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介绍了超声波雾化式水泥窑尾气一体化洁净系统中,钠基复合吸收剂再生单元的最优再生工艺条件与实际应用效果。采用石灰乳和特制的絮凝剂与脱除后残液混合,在pH值为6,温度为35℃,n (Ca)/n (S)为0. 9,曝气时间为90 min的工艺条件下,吸收剂再生率可达到69%。再生物质主要为品相较好的Ca SO_4,再生后的上清液可进入洁净系统,以达到吸收剂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钙基CO_2吸收剂循环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煅烧温度、煅烧气氛、碳酸化温度、压力等对钙基CO2吸收剂循环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影响钙基CO2吸收剂循环特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的转化率明显下降,循环10次后,其基本都下降到20%左右;煅烧温度是影响吸收剂循环特性最重要的因素;煅烧气氛中存在CO2对吸收剂活性保持不利;吸收压力和温度也对吸收剂的循环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高的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有利于吸收剂转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了餐饮业油烟的危害和特性,归纳了餐饮业油烟净化技术分类,介绍了一种集多种湿法除油烟技术之长处于一体的自吸式文丘里旋流板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分析了该设备结构尺寸对除油烟效率及系统阻力的影响;采用清水、1%NaOH溶液、Y吸收剂的净化实验表明:油烟专用吸收液Y吸收剂可以明显提高除油烟效率,有效去除油烟异味。  相似文献   

4.
梅荣武  陈芸 《环境工程》2000,18(1):32-33
论述了磷化铝生产废气的治理工艺、吸收剂选择及填料塔主要设计参数。水、液碱均可以作为吸收剂。以水为吸收剂,塔底出液pH<1时可用石灰乳中和后循环使用;当液碱作为吸收剂时P2O5被NaOH溶液吸收,当循环液中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可用来制作混合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优选出一种CuCl-MgCl2水溶系统高选择性CO吸收剂,确定了吸收剂对CO的最大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探讨了气体组成变化对CO回收率的影响,由实验数据求出吸收过程中CO的回收率为93%。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出产物CO的纯度为98%,给出吸收液的解吸温度范围为120-140℃。初步探讨了CuCl-MgCl2水溶系吸收剂对CO的吸收反应机理,为转炉烟气等工业废气中CO的分离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垃圾焚烧烟气中氯化氢的干法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态固定床实验装置系统,研究去除垃圾焚烧炉烟气中HCl气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摩尔比α和颗粒度较细小的吸收剂,吸收效率和吸收剂利用率会提高;温度对净化效率影响不大;HCl气体浓度(ρHCl)对吸收剂的吸收效率(ηHCl)显著影响,ρHCl升高,则ηHCl增大;含有少量杂质的工业碱性废渣的利用率要大于纯化学试剂吸收剂;HCl气体排放标准在75mg/m^3时,可采用干法去除垃圾焚烧炉烟气中的HCl气体。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放射性14CO_2废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碳酸化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NaOH、CaO和Na_2CO_3等常见吸收剂,在单独使用时存在着吸收能力不足、用量大等问题,本研究模拟低浓度放射性14CO_2气体,制备了NaOH-Na_2CO_3和CaO-Na_2CO_3复合吸收剂。结果表明,NaOH-Na_2CO_3具有最高的吸收性能(1639.06 mg/mol),相比单一吸收剂,复合吸收剂明显提高了对CO_2的吸收能力;复合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除了气体直接与吸收剂组分发生反应以外,Na_2CO_3与CO_2反应生成的NaHCO_3,与NaOH或Ca(OH)_2反应生成Na_2CO_3或CaCO_3,促进对CO_2的吸收反应。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典型入湖河流有机紫外吸收剂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合肥市注入巢湖的河流中有机紫外吸收剂污染情况,分析了入湖河流水和沉积物中12种有机紫外吸收剂的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水中有机紫外吸收剂总含量为194~587 ng·L~(-1),均值为374 ng·L~(-1).二苯甲酮(BP)是最主要的有机紫外吸收剂类污染物,平均占紫外吸收剂总含量的50.7%.沉积物中有机紫外吸收剂总含量为9.39~178 ng·g-1,均值为50.5 ng·g-1,奥克立林(OC)、BP和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UV-329)为主要组成.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紫外吸收剂主要来源于化妆品和工业品中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排放.基于评价因子法推导了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值,利用风险商(RQ)法评价了11种有机紫外吸收剂的生态风险.水样中二苯甲酮-3(BP-3)对藻类存在中等风险,约半数的水样中胡莫柳酯(HMS)和OC对藻类也存在中等风险,50%的水样中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EHMC)对藻类存在低到中等风险,水样中水杨酸-2-乙基己基酯(EHS)对水生生物存在较低风险,BP对黑头呆鱼也存在较低风险,其它有机紫外吸收剂对水生生物基本不存在风险.沉积物中,BP-3、BP分别对藻类、黑头呆鱼存在较低风险;沉积物中9种log Kow5的有机紫外吸收剂均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晓婷 《环境工程》2009,27(1):55-57
选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为吸收剂,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作接触器,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膜基吸收恶臭气体H2S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对脱硫率影响明显,适当的吸收剂浓度是保证脱硫率的关键因素;进气速率增大可以提高传质系数、增强传质,但脱硫率降低;提高进气压力可以提高脱硫率,但不如吸收剂浓度影响大;吸收剂循环使用对脱硫率影响较大,应在满足出气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循环次数和循环比例。对含H2S347mg/m3的进气,实验得到的适宜的脱硫条件为:进气流速0.35m3/h、压力0.1MPa,吸收剂流量0.40m3/h、浓度3mol/L。在该条件下,单级膜组件脱硫率稳定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张双全  周敏 《环境工程》1991,9(2):26-29
本文对喷雾干燥法烟道气脱硫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研究。考察了碳酸钠吸收剂浓度、烟气中SO_2含量、碳酸钠和亚硫酸钠混合液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气中SO_2浓度降低,脱硫率增加,所以,喷雾干燥法比较适宜于SO_2含量低于4000ppm的烟道气的脱硫;增加吸收剂浓度,脱硫率有所下降;当采用稀溶液作吸收剂时,吸收剂再循环不影响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体系脱硫特性与再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液相氧化脱硫工艺开发为目的,采用尾气H2S浓度动态监测法研究了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体系的脱硫特性;采用氧化还原电位监测法研究了该体系的再生规律结果表明,磷钼酸钠(NaHPA)体系的脱硫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有所降低,随进气H2S浓度的提高而相应降低,随吸收剂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几种主要因素对磷钼酸钠脱硫体系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吸收剂浓度提高再生时间缩短;温度升高再生时间缩短温度超过 50℃冉生时间缩短幅度趋缓;增大空气流最冉生时间缩短,空气流量超过1.650Lmmin冉生时间趋于恒定:进气 H2S浓度提高冉生时间延长.NaHPA复配体系的再生性能较单一的NaHPA为优,偏钒酸钠对体系的再生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睿  鲍晓军 《环境工程》2000,18(5):30-32
为全面了解杂多化合物体系的脱硫性能 ,本研究综合运用热重、微分量热及电镜能谱等分析手段对相同浓度的磷钼酸钠体系与螯合铁体系进行了脱硫产物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磷钼酸钠体系的脱硫产物为仅含少量Mo、V物相的硫磺 ,而Fe EDTA体系的脱硫产物则硫磺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Fe的物相。因此 ,磷钼酸钠体系的脱硫性能比螯合铁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3.
邢长城 《环境工程》2010,28(4):46-48
石灰石耗量是烟气脱硫系统(FGD)性能试验中较为重要的测试项目,主要考核FGD中吸收剂的利用效率,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FGD的运行成本。主要介绍了钙硫比和石灰石耗量的测试方法,对运行中石灰石耗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盘电公司脱硫系统运行参数的分析比较,提出了降低石灰石耗量的可行性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用浸泡的方法把制备好的镧改性的膨润土,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制备一种新的吸附剂交联有机膨润土应用于除磷研究,其效果比原来的镧改性的无机吸附剂吸附量提高了30%。其最佳制备工艺为:表面活性剂的浸泡浓度为5%,微波功率为166W,微波辐射时间为6m in,溶液的pH为3~4,震荡时间为45m in。磷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吸附量达到了60mg/g以上,从而为含磷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高效、经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邹建国  钟秦 《环境工程》2005,23(3):35-37
利用天然凹凸棒石粘土制备成的吸收液,用于柴油机废气的净化过程。柴油机废气在喷射反应器中经凹凸棒石粘土溶液吸收脱除其中的碳烟颗粒物及其它污染物质而净化。实验表明该吸收液具有胶体特性,对碳烟颗粒物有较强的亲合力。在实验条件下,废气中的碳烟脱除率可达71 .3% ,NOX 的脱除率为80 . 4 % ,HC和SO2 等有害气体的脱除率均高于90 % ,气体出口温度从2 0 0~2 5 0℃下降到约5 5℃,气相阻力为3 5kPa。  相似文献   

16.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湿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可以适用于不同吸湿需求的场合。综述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主要类型、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吸湿机理,展望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空气-硝酸活性炭-碱吸收法净化NOx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龙醒 《环境科学》1992,13(1):12-54
本文研究淀粉法生产草酸过程中排放的NO_x废气的处理。先用空气做氧化剂,提高废气中NO_x的氧化度,并经水吸收,可产生13%硝酸,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此酸反复喷淋吸收NO_x,使NO_x转化为41%的硝酸。此酸可回收作为淀粉法生产草酸的原料。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喷淋吸收的因素,如喷淋吸收剂的温度、浓度和喷淋速度以及催化剂品种、粒径大小,并得出喷淋吸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麦戈  肖潇  晏波  肖贤明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602-1609
液体吸收法应用于处理工业有机废气涉及到2个关键因素,即吸收剂的选择与吸收液的再生处理. 选择8种水溶性吸收剂——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FSO100和FSN100)、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吐温80)和SP20(斯盘2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及2种类表面活性剂〔β-CD(β-环糊精)和SA(乙酸钠), 对模拟甲苯废气进行了动力学吸收试验,研究吸收性能和加热蒸馏法对甲苯回收与吸收剂溶液再生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吸收剂类型是影响甲苯吸收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吸收液的甲苯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SP20与AES,而其他4种吸收剂溶液对甲苯的吸收能力很弱. 上述3类吸收剂对甲苯的初始去除率分别为80%~90%、75%左右与60%~70%,甲苯饱和吸收浓度(以w计)分别为0.58~3.45、0.38~1.44与0.14~1.01 mg/g. 除TW80吸收液热稳定性差、不宜采用加热蒸馏方法再生外, 其他吸收剂溶液经5次重复使用,甲苯回收率可达70%~85%,并能保持其原有吸收性能. 甲苯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FSO100和FSN100分别为0.41、0.62, SP20和AES分别为0.76、0.95, 其他4种吸收剂溶液在1.12~3.54之间;甲苯分配系数与饱和吸收浓度呈负相关、与体积传质系数呈正相关. 因此,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吸收液对甲苯的吸收能力强,加热蒸馏法回收甲苯与再生吸收液具有经济性,用于处理甲苯废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堆肥中高效降解纤维素林丹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功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4种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2种筛选方法、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优化组合,最后筛选驯化出一组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林丹的复合微生物菌系.该复合系对滤纸、脱脂棉、稻秸粉和锯末等不同纤维素材料均有较强分解能力,相比之下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如滤纸、脱脂棉)分解活性更高.两者的CMC糖化活性在第5d都达到40U以上,分解率达到95%以上.该复合菌系能在较大的pH范围内保持高的纤维素林丹分解活性,在pH为7.0、8.0、9.0条件下林丹降解率均较高,达到45%以上,而纤维素分解率也都在90%以上.而且在pH6~9之间的培养条件下,林丹降解与滤纸分解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