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情十一载     
近闻《人车路》将停刊,一种不舍油然而生,那种相伴十一年的情谊难分难舍。十一年了,我们与《人车路》一起走过,大家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我们齐心协力的呵护着《人车路》的成长,看着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位常有小文发表的作者,我深感自豪。回想十一年,《人车路》每一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翻开"开卷有一"总能将深邃的人生感悟轻松的表达,指点着走在人生路口的我们看清前进的方  相似文献   

2.
我学的专业是日用陶瓷工艺,辗转多年没揽到瓷器活,倒是闲暇时的涂鸦不断改变着我的人生轨迹。与《人车路》的相遇相伴,值得我浓墨重彩。《人车路》创刊,我结识了"法制经纬"栏目编辑陈冰,编辑们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获益匪浅,他们也见证了我从读者到作者到公职律师的过程。看到2002年1月《人车路》创刊号上刊  相似文献   

3.
人生什么最重要?安全与健康;什么值得我记忆?《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我与人车路结识的历史不算太长,她给了我许多知识,许多"营养"。听说她要停刊,不再公开发行,有些遗憾有点难舍。我作为一名驾驶员,开车技术还是不错的,行车途中见缝插针可是如鱼得水;说句实话,违反交规的事也是有的,不过可没给交警逮住过,佩服我的菜鸟不少。我最烦的是车队老是组织什么学习之类的,我也  相似文献   

4.
陈冰 《安全与健康》2012,(24):55-56
2002年1月《人车路》杂志创刊,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我懵懵懂懂地应聘进入编辑部开始学习、锻炼。杂志成长的岁月中也有过磕磕绊绊,但仍坚定不移大步前行。听闻杂志要停刊的通知后,作为从杂志问世时即与她同在的元老级编辑的我,心里一阵酸楚一阵失落。《人车路》杂志作为交通安全战线的宣传喉舌,传播交通法规知识、交流经验与技  相似文献   

5.
每一次打开《人车路》,都带着一种期待和激动的心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车路》,以真实案例为据,图文并茂,用他独特的视角,诠释着各类法律法规,带给我们心灵深度冲击。通过《人车路》,我们对法律法规执行有了新的认知。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一员,我们将法律法规和我们的所学,以《人车路》真实案例为教材,如实的传递给站务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人车路》杂志社: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守在祖国南大门的一名军人向你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我是部队的一名汽车教员,又是汽车迷。自从去年订阅了《人车路》,就与它解下了不解之缘。《人车路》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借助  相似文献   

7.
别难过     
《人车路》我每期都看。编辑部也就那五张脸,我都熟。因为我家那口子就是这小芝麻大的编辑部里小芝麻大的负责人。靠沾这点光,我也曾在《人车路》上发过几篇小稿。十多年来可以说是近距离地看到编辑部的变化。从比较单一的一本黑白杂志,到今天全彩色图文并茂且涵盖有权威发布、交通资讯、交通万象、法制经纬以及爱车俱乐部等时代性兼具实用性栏目的杂志。编辑部那几个刚来时稚嫩的小年青,到如今  相似文献   

8.
用汗水换来尊重,用热情赢得厚爱。我和《人车路》相伴,匆匆已过数年。从最初的读者变成作者,从无车一族变成一个驾驶新手,那些窝在床上、车里翻杂志的日子,那些趴在书桌上、电脑前深夜赶稿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人车路》就像织在书上的安全网,时  相似文献   

9.
惊悉《人车路》杂志年底停刊,心里顿然有一种失落与茫然感,这么好的一本面对驾驶人,面对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杂志,怎么说停就停了呢?一点先期的预兆都没有,真有一点让人受不了。我与《人车路》杂志的结缘,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是省交警总队宣传科的夏雄老师主办的《交通安全导报》,夏老师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善写散文诗歌,常有诗作被谱成歌曲传唱我若有到省城出  相似文献   

10.
成长絮语     
《安全与健康》2008,(1):7-7
在书刊杂志的万花丛中,《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是一朵淡淡的小花。六年风风雨雨,它多亏了广大读者和福建交警系统从领导到普通民警的精心呵护。才能在福建的青山碧水间扎下根须,留传清香……  相似文献   

11.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担任人车路杂志编辑已11载。回想这11年的工作历程,还真是感慨万千。11年来,《人车路》像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渐行渐稳,每一个进步都值得去好好享受。看着一期期的杂志从策划,到组稿,到编辑,到审校,到印刷,最后成品,让我感觉作为编辑是幸福的——杂志不仅充实了我多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接受本刊《人车路》记者专访时,哈雷刚刚从太行山探访归来。他说,此行是接受《国家地理》杂志的邀请去的。因为是自驾走太行,并且任务在身,难免行色匆匆,但羚立谷壁,行颠云海,龙走峡涧,却感觉比纳兰容若更为吐纳风云,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护》杂志社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喜好“爬格子”的人 ,平时生活工作当中 ,接触的书刊、报纸也不少 ,可在半年前与《劳动保护》相识 ,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自己与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爱。与《劳动保护》是在一个喜好笔耕的朋友那里邂逅相遇的。她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囊括广阔、各栏目版块特色鲜明、形态各异、色彩纷呈 ,让人不看则已 ,一看就爱不释手了。《劳动保护》是由国家经贸委主管的刊物 ,看到这本刊物就感觉非常亲切。在琳琅满目的栏目里 ,笔者非常喜爱看《集思广益》、《法制与权益》、《工伤保险》、《安全文艺》、《…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3月1日,下午3点,北京市安全监管局302会议室,刘丽推门而入。她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没有记者想象中的严肃,也没有长期紧张工作带来的倦容。她笑容满面,嘴角还有一对酒窝,让人立刻对她产生了信任感。坐下之后,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宣教中心的吴爽给大家介绍:"刘丽是我们局监管三处副处长,是化学专业的博士。"说到这里,刘丽笑着打断说:"最怕说这个身份。"近几年,高校里、社会上将女博士  相似文献   

15.
十年     
十年前,在一个暖阳明媚的冬日,我考上了公务员。工作的第一站是一个陌生的县级市,城关中队的交通岗亭。对于远离父母的异乡女孩而言,中队的生活简单、枯燥:白天和同事们上路站岗执勤;晚上同事们回家后则蜗居宿舍。当时,队部的《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管理》和《人车路》成了我消磨时光的精神食粮。我求知若渴,一篇篇文章的精彩处总有我的划线标注;我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交警,写"交警冷暖司机忧欢"成了我最大的夙愿,我把自己的视线转向了基层的交警,笔端也更多的深入到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了《人车路》这本杂志后,我就被其朴实无华、贴近基层的别具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尝试着往杂志社投稿,而随后发表的关于警察生活的几篇文章,使我压抑在心头许久的那个愿望得以实现。在这里,交通参与者真善美的高尚得以升华,假丑恶的低俗得到鞭笞;在这里,我们交警这些平凡的人和普通的事,有了  相似文献   

17.
说起《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许多观众都很熟悉,电影里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坏了身子,而秋菊为了获得应有的赔偿,历尽了艰辛。我们今天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暂且也叫她秋菊吧,因为她和电影里的秋菊一样执着,而且她也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但她丈夫遭遇的问题不是被人踢,而是由一场意外车祸落下的  相似文献   

18.
看了《人车路》杂志的《老婆开车》后,当即就想写篇《老公开车》以解我老公开车后心头之郁闷。当然,俺也并非指天下所有老公,仅对俺家爷们而言。老公和我学车年代差不多,但他有公车代步,实际操练远非能和俺相提并论。老公在我开了七八年后,才实际上路的。只是,身为新手的他从来没有新手的意识,开起车来快得让人心惊肉跳,回回如被吸血鬼追逃,于是,俺们新老司机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时间飞逝,加入《人车路》编辑部这个家庭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3年时间了。或许和编辑部存在的11年比起来,这3年真的不算长,但却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在杂志主要负责:开卷有一、封面故事、特别关注及爱车俱乐部这几个板块,其中汽车运动、驾车学堂和车市动态都是关于汽车知识及信息的栏目。  相似文献   

20.
<正>"闹剧"背后的困惑2012年7月25日,《现代快报》讲述了一位化名"孙斌"的人,为其亡父讨要工伤赔偿的故事。事情大致是这样:2012年5月16日中午,孙斌的父亲、42岁的孙刚(化名)坐在工头顾某骑的电动自行车上,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遭遇车祸,孙刚与顾某双双身亡。经交警认定,汽车驾驶员疏于观察,未保持安全车速;顾某骑车横过马路时未下车推行,未观察。因此,双方负同等事故责任,乘坐电动车的孙刚不负事故责任。6月11日,在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