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袋式除尘器单元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 沿滤袋高度方向过滤风速的分布,以及袋间隙气流抬升速度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特征,为袋式除尘器的改进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国家863课题"钢铁窑炉烟尘PM_(2.5)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成果,介绍了细颗粒物预荷电技术、基于海岛纤维的表面超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一阀多喷"清灰等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验证了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将为工业窑炉烟尘细颗粒物深度净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适用于新建除尘项目和除尘项目改造。  相似文献   

3.
根据静电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利用CFD软件,对圆柱形电-袋除尘装置中的气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尘装置的内外圆收尘板间的气流速度呈梯度分布,有利于粉尘颗粒在内外圆收尘板上的沉降,但电场区后端处的气流分布不均匀,不利于过滤收尘。过滤风速与滤袋长度呈正相关,影响滤袋寿命。滤袋下方的集灰区存在漩涡,气流对集灰斗箱体产生了严重的冲刷,导致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首次将预荷技术与传统袋式除尘器有机结合的新技术及其在球团烟气提标改造中的应用情况,着重阐述了预荷电袋滤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与结构及效益分析等内容。工程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实现超低排放,运行阻力降低3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对于同类项目的提标改造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能耗、低投入、超净化、超低排放除尘技术与设备是目前所有厂家追求的目标。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荷电直通式袋滤器专利技术同时具备这些优点。特别针对PM_(2.5)微细颗粒,排放浓度小于10 mg/Nm~3,捕集效率大于99%。2017年,该技术在山钢日照钢铁基地炼钢除尘上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的不均匀性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考目前市面上常见卧式除尘器,设计有、无挡板的2种卧式滤筒除尘器模型,通过分析2种模型下过滤过程的速度分布和滤筒流量分配情况得出:在无挡板模型下存在射流冲刷、气流分布不均等问题,而在进风口加设挡板能解决气流冲刷问题,滤筒流量分配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滤室高度下分别对挡板角度为150°,160°,165°,170°,175°,180°对比发现,挡板角度在165°~170°时其内部气流组织能达到均匀标准。  相似文献   

7.
静电除尘器因其运转费用低、收尘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使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粒子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驱使带电尘粒沉积于收尘极表面。被处理粉尘的粒度分布和比电阻,以及收尘板上形成粉尘层后,都会引起效率改变。作为过滤除尘的纤维层和袋式过滤器,具有初始投资低的优点,也有较高的收集效率。如袋滤器在低含尘浓度下可达97%左右,高浓度时在99.5%以上,而阻力较高,大约在0.98~1.96kPa之间。这是因为袋滤器只在初期的捕尘机理是惯性冲击、扩散和截留、静电力和重力的作用,此期间效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电改袋"除尘器不易实现在运行中更换滤袋且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结合某烧结厂190 m2"电改袋"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可以在运行中更换滤袋的分室式"电改袋"除尘器结构,并利用CFX软件模拟其流场。结果表明,烟气由进气烟道进入袋室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突变,大颗粒粉尘受惯性力和重力作用易被中间灰斗捕集,有效减缓粉尘对滤袋的磨损;滤袋底部附近区域和两侧灰斗内的烟气速度分别小于5 m/s和6 m/s,可有效防止滤袋间的碰撞磨损和灰斗二次扬尘;各袋室的烟气流量分布比较均匀,标准差为0.152。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烧结机尾布袋除尘器存在的磨损及破袋问题,利用CFX软件对布袋除尘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滤袋底部区域气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并且速度较高,导致滤袋摆动;灰斗中气流速度偏高,且存在漩涡,引起二次扬尘;滤袋摆动及含尘气流高速冲刷滤袋是造成滤袋磨损的主要原因。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布袋除尘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得到了优化,除尘器运行良好,磨损及破袋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流场模拟的方法探讨增加气流分布板对湿式电除尘器气流分布的影响;利用实际流场测试与计算机模拟对比的方法,探索了选用的k-ε湍流模型应用于湿式电除尘器中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实测与计算机模拟具有一致性,设计的气流分布板具有良好的气流分布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精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袋除尘器是在我国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应用而生的一种高效率除尘装置。本文运用静电学理论,结合电除尘和袋除尘技术的除尘机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在电袋除尘器中荷电烟尘粒子在滤袋表面的堆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被荷电的烟尘粒子相比,荷电烟尘粒子由于斥力的作用,在滤袋表面堆积更为疏松,降低了过滤阻力。影响烟尘粒子在滤袋表面堆积的主要因素有斥力、粒径、粒子的电场驱进速度和过滤风速。  相似文献   

12.
武钢8~#平炉初步设汁考虑采用120米~2电收尘器。为了给收尘器的气流分布装置及电场内部有关构造的设计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气流分布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是,在收尘器进口管及本体内安设必要的气流分布装置和隔流装置,以便尽可能做到:①电场进口横断面上气流速度相对均匀;②净化的烟气  相似文献   

13.
电除尘器喇叭口气流分布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S方程建立电除尘器工作时喇叭口空腔内气体分布的简化模型,将求解的速度结果转化为标准偏差值.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除尘器运作时喇叭口断面的气流分布状态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安置双层分布板的电除尘器模型,在不同喇叭口长度(0.26 m、0.24 m)与不同分布板间距(0.1 m、0.11 m)条件下,简化模型与CFD数值计算结果吻合.研究表明,气流分布简化模型为除尘器的设计提供了简易、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简要叙述了一种新型复式除尘设备-JDD-Ⅰ型静电袋滤器的构结和主要特点。介绍了两次半工业性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测试结果。试验表明,该型袋滤器用于净化铁合金烟尘这种净化难度较大的粉尘时,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反吹风型布袋除尘器。己在某铁合金厂6000 kVA 硅铁电炉烟尘净化系统的设计中被采用,预计1988年投产。  相似文献   

15.
设计师要给袋滤器选择适宜的滤料,就必须考虑以下四种主要因素:袋滤器的操作温度,滤袋清灰方法,粉尘的磨蚀性能,以及被过滤气体的化学组成。下面介绍这四种主要因素对滤料选择的影响。滤料选择的原则由于滤料的选择与任意给定袋滤器的操作温度范围有关,除确定最高操作温度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袋复合除尘系统中的粉煤灰和氧化铝粉尘层荷电电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或氧化铝粉尘荷电后,在同一粉尘负荷下,随着电场电压的升高,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稳定值)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同一电场电压下,氧化铝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明显低于粉煤灰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对荷电粉尘层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等孔径喷吹管,利用CFD软件对其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对喷吹管进行非稳态流场模拟,并与稳态模拟结果分析比较,模拟结果误差控制在1%以内,验证了将喷吹管非稳态内流场简化为稳态流场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沿着喷吹管气流流动方向,喷嘴出口流量分布不均匀,整体有增大的趋势;沿喷吹管轴向气流渐趋均匀,即越靠近端面,喷吹偏心角越小,甚至为0。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炭黑厂的炭黑收集设备,大多数采用旋风分离器串联脉冲袋滤器或反吹风袋滤器。这两种收集设备在材质上和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出现了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炭黑工人的操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由于设备腐蚀严重,也影响炭黑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我厂改造设计出一种下进气反吹袋滤器,运行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在这项改造设计中,我们进行了32项技术改进,如改变滤袋挂接方法,修改气动三通阀,改进缝环技术,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等;还变更了某些关键零件的材质,使之更符合耐高温耐腐蚀的丁艺要求。为确保袋滤器在炭黑生产中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烧结机尾惯性+布袋两级除尘系统存在的破袋及壳体磨损问题,利用CFX软件对百叶式惯性除尘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惯性除尘器内部灰斗中气流速度偏高,达10m/s,易引起二次扬尘;含尘气流对壳壁的高速冲击是引起壳壁磨损的主要原因;含尘气流在惯性除尘器的出口发生偏流导致布袋除尘器大烟道斜板磨损严重。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百叶式惯性除尘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得到了优化;改进后的除尘系统运行良好,破袋及磨损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电凝并中预荷电参数对颗粒物凝并效果的影响,在凝并室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颗粒物体积占有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由预荷电室和凝并室组成,凝并室的电压为交流电压,最高为35 kV.为了明确正负电晕的荷电效果,首先对预荷电室正负电晕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正负电晕的电晕电流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而负电晕的电流始终大于正电晕,且极配形式对正电晕电流无太大影响,在负电晕条件下,二齿芒刺线的电流增长更快.后续依次改变预荷电室正负电晕电压、颗粒物质量浓度、风速和极配形式,结果显示当预荷电室的极配为二齿芒刺线-板,直流电压为-35 kV,质量浓度为2 g/m3,风速为1.2 m/s时,凝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