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岩浆、地幔和地壳之间相互关系的现代概念来解释地球化学资料,提供了对早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模型和地盾起源的研究基础。由于地壳岩石的强烈分异作用,研究的重点不能放在地球以外的有关天体总成分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上地幔岩石是基性、超基性及某些其他成分岩浆的来源。岩浆熔体的熔融及其由上地幔运移到地壳中,这在漫长的地球演化期间是一长期过程。毫无疑问,熔体的熔融并从上地幔岩石中分离出来,不可能在保存下来的残留物的成分中没有反映:地幔物质熔融和分离得越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球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最古老地壳的发现和研究。迄今发观最古老的地球岩石是39.6亿年的阿卡斯塔片麻岩,成分为英云闪长岩到花岗岩,研究表明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来自更老的岩石。两套年龄约为38亿年的拉布拉多超镁铁岩,其成分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它们分别来源于慢源熔岩和地幔碎片。这些说明至少38亿年前就已经有地幔了,但至今未找到比上述年龄更老的地壳岩石样品。  相似文献   

4.
<正> “橄槛岩为主要成分”的说法已成定论众所周知,地球具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造。那么,“橄榄石”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地球的约一半,即地壳和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而且,地幔是由称之为“橄榄岩”的岩石、或者以“橄榄岩”为原料的物质组成的,这就是目前的“定论”。橄榄石当然是组成这种“榄橄岩”的最主要的矿物,即主要成分。所以,若按上述定论,可以说橄榄  相似文献   

5.
<正> 一、引言最近五年,有些研究者已不采用两组分(地壳和亏损地幔)简单模式来解释幔源岩石中放射成因同位素的变化。大陆下地幔中捕虏体的 ∈_(sr)、∈_(Nd)和Pb同位素比值变化很大,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大陆岩石圈内古老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国际金伯利岩会议于1974年9月17日—10月8日在南非和莱索托召开了。与会者为亲自20个国家的代表,近二百名。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从事发现和开掘金伯利岩以作为天然金刚石矿产的野外地质学家,和对金伯利岩的理论问题感兴趣的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非洲南部和其它地方金伯利岩的喷发把一系列特殊的岩石从地幔和地壳基底送到了地表。通过对这些岩石的研究,人们已经获得了有关地幔岩石学的大量资料。然而,要充分解释这些地幔样品则要求我们弄清金伯利岩本身的来源。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代表们提供观察露天的和  相似文献   

7.
<正>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对地壳演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组成地壳和地幔的岩石也有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二是由于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应用于地质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建立了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岩石组成模型,估算了地壳—上地促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地壳53种,地幔34种)。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建立了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兴安、松嫩地块化学组成的横向对比表明每个地块都有其独立演化历史。与华北地台南缘化学组成对比表明两地块与华北地台无明显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 这里报道的是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地幔-地壳演化及有关成矿作用方面论文的主要内容。涉及的论文约150篇(我国参加大会的有关论文,由于已有专集,这里未作报道),问题广泛,内容丰富,这里择其重要者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来自地幔的岩浆和溶液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时的同位素交换过程,是同位素地质学的现实问题之一。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在地壳条件下的同位素混染,以及地幔岩浆和热液对地壳围岩同位素平衡的影响,是解决许多岩石学概念的关键。它们也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目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过程中突然释放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震源深度来看,有地壳地震和地幔地震两类。在地壳某局部地区由于各种来源的力的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当岩石达到破裂条件时,就发生一种快速断裂过程,从而形成地壳地震。这类地震对人民  相似文献   

12.
<正> 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若干个以最上部地幔的加热(至局部熔融或完全熔融)活动、整个地壳或大部分地壳的水平拉伸,以及线状张性似裂谷构造或裂谷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的地质时代。以地球和缓而不规则的整体膨胀为背景而提出的地球脉动说,可以较圆满地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 对布格河流域中部(乌克兰地盾)超镁铁岩的建造,采用我们所拟定的构造,矿物、岩石,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标志进行了鉴定。此处划分出两种建造: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建造(超基性岩建造)和纯橄榄岩-橄榄岩-辉长岩-苏长岩建造。但是,如果所研究的区域由于结晶岩石出露不好而为复盖区时,利用构造标志的可能性就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 1984年3月27—28日,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作用实验研究工作者的例行学术讨论会。出席这届会议的专家约300人,他们代表了39个科研部门:苏联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解决某些地球化学和岩石学问题时,岩石熔体的粘度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资料非常少;至于超镁铁岩,由于在超高温条件下测定粘度相当复杂,这样资料就更为缺乏。只是由于近年来研究出利用振动粘度计测定熔渣粘度的方法,才得以获得超镁铁岩熔体粘度的大量测定数据。对天然的超镁铁岩系列及其从纯橄榄岩到斜方辉橄岩的混合物、麦美奇岩以及作为对照,对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到斜长花岗岩(表1)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年轻俯冲大洋板块在太古宙条件下的热演化模式表明,俯冲湿地壳内的拉斑玄武岩在浅部(50~80km深处)熔融,生成了太古宙英云闪长岩。由于融熔潜热被地壳消耗,使上覆橄榄岩地幔楔体在低于橄榄岩熔融温度的条件下得以保存下来。这可阻止地幔楔体内的熔融和在现代俯冲带中所观测到的岩石类似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原生铬铁矿矿床仅仅赋存在粒状超镁铁岩中,超镁铁岩与铬铁矿富集体之间存在着过渡关系,超镁铁岩与铬铁矿岩的地球化学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的许多因素,都表明这两类岩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辉长-橄榄岩杂岩体中特别清楚(例如,布什维尔德岩盆和斯提尔瓦特杂岩体),很明显那里的铬铁矿岩是由重力分异生成的,铬铁矿  相似文献   

18.
<正> 对堪察加和麦美奇-科图伊地区的火山超镁铁岩中铬尖晶石进行了化学对比研究,所得结果可与大量文献中关于其他岩类铬尖晶石成分的研究结果相比拟。 麦美奇-科图伊地区熔岩质杂岩和堪察加熔岩质脉状杂岩的铬尖晶石类主要是细粒状(百分之几毫米,较少为十分之几毫米),或为规则的自形晶,或为浑圆状。它们在岩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成为橄榄石斑晶中和玻基斑状及微晶状基质中的包裹体。  相似文献   

19.
对高压捕虏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大陆地区下面,镁铁质岩石不仅在下部地壳中占优势,而且在地幔顶部也非常丰富。根据捕虏体资料,我们就可以建立地热和地层剖面,并得出能对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具体解释的岩石学限制条件和物理参数。在具有高热流的大陆地区,象地震折射资料所确定的那样,莫霍面所处的深度可能比地壳-地幔界面还深。克拉通地区的与“热”地区的下部地壳-上地幔剖面的地震差异,可单用温度变化来解释,而不需要岩性有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超镁铁岩(Ultramafitit)按A.斯特菜凯森新近的建议应理解为镁铁矿物组分所占体积超过90%。此超镁铁岩类之定量分界应把笔者同G.楞什的建议付诸讨论(图1),其中编入了所有的阿尔卑斯型或曰造山带型岩石以及玄武质火山作用带来的橄榄岩瘤体(Olivinknollen)和火山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