风速率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被动通风方式适于我国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堆肥选择强制通风反应器堆肥系统较为适合。通风控制方式的目的是优化堆肥过程,提高堆肥质量。时间通风控制方式和时间-温度联合通风控制方式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通风速率直接关系到堆肥的运行能耗,但由于堆料成分不同和通风设计方法不同,堆肥系统所需的通风量或通风速率差异很大,这造成实践中堆肥系统的能耗差异较大。此外,论述了通风对堆体温度和堆肥中氮磷变化的影响。不同通风方式的堆体温度差异较大,通风会影响堆肥过程的氮、磷转化。  相似文献   

18.
迟志勇 《环境工程》2009,27(3):84-86
根据转炉二次烟气除尘风量随冶炼周期变化的特征,利用工艺设备工况特征信号控制各除尘阀门的开闭,并根据各个除尘分支管道工况的变化,确定系统在不同工作点的总阻力、风量和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风机调速,节约电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研究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对运行在高原地区的车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关系,为高原地区电控柴油机与VNT的匹配控制以及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在海拔高度约为1960 m的高原地区,选取柴油机的典型运行工况,即低速1400 r/min全负荷、2200 r/min全负荷(最大转矩工况)以及4000 r/min全负荷(额定功率工况),通过试验研究VNT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低速工况,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动力性降低,经济性恶化;在最大转矩与额定功率工况,均存在一个最佳的VNT喷嘴环开度使得转矩最大,同时油耗最低。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进气流量、空燃比、中冷前压力、中冷前温度以及涡前压力均降低,而涡前温度升高。在三个典型运行工况下,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氮氧化物(NO_x)比排放逐渐降低,而烟度、一氧化碳(CO)以及碳氢(HC)比排放逐渐升高,VNT对HC排放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高原地区,通过减小VNT喷嘴环开度可以降低涡前温度,进而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提高其可靠性,合理调节VNT喷嘴环开度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NO_x比排放与烟度排放。  相似文献   

20.
规划传导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从理念层面的治理转型、规则层面的事权匹配、空间层面的要素管理入手,对市级规划传导的技术思路与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规划具有的基础性、有限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是规划传导的基础出发点,应建立起涵盖理念宽度、事权力度和要素精度的规划传导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反馈、权责清单、刚弹结合、尺度容差、动态平衡等技术思路来分步推进规划传导,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规划传导实施层面的方法途径,为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传导政策规则和体制机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