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已定的珍稀濒危植物的标准与原则,对大连地区的植物进行了的复的筛选,对被步认定为珍稀濒危的植物种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最后确定了大连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为四大类68种。提出了应对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并阐述了这些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日益扩大,养殖污染日益严重,养殖污水排放量增多,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并为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污染风险。该文从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现状着手,概述了人工湿地研究进展,并深入解析了目前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以及组合流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现状,可从理论上推进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进程,这对实现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的调控及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与野生扬子鳄卵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工养殖与野生的扬子鳄卵中Cu、Zn、Cd、Pb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上述4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和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人工繁殖卵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野生卵,人工饲养过程中所提供的饮水和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自然界,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结构和标准,对贵州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贵州植物种类的濒危现状。  相似文献   

5.
畜禽养殖污水生态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论述了畜禽养殖场污水的排放特征,并提出污水治理对策。同时阐述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用于污水生态处理的优势,并对人工湿地应用畜禽养殖污水资源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
赣北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状况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赣北稀有珍贵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植物的自然分布、用途作了介绍,提出今后开展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自然环境、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和保护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保护与研究云南珍稀濒危植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濒危物种法》可以说是物种保护方面最强有力的国内立法,它规定了两项国家政策,其一就是要求所有的联邦部门和机关都必须努力保护濒危物种并运用其权力促进《濒危物种法》立法宗旨的实现。本文简要介绍美国《濒危物种法》的历史发展和其第七章的主要内容,分析美国《濒危物种法》对联邦机构在物种保护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黄花茶濒危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家特殊保护物种、贵州省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小黄花茶濒危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濒危的对策。认为对这一濒危物种应依法实行抢救性保护,强化保护措施,整治小黄花茶生长环境,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育苗基地,实行异地保护等,提高小黄花茶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资源数量、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扬子鳄资源的经济、生态及科研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根据扬子鳄野外及人工养殖的资源数量,论述了扬子鳄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扬子鳄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ICp─AES法对大连湾和星海湾海域人工养殖的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体的25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三种海产品中有益于人体的必须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想有个家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只生活在长江的中下游。由于白鳍豚近年来数量锐减,现已被世界上列为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文章描绘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行的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存在量刑失当、适用不宜、无明确数量规定及珍贵濒危动物间在其受保护的法律上产生不平等等缺陷。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明确保护对象,完善保护内容,明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以及相应的法定刑,将捕杀、走私、倒卖、经营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列为同等犯罪地位并直接规定倒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相似文献   

14.
土地覆盖变化与普氏原羚和麋鹿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和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为例,探讨了土地覆盖变化对中国野生动物的影响和如何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由于近代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普氏原羚分布面积由大变小,濒临绝灭;而随着农田开垦、栖息地丧失,麋鹿最终在野外绝灭。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野生动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典型例子。土地覆盖变化是我国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的途径有两条:①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点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对那些已经在野外绝灭,濒临绝灭的野生动物,采取人工圈养,使这些野生动物数量增长,逐步将人工繁育个体重新回归自然。我们正在为普氏原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并对麋鹿实施易地保护。从现状分析,麋鹿的重新引入和易地保护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结构[1]和标准,对贵州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贵州植物种类的濒危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阜新市清河门人工湿地采用高效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对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自2008年9月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减轻了清河及其下游河流的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为促进中国保护野生濒危动植物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加强环保教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野生救援组织 (WILDAID)维护亚洲生态项目 (ACAP)将在中国联合开展保护中国濒危物种的宣传教育行动。作为该项目的第一项活动, 2001年 4月 2日双方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保护中国濒危物种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民间环保组织、研究机构和媒体的 60余位代表共同研讨减少濒危物种非法交易和消费的宣传教育,以濒危物种为原料的传统产品替代品的研究及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前景。来自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  相似文献   

18.
从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类型及其处理效果与经济效益出发,针对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情况,综述了国内外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和富营养化水体、农村污水和畜牧养殖废水、城市地表径流、工业废水(包括造纸废水、油田废水、矿区废水等)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不同废水的工艺流程,并对湿地植物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指出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濒危物种在增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应是濒危物种。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人口过快增加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植物桫椤进行移栽试验的情况,探索出了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