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太湖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3年10月27、28日和2004年8月19日的太湖水质试验数据基础上,研究与探讨了氮浓度、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CDOM(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03年10月份和2004年8月份,太湖梅梁湾地区水体的氮、磷浓度介于1~4mg/L和0.1~0.3mg/L,该浓度恰好处于易发生水华的营养物质浓度供应区间;②与2004年8月19日相比,2003年10月27、28日的太湖藻类处于低增长、高消亡状态;③在太湖梅梁湾地区,氮、磷浓度与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大于0.557;④在太湖水体中,磷浓度、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四因子关系模型比氮浓度、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四因子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和2009年南太湖蓝藻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主要入湖口的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寻找与蓝藻生长密切相关的响应因子并将其作为蓝藻预警指示指标,为环保部门制定蓝藻应急监测预案、提高蓝藻预警预测的准确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2004年—2009年南通市降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区降尘污染较轻,年均值全部达标,在6年间呈波状变化态势;从各月分布来看,3—7月降尘污染较为严重;在各功能区中,受降尘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文教区。提出,应继续推进城区企业工艺改造升级,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施工(运输)期间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等有效措施并保证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施工车辆及道路及时清扫冲洗;加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和道路的硬化建设,尽量避免道路开挖。  相似文献   

4.
以长兴县入太湖的泗安塘-合溪-乌溪河网为研究对象,将入湖河网划分为水源区、河网区、西苕溪区和入湖区,于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分别对长兴县入太湖河网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空间聚类法、水质标识指数对水质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不同片区氨氮(NH3-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呈现枯水期较丰水期高的特征,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则呈现丰水期较枯水期高的特征。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水源区>西苕溪区>河网区>入湖区的分布特征,入湖区是污染物聚集的主要区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DO)、CODMn、NH3-N、TP指标均优于Ⅲ类水标准,TN是入太湖河网的特征污染物,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达到2.24,3.49 mg/L。因此,进一步削减氮污染是缓解其河网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
太湖氮磷大气干湿沉降时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太湖氮磷营养盐干湿沉降特征及对太湖营养盐输入的贡献,于2011年不同季节采集太湖不同位点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分析干湿沉降中氮(N)和磷(P)的形态和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太湖的磷以干沉降为主,而氮以湿沉降为主。在太湖干沉降中总无机氮(TIN)占总氮(TN)的77.1%,溶解性磷(DIP)占总磷(TP)的77.9%。干沉降中TIN主要以NH+4-N为主。西太湖是TN与TP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输入太湖的最高湖区。太湖全年大气TN沉降总量为20 978 t,TP沉降总量为1 268 t,因此,氮磷大气干湿沉降是太湖营养盐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东江中游水质自动站(河源临江站和惠州剑潭站)2009-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站水质在Ⅰ类~Ⅲ类之间;空间特征差异为 T 与 TB 差异不显著,pH 值、EC、DO、IMn、NH3-N 及 TP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期体征差异为河源临江站除 DO各水期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惠州剑潭站 pH值、EC、IMn与 TP各水期均呈显著差异,NH3-N 水期差异不显著。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T 是制约河源临江站水体 DO的主要相关因子,营养盐作用相对较低;惠州剑潭站水体 DO 与 T、TP及 IM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影响惠州剑潭水质的主因子,量化了水体理化性质、地表径流及人为污染对水质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太湖水体溶解态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太湖西岸区北段、湖心北区、贡湖、梅梁湾、竺山湾、西岸区南段、湖心南区、南岸区和湖心区9个研究点位水体中的溶解态总磷(TSP)、溶解态反应磷(SRP)和叶绿素a(Chl-a)进行了长达1年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太湖不同月份、不同区域水体溶解态磷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相关性。全湖月平均TSP变化范围为(0.027±0.019)~(0.054±0.042)mg/L,SRP变化范围为(0.009 ± 0.006)~(0.035 ± 0.020) mg/L,夏秋季SRP含量高于春冬季。北太湖区溶解态磷含量普遍高于南太湖区,近岸溶解态磷含量高于离岸。各点位年均TSP变化范围为(0.019±0.011)~(0.104±0.038) mg/L,SRP变化范围为(0.009±0.006)~(0.041±0.022)mg/L。全年SRP变异(53.2%)高于TSP(23.4%)、近岸变异高于离岸、表层高于底层。溶解态磷含量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外源磷输入影响太湖水体溶解态磷分布。全年中太湖水体TSP、SRP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P<0.01)、0.284(P<0.01)。  相似文献   

9.
喻家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质监测网,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武汉市喻家湖在2011年-2012年期间12个监测点、13个水质参数监测值进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喻家湖13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喻家湖的重金属污染,第二主成分代表其富营养化水平,第三主成分代表有机污染程度,第四主成分间接指示富营养化程度;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都可分为二组,显著性指标的时空差异较明显,水质污染程度从南至北逐渐减弱,湖溪河是喻家湖的最主要污染源.并对水质参数,监测点位和频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4—2018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PM2.5、PM10、CO、NO2、O3、SO2的浓度数据,利用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广东省的空气质量和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对环境空气质量空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8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湖泊资源的利用,太湖水草的爆发性生长已经成为提高太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严重阻碍。水草枯亡后可能会导致水质异常,进而给苏州市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依据4年来对太湖主要湖区水草的群落结构、分布范围、季节更替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太湖水草监管体系,为政府部门实施系统性监管提供支撑,并在全国湖泊水草监管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淀山湖总氮和总磷的时空模拟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氮磷在淀山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ELCOM-CAEDYM耦合模块分析了2008年淀山湖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时空变异。研究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淀山湖上覆水中的总氮、总磷的时空分布,总氮、总磷质量浓度总体变化趋势与实测值相一致。淀山湖春冬季总氮的质量浓度要明显高于夏秋季,3月份是淀山湖总氮质量浓度最高的时候,千墩港是淀山湖总氮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淀山湖总磷的分布并未表现出季节上的规律性,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8年1月—2020年2月连云港市17个监测点位降尘数据,分析连云港市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连云港市平均降尘量为11.6 t/(km2·30 d),超过江苏省考核标准[6 t/(km2·30 d)],超标倍数为0.93,其呈现出先增大再降低再增大的规律,春季、秋季降尘量最大,与大风...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14年—2017年对洪泽湖12个水质断面定期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LI)综合评价其水体富营养状态,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其富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洪泽湖70%以上的调查断面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是其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季节;洪泽湖年内水体水质差异较大,而其水华特征并未呈现明显差异;洪泽湖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营养盐的积累程度,并与湖泊透明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与湖水pH值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和2018年鄱阳湖丰〖CD*2〗涨〖CD*2〗枯〖CD*2〗退4个水文时期的监测数据,引入可拓评价法对鄱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并探讨指标动态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不同水文时期差异显著,退水期最优,枯水期最差,涨水期稍优于丰水期。鄱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具有动态变化特征,指标权重值会随着指标具体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便指标值相同,各指标间关系不同,指标权重也不同,从而影响鄱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鄱阳湖不同时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差异较大,采用动态的权重对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对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巢湖水华爆发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光学遥感和全极化SAR遥感作为数据源,对研究区域2008—2017年的水华进行识别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水华面积及区域位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每年二、三季度巢湖水华面积普遍高于一、四季度,总体上呈现年平均水华面积逐渐减小趋势,前五年的水华面积比后五年高。在空间上,巢湖西北部水华发生频率最高,西部水华比东部水华发生频率高,沿岸比湖中心发生频率高。巢湖水华整体呈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88—2021年4期Landsat影像,反演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8—2021年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较小,稳定在中等水平;沿湖平地及山间河谷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边缘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2000年后绿度和湿度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越来越重要;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性,高-高聚集区由沿湖平地逐渐向山区转移,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