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引言污染植物的研究表明:在氟化物和钙的代谢间存在的明显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同时以两种相反形式出现。 (1)植物中钙的含量能改变氟化物的迁移和累积。在自然因素引起钙浓度变化时会出现这类现象。自然因素包括叶龄、钙生植物及避钙植物特性的影响,或在植物不同部位钙含量变化时亦出现此类现象。由于对枝叶喷施含钙溶液;用钙对组织进行预处理;或钙量在培养基中受到限制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叶中缺乏钙质,钙量亦可发生变化。 (2)另一方面,植物中氟化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氟是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多以氟化物(金属氟化物、氟化氢、四氟化硅)形式存在。空气中氟化物浓度超过一定量,会对人群、牲畜及农作物等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测定温度、放置时间两个因素对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得出温度为25℃、样品放置4h时为氟化物测定的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工业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较为严重的,有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氧化氮等气体。其中氟化氢及含氟化物的散发量,虽然没有二氧化硫那么量大;但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相比,在工业生产的散发总量中占的比例也是不小的。而且,氟化氢的毒性,在相同条件同等浓度下,氟化物危害植物的程度比二氧化硫大得多,仅相当于二氧化硫有害浓度的1%时,就可使植物受到损害,故对其危害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水中除氟的紧迫性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在生物体内积累。但又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饮用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1。饮水中氟的浓度过大,会在人体组织中造成过多的沉积。而植物中氟的含量可超过空气浓度的一百万倍,一旦被生物吸收,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氟化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肌体,随着血液循环输往全身,95%蓄积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质发生病变。当浓度为1.5mg/1时,引起氟斑牙;  相似文献   

5.
城市大气氟化物与植物含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大气环境中受氟化物污染的情况有日趋加重的苗头,特别是在排含氟废气的工厂(如磷肥厂、钢铁厂、城市郊区的砖瓦厂等)附近区域。大气氟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然而,利用植物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吸收、积累功能,在氟污染区域内选种某些植物亦可起到净化大气、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相关程度如何?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植物与大气中氟化物之间是否也同样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采用《HJ/T67-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测定了3个水泥厂窑尾的气态氟化物和尘氟浓度,实验结果显示气态氟化物浓度与氟化物浓度差别较小,通过采用总体均值的t检验方法,发现水泥厂窑尾气态氟浓度与氟化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水泥厂窑尾氟化物的监测过程中,可直接测定气态氟的浓度表示氟化物的浓度,从而可以简化水泥厂窑尾测定氟化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武夏萍 《环境科学》1981,(1):49-52,6
大气中氟化物含量极低,通常在ppb级,监测比较困难。近年来,石灰滤纸法等静态采样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氟污染也有了发展。如日本营井隆一报道:盆栽菠菜叶氟含量与大气氟化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6;美国Israel报道了在野外条件下,草中氟化物浓茺C_(GRASS)与用LTP法测定的大气浓度C_(LIME)具有以下简单关系:C_(GRASS)(ppm)=11.4C_(LIME)(微克/平方分米·日) 标准差仅±4ppm。该作者还研究了草氟浓度与大气,土壤氟化物浓度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也获得了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氟污染必须引起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在这些废气的气态污染物中,被人们所重视或熟悉的是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氟化氢及其他氟化物(如四氟化硅等)则不甚了解,因而对其危害性也不很清楚。实际上,氟化氢对人体的危害要比二氧化硫大二十倍。氟化物危害植物的程度比二氧化硫大得多;仅相当于二氧化硫有害浓度的百分之一时,就可使植物受到损害。对牲  相似文献   

9.
采用HNO_3-KOH浸提,超声处理植物叶片45min,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该法用于测定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分析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识别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的演变趋势,揭示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原因,于2015—2020年对呼伦湖入湖河流、湖周地下水、湖泊水体中氟化物(以F-计)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2005—2014年历史数据分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呼伦湖全湖水体氟化物浓度平均值在2.27~2.42 mg/L之间,年均值为2.36 mg/L,4个季节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冬季则相反.3条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呼伦沟河水体中氟化物浓度显著低于湖体,分别为(1.14±0.36)(0.84±0.14)和(0.33±0.08)mg/L,氟化物入湖通量分别为236.41、396.31和301.29 t/a,地下水和入湖河流输入是呼伦湖水体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主要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引起的高自然本底环境下,受pH、湖体蓄水量和冰封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入湖河流、地下水等输入的氟化物在强蒸发作用下富集浓缩且缺少氟化物出湖途径是造成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综述汪丽,曾广权(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氟在自然界中、不仅以物理化学性质各异的多元无机态如:F、SiF、AlF、FeF等形式存在,而且还以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形式存在,植物将通过各种途径对各种形态的氟化物进行吸附和积累。植物中的氟含...  相似文献   

12.
氟化物对鱼类的毒性及致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氟化物是一种持久性生物积累物,长期接触或饮水中含氟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可引起班釉齿和弥漫性骨硬化症.骨骼含氟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引起某些动物的骨质增生,骨骼弯曲和畸形.但是,氟对于鱼类的中毒影响和致畸作用,仅J.A.  相似文献   

13.
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主要表现在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膜、有机物代谢、遗传变异和植物衰老的影响上。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出现可见伤害症状前,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就已经存在;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废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监测目前制定了相关标准及检测方法,但实际应用时依然会存在一些即有标准无详细规定但对监测结果产生较高影响的情况。文章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监测过程中采样管合理应用及高湿烟气中氟化物测试情况,使得实际工作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植物氟毒效应;4.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蚕桑氟化物污染;5.环境中氟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以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为代表毒物,建立毒物污染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0~-0.99,P0.01。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15 min值)分别为2 210.00,245.28和880.28 mg/L。该方法在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4个水泥厂回转窑SO_2、NO_x和氟化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因子,其中NO_x的排放浓度和排放因子最大,氟化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因子最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开远市建成区2000~2010年环境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的变化状况;开远市氟化物的来源及治理情况。认为有效的治理能够控制氟化物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环评中含氟废气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价主要通过预测氟化物浓度,然后与标准浓度限值比较后进行定性判断,往往忽视了在低于标准浓度限值情况下氟化物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价。本文探讨了环评中含氟废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分别从标准的选取、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内容、评价步骤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某新材料厂含氟废气为实例进行评价,根据气象资料、氟化物对农作物伤害浓度阈限值等数据,对农作物叶片在不同浓度下的伤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AERMOD对位于高原山地城市的某电厂点源及面源所排放的SO2及氟化物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SO2和氟化物对农作物的影响均很小,需在冬季时减小排放;AERMOD能较好地对高原山地城市污染物扩散进行预测模拟,模型预测的浓度分布能够反映出气象场变化以及项目所在地地形条件等对大气污染物迁移和扩散的影响;研究区域内氟化物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均浓度分别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值的3.40倍和1.41倍,出现在北部厂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