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一体化A/O移动床生物膜法工艺,以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该工艺的除碳脱氮效果,并对一体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各纵向断面的COD、DO、NH3-N、TN、NO-3-N和NO-2-N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缺氧区各断面的DO和TN浓度分布情况,分析了脱氮的产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12 h,好氧区DO保持5 mg/L左右,COD进水浓度处于250~400 mg/L时,COD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且出水COD均在40 mg/L以下;TN进水浓度为20~50 mg/L时,NH3-N去除率高于90%,其出水浓度可达到5 mg/L以下,脱氮效率也较高,TN去除率可达到65%~85%。COD和NH3-N的浓度分布状况表明该一体化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流态趋于全混式。  相似文献   

2.
污泥回流分离工艺(RSSP)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污泥分离工艺(return sludge separate process),及其运行情况。该工艺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2/O)的模式下,针对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抑制问题进行改进,提出回流污泥的气浮浓缩分离方案,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400 mg/L,NH+4-N为30~45 mg/L,PO3-4-P为8~10 mg/L左右时,该工艺对NH+4-N和PO3-4-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3%和95%。该系统与A2/O的平行比较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氮磷综合处理效率,解决A2/O处理工艺中存在无效释磷和硝酸根抑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存在的硝化效果不稳定与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BR系统:通过吸附-预沉淀实现进水中碳氮的分离和单独处理,不仅提高了污染物去除效果,且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预沉淀可以去除进水中约89.7%的有机物,系统出水COD、NH4+-N平均浓度为24 mg/L、0.78 mg/L,去除率分别为95.9%和98.1%。MBR中碳氮比的降低和硝化细菌比例的增加大大降低了MBR内MLSS、EPS和SMP含量,平均浓度分别为5 185 mg/L、41 mg/g MLSS和2.62 mg/g MLSS。在膜通量为4 L/(m2·h)条件下,TMP可稳定保持在20 kPa左右。通过吸附-预沉淀过程可有效控制MBR中的膜污染。  相似文献   

4.
UASB反应器对芳香族化合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反硝化连续流运行条件下对含上述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COD/NO-3-N(简称C/N)比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约为900 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约为60 mg/L,NO-3-N为20~60 mg/L时,UASB反应器能够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稳定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其中COD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5%,苯、萘和联苯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1%和71%。3种芳香烃反硝化降解速率顺序为苯>萘>联苯。 C/N比对苯的降解影响不十分显著,在C/N为5~30范围内,苯的去除率稳定在87%~92%;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在C/N比为15时萘和联苯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2%和77%。  相似文献   

5.
王琳  李煜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160-1164
为了有效地控制铅污染,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培养的以醋酸钠为碳源的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进行生物吸附含铅废水的效能和机理的研究。通过考察酸度、接触时间和Pb2+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验证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模型,并利用不同的脱附剂,进一步解析其生物吸附的Pb2+。实验结果表明, 酸度是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关键因素,当初始pH为5时,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铅废水生物吸附效果最好。对低浓度(0~20 mg/L)含铅废水, 10 min后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好氧颗粒污泥对Pb2+的实测饱和吸附量为101.97±9.00 mg/g,符合朗缪尔(Langmuir)模型。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过程,伴随着pH值的升高和K+、 Ca2+、 Mg2+的释放,此现象揭示离子交换作用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机理之一。此外,脱附剂HNO3、EDTA和CaCl2能实现Pb2+的回收和好氧颗粒污泥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填充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产泥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填充率下(10%~70%)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生物膜特征和处理效果,以及填充率与污泥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填料上生物膜厚度逐渐减少,反应器中附着微生物浓度逐渐增加;污泥产率因填充率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反应器内污泥产率随填充率的增加而减少;在进水COD为400 mg/L、NH+4-N为4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不同填充率下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4%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氮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4+-N及SS平均浓度在40 mg/L、6.5 mg/L和10 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 000 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SBR-BAF工艺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除磷和脱氮的机理,污水的脱氮除磷存在基质竞争和泥龄等方面的矛盾。为了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SBR-BAF复合工艺,并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该工艺的处理效能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不计BAF加入的外碳源)、TP、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98%、93%和84%,出水中COD、TP、NH+4-N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0.23、3.24和7.68 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 规定的一级标准中的A标准。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的消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障再生水微生物安全的角度,考察了北方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以及臭氧消毒对大肠杆菌和总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大肠杆菌数和细菌总数分别为105~109个/L和109~1011个/L,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后两者分别降为103~106个/L和106~109个/L,再经后续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混凝剂PAC投加量:15 mg/L Al2O3)处理,再生水中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仍分别高达102~105个/L和105~108个/L。对上述再生水进行臭氧消毒批量实验,在臭氧反应量为12 mg/L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完全灭活,此时臭氧消毒运行费用为0.13元/m3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规模Johannesburg工艺为对象,探讨不同配水比对预缺氧池的反硝化及Johannesburg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在总HRT为12.86 h,预缺氧池HRT为0.6 h的条件下,当配水比分别为0%、10%、20%和30%时,预缺氧池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7.67%、78.95%、87.62%和94.95%,对应的厌氧池磷酸盐浓度分别为8.72、19.37、16.1和12.99 mg/L。预缺氧池最佳配水比为10%,此时厌氧段释磷速率、好氧吸磷速率和缺氧吸磷速率分别为6.94、3.17和2.12 mg/(g MLSS·h),厌氧池中磷的最大浓度和污泥中的磷最大含量可达到19.37 mg/L和25.7 mg TP/g MLSS。出水COD、NH3-N、TN和TP等各项水质指标有80%以上的概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钡渣中钡离子的淋溶释放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浸渣正交实验和动态淋溶实验 ,研究了钡渣中钡离子的淋溶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在 p H为 5 .6、固液比 1∶ 7、浸取时间 60 min时 ,静态最大浸出率达到 92 .8% ,Ba2 + 的浸出浓度为 42 680 mg/L。动态淋溶释放规律 :淋溶初期当液固比 x<5时呈二次多项式 ,x >5后符合指数衰减模型 C=C0 ·Ψ· e- bx ,p H为 2 .6、5 .6时的模拟雨水下最大 Ba2 +淋溶浓度分别出现在 x为4.0、3 .76处。  相似文献   

12.
Fenton法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Fenton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应用状况,并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livestock wastewater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enton and Photo-Fenton processes. The effects of pH, reaction time, the molar ratio of Fe2 +/H2O2, and the Fe2 + dose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Fenton and Photo-Fenton processes were found to be at a pH of 4 and 5, an Fe2 + dose of 0.066 M and 0.01 M, a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of 0.2 M and 0.1 M, and a molar ratio (Fe2 +/H2O2) of 0.33 and 0.1,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reaction times in the Fenton and Photo-Fenton processes were 60 min and 80 min,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Fenton and Photo-Fenton processes,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lor, and fecal coliform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approximately 70–79, 70–85 and 96.0–99.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炼油厂轻污染水回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炼油厂轻污染废水水质情况,选用了BAF(生物曝气滤池)工艺+SF(砂滤)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BAF工艺合适的运行参数,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经BAF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油平均浓度分别为9.78mg/L和0.24mg/L,再经SF工艺进一步去除SS后,出水SS平均浓度为3.8mg/L,系统处理出水完全达到工业回用水水质要求。试验证明:BAF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适合炼油厂轻污染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炼油厂轻污染废水水质情况,选用了BAF(生物曝气滤池)工艺+SF(砂滤)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BAF工艺合适的运行参数,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经BAF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油平均浓度分别为9.78mg/L和0.24mg/L,再经SF工艺进一步去除SS后,出水SS平均浓度为3.8mg/L,系统处理出水完全达到工业回用水水质要求。试验证明:BAF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适合炼油厂轻污染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农药生产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和资源化技术 ,认为在处理废水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废水中有用物质 ;同时 ,要合理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以期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膜分离工艺处理含酚、氰农药废水,处理废水量36t/d,通过工业应用实例试运行,效果一直很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工程--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通常有如下特点(1 )工业废水所占比重较大,甚至超过50 %,致使要处理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染物负荷变化较大 ;(2)城市财政状况比较紧张,可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有限.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是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改进,在好氧处理之前采用一个缺氧或厌氧段,用于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或生物除磷.两段式工艺有以下优点处理效率高、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低,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文以两个工程项目为例,论述了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工程设计与实际应用.山东省招远市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7月投入运行,处理后排放水中的污染物指标低于设计值.蓬莱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即将竣工,设计处理能力20000m3 /d,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远远低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印染助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enol ethoxylates,NPEO)及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onylphenol,NP)随印染废水进入水体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对2种常规印染废水处理净水工艺处理含NPEO的模拟印染废水效率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结合厌氧水解和曝气氧化的生物处理工艺能迅速地将废水中NPEO去除,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但排水中残余一定含量的NP、短链NPEO和短链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酸酯(nonylphenol polyethoxycarboxylate,NPEC),在减少排水中NP、短链NPEO和短链NPEC浓度方面,接触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效果更好。排水中的NP和短链NPEO来自厌氧水解阶段长链NPEO的降解;减少排水中NP、短链NPEO需要减少厌氧水解阶段产生的短链NPEO。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清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当前世界上处理工业有机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自动控制所面临的困难、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过程自动化水平落后而仍采用人工控制的原因 ,阐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传统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 ,并指出智能控制作为污水生化处理过程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