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与原水供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忠纯  王敏  廖水文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4):171-173,177
阐述了原水供水的意义.分析了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原水供水及自来水厂的现状,以及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和原水供水的关系,并讨论了饮水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6月,上海市原水工程取水能力为909.63万m3/d,占全市公共供水日取水总量的82.8%;原水供水工程所取水的水质属于Ⅱ、Ⅲ类水,优于分散式供水取水的河流水质,指出原水供水有利于提高供水水质,有利于保证供水安全,对上海市公共供水有着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湖浮游植物的演替及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杭州西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为期2年的逐月调查.结合以前的研究资料,着重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先后采取的截污、疏浚、引水冲污等一系列治理富营养化措施所产生的长期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部分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治理前基本相同,仍以蓝藻占绝对优势.1980~2000年,浮游植物密度增加了55.4%.蓝藻种类趋于小型化,20年来西湖的富营养化仍在发展.西湖子湖之一小南湖区经一系列工程治理后,出现了大面积的沉水植物,水体透明度大大提高,藻量明显下降,水体富营养特征逐渐从浮游植物响应型向大型高等水生植物响应型转化.因此,建立和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是治理西湖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惠州南湖(惠州西湖子湖之一)是典型的亚热带浅水城市湖泊.2007年5月惠州西湖开展了以水生植被构建和鱼类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水质.在工程前对罗非鱼等野杂鱼类进行了清理.清鱼后总磷下降了58.79%,总氮上升了36.48%,浊度下降77.87%,水体透明度明显改善.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变化不大,但生物量变化很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罗非鱼等野杂鱼能够明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蔡展航  黎海珊 《环境科技》2007,20(2):54-55,63
以某取水河道的某一次监测结果为例子,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探讨运用模糊数学对水源水进行分析的方法,绘制圆形比例图,显示各种污染物对水源水质"贡献",从而列出风险污染物清单,以便在工程中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东部海域核电冷源取水区的风险生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在核电冷源取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因海洋生物聚集或暴发等原因,屡次堵塞冷源取水系统,造成取水水泵、发电机组甚至反应堆异常停止,给核电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风险。建立核电冷源取水区的风险生物目录,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其监测、预警技术和防控对策,是核电冷源取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2015年6~11月在红沿河核电取水区及其临近海域的调查,筛选出对冷源取水系统风险值为"高"的海洋生物主要有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孔石莼(Ulva pertusa)、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沙蛰(Nemopilema nomurai)、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等。其中海月水母的风险分级基准为:大于或等于500 ind./(net.h)时风险为"高",为红色预警级别;大于300而小于500 ind./(net.h)时风险为"中",为黄色预警级别;大于100而小于300 ind./(net.h)时风险为"低",为蓝色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城市浅水湖泊高有机质含量沉积物中有机质污染特征及其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关系,调查了西湖8个湖区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泥层有机质含量及其轻、重组分和氮磷污染特征,通过与国内相关湖泊有机质组分的比较,定量刻画了西湖"香灰土"沉积物的有机质特征.结果表明,西湖沉积物属典型高有机质含量底质,不同湖区底泥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8~251 g·kg-1;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差别很大,引水入口湖区比其他湖区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低;垂向上,大多湖区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反映出有机质在西湖丰富的沉积历史.有机质轻/重组分离研究表明,西湖沉积物中轻组有机质含量为0.57~9.17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2.83%,重组含量为5.35~347.41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90%;与玄武湖、月湖、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相比,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含量与之相当,但重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高,反映出西湖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湖泊,有机质污染负荷高,底泥腐殖化程度高.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与总磷、总氮显著相关,而重组有机质含量仅与总氮含量显著相关,与磷没有相关性,表明轻组有机质对氮、磷内源释放潜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湖"香灰土"型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高、重组有机质比例高,对内源氮磷释放的缓冲能力强,在西湖营养盐内源负荷控制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湖水清澈见底,湖面荷叶漂浮,鱼儿在水中欢快地畅游……西湖生态修复示范区的迷人景色呈现在人们面前."我在惠州生活40多年了,很久没看到西湖水这么清澈了."年近70岁的"老惠州"黄先生感慨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8.
遂宁地处涪江中游,成渝经济圈中心点,已被列为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的大城市之一,是四川除成都以外的第二大交通枢纽.遂宁城中两山两河,城在水中,水在城里,水山一色,风景秀美.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在城区涪江下游8公里处建设过军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2006年建成蓄水后,将形成包括城区在内15平方公里的水域,略大于两个西湖,依此为基础打造"西部水都".要使建设"西部水都"目标的实现,环境保护是最重要、最基础、最具决定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引水工程前后西湖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计算模型,对西湖西进工程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较为吻合,模型真实可靠.各种工况下的流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风场的情况下,各进出水口的流量和位置决定了西湖的流场结构,而流场结构决定了水体的推移扩散规律.总体上,南湖水体推移扩散效果最好,西里湖、外湖和岳湖次之,北里湖最差,基本不能被置换.西湖水体的置换效果主要取决于可被置换区域的面积和引水量,而可被置换区域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场结构.因此,在引水量不变的前提下,优化西湖水体置换效果的根本途径就是调整进出水口位置和流量大小,以改变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介绍园林废弃物现有处置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西湖水上园林废弃物处理工程这一实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园林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由传输系统、破碎系统、发酵系统和附属环保处理系统组成,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能有效将水草等园林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处理产生的有机肥可用于西湖上游茶地和沿湖公...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福州西湖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要恢复和保持西湖水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应在工程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科学有效的湖内生物防治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北京市产业取水与节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蕾  陈远生  李璐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1040-1051
论文在对1988至2008年期间北京市三次产业取水结构及其用水效率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由技术进步导致的三次产业取水节水量和由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取水节水量;建立了北京市地区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人均GDP负幂指数经验模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取水节水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提高其用水效率可有效促进产业节水,应进一步提高对需求侧节水管理的重视,充分挖掘第三产业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3.
锁磷剂对杭州西湖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杭州西湖高有机质底泥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技术,分别于春、夏、冬这3个季节采集西湖8个湖区的原状泥柱,进行室内磷释放过程连续培养,研究锁磷剂Phoslock对底泥磷释放通量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西湖底泥冬、春季磷释放通量较小,全湖平均分别为0.13 mg·(m~2·d)~(-1)和0.29 mg·(m~2·d)~(-1),而夏季则大幅度增高,全湖平均释放通量为3.29mg·(m~2·d)~(-1),每日全湖释放磷可达23.7 kg(以P计);空间上,磷释放通量受底泥有机质含量控制,底泥有机质污染重的湖区总体上磷释放通量大,而与底泥磷含量及有效态磷含量关系不大;投加630 g·m~(-2)的锁磷剂能够有效控制西湖底泥磷释放,在3个季节所有点位,均能将上覆水磷含量控制在0.010 mg·L~(-1)以下,夏季磷释放通量大的时期,锁磷剂的控磷效果达98%.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便对于高有机质含量、"香灰土"特征的西湖沉积物,锁磷剂的控磷效果也比较好.在西湖富营养化治理工程中,可以考虑在局部湖湾投放应用.  相似文献   

14.
洱海流域沿岸带石质基质上周丛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12月~2010年1月调查了云南洱海流域中洱海、西湖和茈碧湖沿岸带周丛藻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群落多样性以及水体理化因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影响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洱海周丛藻类优势种属是刚毛藻属、等片藻属、暗丝藻,而西湖和茈碧湖均以硅藻为主.洱海的周丛藻类生物量大于西湖和茈碧湖,最高值出现在洱海白族小庙(EH31), Chl-a达到78.71mg/cm2.洱海的绿藻密度也高于西湖和茈碧湖.茈碧湖的周丛藻类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47;西湖次之,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34;而处于流域下游的洱海沿岸带周丛藻类的耐污种数目增加,多样性最低.CCA结果表明水体中的NH4+及TP浓度是影响洱海流域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重游西湖     
提起惠州,思绪万千;重回西湖,心不禁为之一暖. 说起西湖,更多人想到的是杭州,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自小与惠州有着渊源的人来说,西湖的印象更多的来源于惠州. 上一次去西湖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仍记得小时候祖父母每天牵着我的手带我到西湖游玩,我总是不厌其烦的问着同一个问题:湖里怎么都没鱼啊?而祖父只是一味地感叹,社会发展的需要啊!当我长大以后,经常会回想起祖父说的这句话,渐渐的明白了话中的另一层含义:当时社会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某滨海核电厂位于珠江出海口,采用涂装防污涂料的方案防止海生物在取水构筑物中的附着。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预测模式以及保守污染物扩散参数分析预测了工程运行后排水口以及工程周边海域Cu2+浓度,结果表明2台压水堆核电机组运行工况下Cu2+浓度为9.3 μg/L,经海水稀释后Cu2+浓度大于8.2 μg/L(对应于0.5相对浓度等值线)全潮平均包络面积为3.98 km2。工程运行后Cu2+析出不影响本海区水质达标。最后文章从海工工程方案选择、涂料选择以及运行期跟踪监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完善核电厂取水工程防污涂料环境影响评价,减少工程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高坝大库的形成,对水库库区及河道下游的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影响,为了减缓锦屏一级大型水库低温下泄水对下游河道省级保护鱼类的不利影响,提高3-5月份鱼类产卵期的水库下泄水温,对不同取水方式减缓低温下泄水的效果进行比较。该文运用三维水温模型模拟了锦屏一级水库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方案对下泄低温水的改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库水温有较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其下泄水温相比建坝前坝址处天然水温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3-6月升温延迟,11月-次年2月降温滞后,对低温下泄水的改善效果,一层叠梁门取水方案取水效果相对较差,在鱼类产卵的3-5月,二层叠梁门和三层叠梁门方案下泄水温和河道天然水温比较接近,说明多层叠梁门取水方式对减缓锦屏一级水库低温下泄水的效果明显。综合生态保护、工程经济指标和施工难度,锦屏一级水库选择二层叠梁门取水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18.
赵斌 《环境保护》2007,(14):55-56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2010年建成.届时,工程每年可向华北地区调水13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3500万.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真正造福于民,我国政府提出了南水北调"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相似文献   

19.
太浦河是上海市青浦区第二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自来水厂从河道直接取水,但河水部分水质未达水源地水质标准,不但加重了处理成本,也导致供水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傍河布井取水方式能自然净化水质,特别是能去除某些传统自来水厂直接净化河水不能去除的污染物质。通过分析太浦河地区水文地质及水质水量等,探讨了该研究区傍河布井取水的主要技术条件。结果显示在太浦河傍河布井取水,可获得比直接河道取水更为优良的水质,水量充足,且取水工程经济可行,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委托市环保所研究的《陈行取水点扩大取水量后陆域污水排放对取水点水质的影响评价》项目,于1991年9月27日通过评审。陈行水库是本市开辟长江水源的重大工程。建设陈行水库是利国利民的战略决策。拟建水厂竣工投产后,将使上海北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与居民生活,得到充足的优质水源,既有利人民身体健康,又可使企业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课题就陈行取水点由取水量为40万吨/天扩大至280万吨/天后,陆域污水对取水点水质的影响,以及取水点的合适位置等,进行了调研、分析和预测。专家鉴定认为,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