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广大农村。本文运用四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进行叶片含硫量测定,同步测定大气中 SO_2浓度。通过模糊聚类,将广州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污染区,与实况相符,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y=-0.0835+0.00295x_2+0.0263x_4式中:y——大气中 SO_2浓度 x_2——大叶榕叶片含硫量x_4——羊蹄甲叶片含硫量 F=14.4876方程经 F 值检验,达极显著水准。燃煤是广州市的大气主要污染源,全年排入大气的 SO_2达14.5万吨。植物是生态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通过对植物叶片含硫量的测定,同步对大气中 SO_2浓度的监测,将取得的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从中找出其内在规律;并从植物叶片含硫量来预测大气中S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简介水中磷酸盐的测定可分为可溶性磷酸盐及全磷两部分。测定全磷时可采用高氯酸—硝酸;硝酸—硫酸;或用过硫酸盐消解氧化,使水中各种状态的磷酸盐及有机磷化合物转化为正磷酸盐后测定。砷(V)的干拢可加除砷剂消除。  相似文献   

3.
高压溶样法在土壤和沉积物消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压溶样在土壤及沉积物消解中的应用。将试样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溶样罐中,加入消解波,密闭容器,在160℃加热4小时。冷却后将消解液在电热板上蒸至近于,用0.5%HNO_3定容待测。比较了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硝酸和王水—高氯酸四种消解液的高压溶样效果,以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为最佳。用该法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和沉积物参考样的Cr、Cu、Mn、Ni、Ph和Zn结果与参考值符合很好,平均标准偏差小于5%。高压溶样消解土壤及沉积物试样,分解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量氟化物分析,在分析化学领域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类项目。环境中氟化物测定的技术和方法,已有系统评论,但关于植物样品测定的系统论述未见报导。由于植物体主要组成为有机物,而且含量多在40ppm 以下,甚至不  相似文献   

5.
利用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特别是监测大气污染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已做得很多。其监测的结果与大气取样分析监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而所用的分析方法常为硫酸钡比浊法测定含硫量,该法难掌握,误差较大。为了做好植物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工作,必须改变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植物体内总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二氧化硫被植物吸收后,除形成无机态硫存在于植物体内外,还有一部分被还原为有机硫的化合物,如硫胺素、胱氨酸等。在目前欲直接测定植物体内有机态硫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要先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如干灰化法、湿灰化法、氧气燃烧法等,将植物体内有机硫转化成无机硫,然后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底泥中的总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硝酸-高氯酸混合试剂热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底泥中的总砷。方法的检出限为0.016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2%,加标回收率在92.8%-108%之间。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捷、便于推广,适用于底泥中的总砷测定。  相似文献   

8.
典型禾本科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选择典型禾本科植物-高粱和玉米,通过盆栽实验,种植于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植物成熟收割后,通过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植物体中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的含量,研究高粱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在种植高粱、玉米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收获的高粱、玉米植物体中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未检出)。说明高粱、玉米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高粱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高于玉米;高粱、玉米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具有一定的积累与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全血中镉、铅和铜的方法,并且主要评价了文献中提出的不同的消化方法。另外也研究了除消化以外的其它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两种消化方法。他们利用硝酸、高氯酸和硫酸混合酸分别在加压或不加压的情况下进行消化。两种方法都适合于每天分析大约20个血样工作量的常规分析。处理样品的焦点是消化的完全性和空白值的大小。因为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低空白值和高灵敏度,只要电解5分钟就可以测定亚ppb级的镉。用回收实验来校正的这个分析方法用来分析了没接触过镉和疑心接触过镉人的血样。  相似文献   

10.
兰坪铅锌矿区不同污染梯度下优势植物的重金属累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坪铅锌矿区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样地(云南松林、魁蒿群落和马桑灌丛)进行植被调查,选择其中9种共有的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及植物体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3个样地土壤Cu、Cd、Pb和Zn等4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马桑灌丛>魁蒿群落>云南松林;植物体内重金属积累呈现出随着土壤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选择的9种植物均不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依据不同的耐性机制将9种植物分为3类,野棉花能较强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并转移到地上部分,属于富集型植物;西南金丝梅、倒提壶、长籽柳叶菜、魁蒿、翻白叶和四脉金茅吸收的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部,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尼泊尔蓼和中华山蓼体内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规避型植物。讨论了利用这些植物进行矿山治理。  相似文献   

11.
简介土壤用王水,高氯酸分解。试样溶液的萃取和测定同水中镍的测定。在25毫升显色溶液中最低检出量为1微克镍。仪器、试剂同水中镍的测定。步骤 1.标准曲线: 准确加入镍标准溶液0.0,1.0,2.0,……20.0微克于125毫升分液漏斗中,按水中镍的测定进行萃取和显色后,于470毫微米测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12.
铬对植物体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中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水仙为实验材料,研究铬对植物体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中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铬抑制植物体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其植物体受害症状为植株矮小、叶片内卷,根系变褐、变短、发育不良。随着浓度的增加,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的浓度也增加,其分配规律为根>叶>花。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监测中测定水样中的砷时,通常是在现场采样时加固定剂硝酸以控制其pH值小于2。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由于吸附、挥发等原因,样品中的砷往往检不出或现负值,同时样品的回收率显著偏低。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用硫酸代替硝酸做固定剂,测定结果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步骤将样品于60℃烘干2小时,粉碎,研磨,通过0.25毫米筛孔。贮于广口瓶中备用。准确称取0.5克(视钼含量而定)试样,置150毫升锥形瓶中,加浓硝酸5毫升,放置过夜。然后将装有样液的锥形瓶放在用调压器控温的电热板上加热,起初低温,逐步提高温度,维持微沸状态,待剧烈反应完毕,取下锥形瓶,冷却后,沿着瓶壁加入5毫升硝酸一高氯酸混合酸(2∶1)继续加热分解,直至瓶内冒高氯酸的白烟,样液接近透明无色,继续加热赶走残留高氯酸,当样液很少时,可适当降低温度,蒸至近干,取下冷却,加少量蒸馏水并加热使盐类溶解,冷却,移入25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锥形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以聚吡咯为中间体,以聚氯乙烯(PVC)为敏感基膜的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结果表明,电极在1×10-5~1×10-1mol/L的硝酸钠溶液中呈现近能斯特响应,响应斜率为(-54±1.0)m V/dec,检测下限为3.16×10-6mol/L。该电极的响应时间短,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对硝酸根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验室水样中硝酸根的回收率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该电极制作简单,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超过3个月,对用于水中硝酸根的在线分析与测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态硝酸和颗粒硝酸盐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污染物.它们影响降水酸度,降低可见度,并作为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物,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由于大气环境中气态硝酸和颗粒硝酸盐浓度很低(ppb),采集和测定时易受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本法分析1.2—丙二醇二硝酸酯(PGDN)首先让其水解生成NO_2~-,通过NO_2~-和对氨基苯碘酸的重氮化反应及与N—萘基乙二胺的偶联反应,生成稳定的桃红色染料,能进行比色测定。我们的主要改进方法是把本法用于废水中PGDN的分析。用正己醇从废液中萃取硝酸酯,排除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无机盐的干扰。然后借助于乙醇和水混溶,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生成NO_2~-,再和对氨基苯磺酸、N—萘基乙二胺反应,能进行比色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原来显著提高,最小检出量为0.02微克/毫升。本方法可用于低浓度PGDN水样的分析,也可用于其他低浓度多元醇硝酸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简介硝酸根离子在紫外区有强烈的吸收,利用其在220毫微米波长处的吸光度可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氯化物在此波长不干扰测定。此法适于测定自来水、井水、地下水和清洁的地表水中的硝酸盐氮。测定范围为0.04—8毫克/升,最底检测浓度为40微克/升氮。测定样品时先用稀盐酸酸化,以防止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的干扰,氯化物对硝酸根的吸收光谱没有影响,可溶性的有机物在紫外区吸收,从而干扰测定,但其影响可用在275毫微米处测定的吸收值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9.
简介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银,灵敏度较高。以0.1M硝酸为底液在玻碳电极上用阳极溶出法可测定水、土、粮中痕量银。天然水加硝酸、过氧化氢蒸干,粮食经450℃低温灰化,均可直接测定。土壤中痕量银经双硫腙—四氯化碳萃取分离后测定。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仪器 883型极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电位扫描速度为0.6伏/分。XBD—1型旋转玻碳电极(吉林省8270厂)为工作电极,硫酸亚汞电极(饱和硫酸钾)为参比电极,用有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植物泌氧与污染物降解耗氧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采用静态水培方法研究了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水葱(Scirpus validus)3种常见湿地水生植物潜在泌氧能力、去污效果,并对水生植物泌氧量与污染物降解耗氧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从而阐明湿地植物泌氧与污染物降解耗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植物泌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香蒲水葱,其中,芦苇比放氧速率、面积泌氧率均最高,分别为3.36 mg O2/(g.d)和4.35 g O2/(m2.d)。植物对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有重要影响,各植物系统COD去除速率在3.46~3.77 g/(m2.d)之间;NH4+-N去除速率在0.07~0.13 g/(m2.d);TN去除速率在0.25~0.27 g/(m2.d);TP去除速率均为0.09 g/(m2.d);均好于无植物空白系统。计算表明,各植物体系泌氧量在0.48~0.55 g O2/d之间;各植物体系COD、NH4+-N耗氧量在0.41~0.46 g O2/d之间;植物净泌氧量在0.02~0.12 g O2/d之间。植物泌氧量与COD、NH4+-N耗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若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各植物体系COD最大去除负荷在3.81~4.35 g/(m2.d)之间,NH4+-N最大去除负荷在0.83~0.95 g/(m2.d)之间,最大水力负荷在1.65~1.89 cm/d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