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单项技术联用而形成的复合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中。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和微生物菌剂联用的复合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小型黑臭河道实际治理工程中,结果表明:调试运行61 d,河道水体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DO)浓度上升,氨氮浓度和化学需氧量(COD)下降,但在调试运行期间水质存在反复现象;降水时水体透明度和ORP降低,氨氮浓度和COD反弹,雨后7 d均恢复正常,该技术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稳定运行42 d后,河道的水体透明度、ORP和DO浓度分别提高了157%、57%和308%,氨氮浓度和COD降低了65.0%和71.4%,河道黑臭消除。该复合微生物技术消除河道黑臭的工程实际治理效果良好且系统能维持较长时间,但提高水质的能力有限,进一步提高河道水质还需通过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苏南某乡镇河道(花家浜)是一条封闭、滞留水道,水质黑臭。2008年以来,通过综合利用曝气、投加复合菌剂、悬挂生物填料等微生物修复技术对该河道进行治理。5年监测结果(2008-2013)表明,水体透明度值和溶解氧得到有效提高;COD 2012年后显著下降,水质提升至Ⅲ~Ⅳ类;但是总磷和氨氮含量仍为劣Ⅴ类。2012-2013年的调查显示,花家浜工程区的浮游藻类生物量低于对照区域,夏秋季以蓝藻为主,冬春季优势类群为裸藻、隐藻和硅藻,但主要为多污带和α-中污带种类,且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提升城市水体质量水平,要针对黑臭河道予以集中治理,落实规范化生态环保技术方案,共同打造可控化技术管理机制,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工作的优化予以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黑臭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并对关键技术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黑臭河道治理是城市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生态法是当前治理黑臭河道的主要技术,具有可重复、廉价,生态效益好等优势,按照技术种类又可分为植物净化与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膜法,近年来生态草技术开始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材料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生态草设计得以涌现,并使生态修复技术向定制化、专业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臭河道对水域周围的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进一步去除黑臭河道,文章选取郑州市城郊区域的一段黑臭河道利用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生态构建、景观提升、底泥净化等手段改善河道水环境,经过三个月以上时间发现,通过该工艺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使河道水体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面积的扩大和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就成为城市环境管理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不但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影响了城市形象。本文重点对黑臭水的治理和水质改善问题从技术层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曝气复氧+水生植物+循环泵设备”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对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试验进行56 d时,河道上、中、下游COD、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84.10%和89.94%,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体DO质量浓度由1.1 mg/L上升到4.5 mg/L。河道水质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城镇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净化和景观效果,同时其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道黑臭污染简易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黑臭主因是底泥和水体在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目前,河道黑臭评价主要采用多因子黑臭指数法(NH3-N、COD、DO等),但NH3-N、COD难以在现场快速测定,也无法定量袁征底泥黑臭程度.本文选取能够现场快速监测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独立黑臭评价指标,分析论证了ORP与部分黑臭因子DO、S∞、PH、SO4=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RP与pH、SO42-、DO、S2-相关性较好,可以单独作为水体和底泥黑臭现场监测评价指标,用于入河污水、河道水体与河道底泥黑臭度的现场快速监测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应用"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技术进行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移动式微孔曝气复氧机结合投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消除试验区河道的黑臭、改善水质指标,同时消除河道岸边黑泥,降低蓝藻爆发率。试验结果为短期内无法完全截污、进行大规模施工困难较大的黑臭污染河道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借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日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曝气和非曝气的2个植物净化槽在1 d中7个不同时间点的出水水质理化指标(pH、DO、COD、NH_4~+-N、TP)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另设空白槽为对照;试验目的是研究各指标的日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提高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处理效率及其植物净化槽的合理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水槽内所测指标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光强变化相关,对非曝气植物槽的分析发现,在出水理化指标中TP浓度与光强的相关性最好(r=0.93,p<0.01),而在植物生理指标中SP含量与光强相关性最好(r=0.91,p<0.01);植物处理使出水的DO日均值增加了0.13 mg/L,而曝气植物处理则使其增加了1.8 mg/L,曝气是对城市黑臭河水进行植物净化修复的必要辅助手段;曝气植物槽对黑臭河水中COD和NH_4~+-N的去除率日均值比植物槽升高了7.1%和6.3%(p<0.01),TP去除率却相应下降了38%(p<0.01);与非曝气槽植物相比,曝气槽植物体内Chla、SP日平均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光强和曝气的变化能迅速而显著地影响梭鱼草的生理特性从而改善其净化槽出水水质,是构建和优化黑臭河水植物净化槽时值得考虑的重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河岸混合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2种混合植物带(香根草+沉水植物、湿生植物+香蒲+芦苇)对受污染河水进行中试研究,并与无植物空白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植物带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优于无植物空白带,其中香根草+沉水植物带效果最好,它在整个运行期间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3.5%、71.1%和69.3%.对出水溶解氧及水温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混合植物带水域中水的溶解氧比无植物带稳定,且在夏季水温低于无植物带水域的水温.说明在河道修复中植物带对平衡河岸带环境条件、改善河流局部小气候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组合工艺修复受污染河水的模拟河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拟河道反应器,研究了通过曝气充氧,设置阻流板,并辅以投加高效微生物的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该河道自然运行状态下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为7.44%、4.88%、5.70%和10.60%,组合工艺条件下系统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提升至33.96%、17.29%、20.73%和25.43%。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能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构建无植物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太湖梅梁湾模拟入湖河水,湿地以不同粒径的沸石为基质,以便于微生物的挂膜和氮的吸附。该系统为期5个月的氮、磷去除效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375 m3/(m2•d),进水NH3-N,NO2--N,TN和TP浓度分别为3.8~5.1,0.9~1.8,6.6~8.5和0.32~0.47 mg/L时,NH3-N,NO2--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95.5%,26.6%和18.9%;系统中N的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作用,由于系统中缺乏碳源,抑制了反硝化过程,使硝化作用强于反硝化作用,导致出水NO3--N浓度升高,且出水中的NO3--N浓度约占TN的96.7%。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中下游水质模拟与预测--QUAL2K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影响.本文运用美国环保局最新推出的QUAL2K模型,探讨了汉江中下游的水质变化趋势.QUAL2K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改,以克服QUAL2E的缺陷.将QUAL2E和QUAL2K都应用到研究河流的同一河段并比较模拟结果发现,QUAL2K比QUAL2E能更好的拟合野外观测数据.水质预测为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年调水145×108m3,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情况,预测因子为BOD,结果表明:BOD在汉江中下游江段普遍升高,这说明汉江中下游的水质总体下降,最大浓度变化分别为19.8%和21.8%.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内河流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城市河流污染形势严重。14个大中型城市河段中,63.8%的河段污染较重,为Ⅳ类至劣于Ⅴ类水质。在47个环保重点河段中,29.8%为类于Ⅴ类水质。文中提出了河流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赤水河近5a水质变化情况,对超标因子进行了原因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赤水河水环境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赤水河近5a水质变化情况,对超标因子进行了原因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潮汐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目前采用的静态水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河流平均水环境容量的方法,难于满足感潮河流的动态水环境容量时变过程,且计算精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了潮汐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以满足感潮河流水质管理规划的需要。通过对某一感潮河流实际计算应用,表明这一新的计算方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