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作用作了介绍。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方法,并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阐明了生态工业园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生态工业园建设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工业园建设应围绕主导产业构建生态工业产业链,实现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并运用产业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田晓刚  谢强  方自力  王蒙 《四川环境》2012,(Z1):128-132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化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分析总结了我国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5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是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又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分析洞庭湖区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进行了湿地生态脆弱度的量化评价,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意义与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山  孙放  张建强  欧阳峰 《四川环境》2004,23(2):57-58,63
本文从工业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说明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途径,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实现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概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结合银川望远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该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进一步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旅游潜力,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归类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规划设计不科学、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生态入侵形势严峻等环境问题。建议从调控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陆域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入手,运用强化湿地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群众保护意识等手段,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管理》2002,(5):48-48
对通榆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进行了介绍,通榆县通过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业经济向品牌和绿色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风电工业园和开展“优美乡镇”创建等方式,加强了通榆县生态环境建设,使县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2,(8):104-104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在节能环保的教育中,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活动,处处渗透着"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社会环境、着眼人类现实和长远发展的人文情怀作为培养人才的内核。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会持续节能环保教育优势,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寻求突破创新。以科研为先导科学严谨规划推行节能环保教育。2003年,学校成立了"北京市湿地学校",主要依托北京最大的芦苇湿地——汉石桥湿地,开展户外环境教育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中英暑期师生户外生态教育夏令营"、"湿地与我们的生活冬令营"等活动,建成多媒体教室、湿地教育展室、校园湿地、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三方面分析了秦皇岛市生态环境现状,并总结分析出秦皇岛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侵蚀、林地和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气象地质灾害易发、外来物种入侵。针对上述生态问题,提出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保护、构建生态网络、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等为主要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鉴于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所处困境,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论述了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适宜于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生态监测体系尚未建立。文章在分析我国湿地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理论,研究了开展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EIA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跨河大桥的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影响环境。正在建设的吴忠黄河公路大桥穿越吴忠滨河湿地,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吴忠黄河公路大桥和滨河湿地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大桥建设和营运对滨河湿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滨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中(1984—2014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盐城沿海湿地中各地物面积、土地利用、海岸带冲淤状况、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原因包括:人口增长因素,经济利益驱动;围垦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加剧;资源过度利用,垦区环境污染等。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连云港市香河生态园1700亩水产养殖塘尾水,秉持"节水、节能、高产、优质、生态、美丽"理念,构建31.7万m2(475亩)湿地—塘生态净化系统;采用"自然沉淀+复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塘湿地"工艺,削减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实现尾水回用和无害化排放,保障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项目的实施响应了区域居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探索了区域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对我国其它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推进了湿地生态状况的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生态保护仍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湿地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湿地生态补偿主体和客体的博弈模型,得出湿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的纳什均衡策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纪洪  孙辉  韩祎  刘琴 《四川环境》2005,24(4):92-96
自然生态小区是构建优美生态环境区域的生态“细胞工程”。它根据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以较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体。由于自然生态小区的建设是新兴事物,其建设途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自然生态小区建设投资方面,应当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生产赢利建设投资,对于前者应当以政府和政策性投资为主,而后者应当是在政策法规规范下的企业投资为主;在发展模式方面,应当促进环境友好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包括有机绿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在效益分配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社区居民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实现整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高咪咪 《四川环境》2020,39(2):102-10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近年来湿地问题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法律建设严重滞后于湿地保护的需要,缺乏关于湿地的专项保护立法,湿地范围界定模糊,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产权和补偿主体不明,湿地恢复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征收征用湿地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等问题突出。因此,亟须在国家层面出台湿地保护法,建立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全面规范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从而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组合工艺,结合生态及景观建设进行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该工程既处理了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理念,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的一体化水资源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生态学是近年来环境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以其为理论指导的生态工业园也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的相关概念和应用,阐述了生态工业园中水生态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一体化水资源网络模型,以期对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在积极地进行着。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质量恶化,维持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生态移民的意义,并对生态移民应当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有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