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了5种真菌对染料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和与脱色降解细菌L-1菌株(Enterobacter sp.)和L-2菌株(Pseudomonas sp.)对吸附染料的脱色降解能力;以吸附去除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吸附性强并与细菌共培养时染料分子脱色降解速度快的绿曲霉为染料吸附菌,进一步测定了温度和pH值对绿曲霉吸附和与细菌共培养脱色降解活性黄M-3RE(C.I.Re.Ye.145)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绿曲霉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在16~36 ℃下吸附5 h对活性黄M-3RE的去除率在95.1%~97.9%之间,但染料的完全脱色降解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32~36 ℃下染料分子脱色降解较快.pH值对绿曲霉和细菌吸附、脱色降解能力均有一定影响.利用绿曲霉和细菌对印染行业中染料含量较高的染浴废水进行处理,绿曲霉可通过吸附作用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废水经绿曲霉处理5 h,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85.8%和56.1%,BOD/COD值由处理前的0.238提高到处理后的0.652,吸附在菌丝上的染料分子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2.
印染和染料废水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常规的物化方法费用大,产生污泥多,使用不普遍.生物法克服了这些缺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关于微生物的脱色能力有不少研究报告.利用微生物进行染料脱色和降解被认为是去除这些污染物的经济有效的方法.真菌,细菌和藻类均可以降解部分染料,特别是白腐真菌P.chrysosporium的脱色能力有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本文综合了最近几年真菌,细菌和藻类在染料废水脱色降解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据此初步分析了染料降解机理和部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含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染和染料废水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常规的物化方法费用大,产生污泥多,使用不普遍.生物法克服了这些缺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关于微生物的脱色能力有不少研究报告.利用微生物进行染料脱色和降解被认为是去除这些污染物的经济有效的方法.真菌,细菌和藻类均可以降解部分染料,特别是白腐真菌P.chrysosporium的脱色能力有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本文综合了最近几年真菌,细菌和藻类在染料废水脱色降解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据此初步分析了染料降解机理和部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含有真菌G 1培养液中加入染料厂污水排放口的污泥样品 ,从发生快速脱色降解染料的混合培养液中分离出 2株染料脱色细菌L_1和L_2 ,经API鉴定系统鉴定 ,确定菌株L_1为Enterobactersp .,菌株L_2为Peudomonassp .。研究比较了单一和不同组合混合的真菌G_1菌株 (Penicilliumsp .)、细菌L_1菌株 (Enterobactersp .)和L_2菌株 (Pseu domonassp .)对偶氮染料红M - 3BE(C .I .ReactiveRed 2 41)和蒽醌染料艳蓝KN -R(C .1.ReactiveBlue 19)的去除情况 ,发现G - 1真菌和 2种细菌组合的共培养体系对 5 0mg/L红M - 3BE和艳蓝KN -R处理 5h去除率达 10 0 %和 97.9% ,并且是以脱色降解作用为主 ,建立了染料脱色降解菌的最佳组合 ;进一步测定了此最佳共培养体系对另外 13种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降解 ,结果表明 ,除对蒽醌染料R - 478脱色降解较差外 ,对其他染料均可在lh— 3d被完全脱色降解 ,表现出脱色降解染料的广谱性 ;向培养 4d的共培养体系中依次加入 8种染料 ,菌体可对染料连续脱色 ,维持脱色能力达 8d左右  相似文献   

5.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吸附脱色的高效共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含有真菌G-1培养液中加入染料厂污水排放口的污泥样品,从发生快速脱色降解染料的混合培养液中分离出2株染料脱色细菌L-1和L-2,经API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菌株L-1为Enterobacter sp.,菌株L-2为Pseudomonas sp.,研究比较了单一和不同组合混合的真菌G-1菌株(Penicillium sp.),细菌L-1菌株(Enterobacter sp.)和L-2菌株(Pseudomonas sp.)对偶氮染料红M-3BE(C.I.Reactive Red 241)和蒽醌染料艳蓝KN-R(C.I.Reactive Blue 19)的去除情况,发现G-1真菌和2种细菌组合的共培养体系对50mg/L红M-3BE和艳蓝KN-R处理5h去除率达100%和97.9%,并且是以脱色降解作用为主,建立了染料脱色降解菌的最佳组合,进一步测定了此最佳共培养体系对另外13种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降解,结果表明,除对蒽醌染料R-478脱色降解较差外,对其他染料均可在1h-3d被完全脱色降解,表现出脱色降解染料的广谱性,向培养4d的共培养体系中依次加入8种染料,菌体可对染料连续脱色,维持脱色能力达8d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生物法去除废水中染料的机理,染料微生物降解性与结构的关系以及筛选染料脱色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技术对不同种类的可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数目、N=N双键数目、染料分子的不同主体结构等对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数目越多,则染料的降解率越高;不论染料分子主体结构如何,氧化性物质可能均首先攻击分子中的发色基团,导致染料脱色;主体结构不同的染料混合时,可对COD的降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染料分子中氯的取代位置不同,则脱氯率也不同,氯连接在直链或苯环上时较容易降解,而连接在均三嗪结构上时较难降解;从能量效率上考虑,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体技术更适合降解高浓度的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漆酶/酸性绿1介体体系降解孔雀石绿染料,分别考察了温度、pH、漆酶浓度、染料和酸性绿1浓度等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温度为70℃,最适pH为4.5,漆酶和酸性绿1浓度的提高可促进孔雀石绿染料降解,但过高浓度的酸性绿1会抑制其降解。将该介体体系应用于三苯甲烷类染料碱性品红、考马斯亮蓝G-250,双偶氮染料氨基黑10B、酸性红73,单偶氮染料甲基橙和杂环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发现漆酶/酸性绿1介体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染料均有降解效果,但对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染料属生物难降解有机物 ,染料和印染废水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本文列举了近年发现和研究的染料脱色真菌 ,并综述了真菌脱色降解染料的机理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常见染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厂、染化厂和造纸厂等,由于染料的生态毒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这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的染料降解微生物及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白洋淀北岸部分农田土壤的粒度组成、pH和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该地区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平均粒度分布大于20μm的占52.73%,主要属于砂壤土。与10年前相比,pH值变化不大;而有机碳含量是10年前的1.26倍。pH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略有增加,而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有机氯溶剂的微生物共降解过程。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共代谢途径降解有机氯溶剂。共降解是由微生物细胞内的关键酶进行的。影响共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关键酶的诱导 ,毒性抑制和自我恢复以及能量供应等。本文对共降解过程的机理和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能够揭示共降解过程各种因素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结构模型 ,对于从细胞和酶两个层次上认识共降解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二氧化氯(ClO_2)对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消毒效果、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和ClO_2发生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述,认为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4.
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堆肥系统可分为条垛式、强制通风静态垛式和反应器式三大类。影响堆肥系统运行的主要操作因素有:水分、C/N比、调理剂、氧含量、温度和pH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生态系统进化的热力学理论(最大能量、最大功率、最大优势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能量、功率和优势值在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应用,说明生态系统进化的热力学理论为认识和研究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整体性的途径,并指出为把热力学理论有效地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而应加强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术了充分利用和强化土壤生态系统净化机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以强化土壤生态系统的反硝化作用为根本措施,以及根据土壤的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污水污泥和化肥的用量等对策措施,以防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超声波降解水污染物的机理、影响因素 ,并介绍了几种典型污染物的超声波净化现状 ,及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涕灭威对地下水污染敏感区的预测与区划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涕灭威在室内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结果,详细剖析了影响涕灭威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和移动的各种因子,建立了涕灭威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模型,并就涕灭威农药在江苏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与区划试点,结果与用美国环保局提供的PRZM模型计算结果和田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模型可用于预测涕灭威农药在其它地区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福平生产的废水COD高达6万,用PFS、C-PAM脱稳,密集网捕式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27%,BOD5/CODCr从0.19上升到0.32.絮凝前后水质和色谱分析表明,絮凝后5种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22%以上,使生化处理成为可能,进生化池废水经稀释后,用活性污泥法处理9天后,COD从1.5万降至COD<300mg/L,达到治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建立一个与汽车排放净化催化剂实际老化效果相一致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快速老化循环方法 ,并讨论了我们在试验室中建立的催化剂的快速老化循环方法步骤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