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经济观是实现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资源与环境的对立统一规律,探讨了生态经济生产观、需求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从而揭示出生态经济观是实现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尖锐矛盾,决定了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订立的重要着眼点,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则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传统三要素资源观过于狭窄,在当代,新的资源要素应当被概括进增长和发展模型中去。当区别“增长型”资源和“发展型”资源后,增长和发展就在一般资源理论基础之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入手,通过对资源近视症”的表现及后果的分析,提出西部西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立足优势,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合理开发资源和利用资源,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本民族,本地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而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所属海域(含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广达140多万平方公里。因而,突破狭隘的岛土意识,树立全新的大海南观和海洋意识,充分开发利用南海的资源,对于振兴海南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对策是:提高科技生产力水平;改革资源开发和管理体制;引进外资、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经济学资源环境观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 ;并进一步对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淮南市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淮南市是一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上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整体结构不完善;人类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和景观产生了干扰和破坏。从而造成其生态结构、功能的破坏以及量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了淮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并给出了计算各评价指标值之闻均衡度的模型。量后结合RS、GIS技术实施该评价模型。对淮南市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国家资源安全及其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质量、数量、空间、价格、技术、制度等。分析了国家资源安全的主体目标导向性、实现过程可调控性、发展演化的长期性、空间层次差异性和系统内外互动性等特性。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政策法律等子系统在内的国家资源安全的系统分析框架。运用PSR模型,进行了国家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工程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资源开发体系和保护体系建设是构成资源工程体系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资源开发和保护体系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则、目标,内容、行动,效益评估),并以长江三峡库区坡地资源利用保护为例,通过植物篱农林复合技术,使水土流失和环境退经基本得到了控制,经济产出比纯柑桔系统和纯粮食作物系统分别高出1/5和1/4,成为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经济和生态相互促进的技术,这一技术值  相似文献   

10.
位于鄂西南边缘山区的利川市,具有独特的资源系统,该系统的结构特征是:自然资源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具有垂直分异和区域分异,自然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单一化”;以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经济关系松散,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资源系统特征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适应性欠佳;资源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低;资源系统的调节功能不强。利种市资源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其中  相似文献   

11.
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功能与社会经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体现了全面提高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辩证统一的系统功能。它拟应成为各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矿业系统工程与价值工程相辅并用,是大力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废弃地的内涵、分类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弃地作为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它的防治以及再开发利用已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介绍有关废弃地景观更新案例的文献,但是对于废弃地的概念、分类等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废弃地概念的起源、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废弃地的概念和判别模型;结合土地分类标准,根据4种不同层面的分类依据对现有的废弃地进行了归并分类;同时综合不同类型废弃地形成的原因,从两个方面对废弃地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废弃地的防治以及恢复利用提出了建立健全废弃地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研究以及促进废弃地开发利用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a course of accumulation based on many factors,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material wealth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embody the outcom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us, focusing on material wealth, regional development can be evaluated from resources and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 conversion. Taking the infrastructural level,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to full account, the concept of material-based developme...  相似文献   

14.
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资源结构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急资源结构是指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所利用的应急资源的内部联系和一定秩序,构建应急资源结构框架是进行应急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为案例,分析了在两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急资源需求,对应急资源进行了归类。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现状,构建了层次递阶的应急资源结构框架:第一个层次为应急资源类别,包括应急救援资源、基础设施与服务、专业处置资源和支撑保障资源四大类别;第二个层次为应急资源子类,在每个资源类别下划分若干个应急资源子类;第三个层次为应急资源细目,在每个子类下设计若干应急资源细目。从而形成了以应急救援资源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与服务为基础、以专业处置资源为依托、兼顾支撑保障资源的应急资源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因人类耗用行为而导致可再生资源灭绝的理论研究,应该以个体理性下的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假定。通过构建此类模型,对珍贵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灭绝问题进行了探讨。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起初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增大,后来又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减小。据此建立再生速度(〖WTBX〗V〖WTBZ〗1)函数。在假定资源消耗满足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消耗资源的总成本(〖WTBX〗C〖WTBZ〗)函数;由不可替代性、无法人为增加供给这两个特点出发,对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构造其价格(〖WTBX〗P〖WTBZ〗)函数。由〖WTBX〗C〖WTBZ〗和〖WTBX〗P〖WTBZ〗函数,可以推导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消耗主体利润最大化时的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WTBX〗V〖WTBZ〗2*)函数。然后,通过〖WTBX〗V〖WTBZ〗1与〖WTBZ〗V〖WTBZ〗2*函数的对比讨论,对珍贵可再生资源的灭绝做出理论解释。最后,从模型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并特别指出,如果政府能完全控制资源的消耗,则不但能防止资源灭绝,还可以使人们长久地获取更多的资源;技术是解决灭绝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国家资源安全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付出一定环境代价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将处于世界发展格局的工业文明边缘极 ,注定将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敏感 ,我国对国际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强 ,其它国家的“中国威胁感”增强。鉴于上述基本趋势 ,中国未来资源安全以不出现重大资源危机为目标相对合理 ,在争取资源安全策略方面应采取的方式为 :①逐渐调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使之适应自然资源短缺的现实 ,使整个经济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化 ;②科学地养护我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 ,提高自然资源供给能力 ,使其免遭不可恢复的破坏 ;③全面增强各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建造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源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规制: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是政府或其特定部门,对企业及家庭、组织等行为,依据特定规定进行特定的约束.该文基于国土资源基础及其稀缺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以及企业活动的资源环境外部性等理论,提出国土资源规制的概念,认为国土资源规制既是对与国土资源相关的行为的规制,也是以国土资源为手段对企业及地方政府的规制.国土资源规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晰国土资源基础状况、编制区域国土功能区划和国土规划、确定关键性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标准;优化国土资源规制路径,强化经济、法律、技术手段在国土资源规制中的运用;评定国土资源规制效果等.中国国土资源规制主要体现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用水配额管理和制定能源效率标准等方面.依据中国国土资源规制实践,选择出8个包含土地、水、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在内的国土资源规制指标,以期建构我国国土资源规制的基本指标体系.同时,建议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国土资源规制,调整并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以适应国土资源规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兼顾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为了使经济理论内核中包括持续发展问题,认为系统经济学应以资源空间、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系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理讨论了资源配置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方面的大问题。实行工农相对分离,组建乡村工业区,是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素质、效益,强化乡镇工业企业优化组合、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