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SO2排放控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总结了中国SO2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与实施3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使用YRDEGS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实施SO2排放权交易所能产生的SO2控制费用的节省、安装FGD装机容量的变化、可引起的脱硫变动成本的节约、SO2排放许可的市场需求、不同交易方式所引起的脱硫费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若发电量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实现SO2减排20%的目标,采用排污交易脱硫费用将会节省38%,可以少安装FGD的机组装机容量达6.3GW;随着发电量的增加,对SO2排放许可指标的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发电量的改变比逐步严格的SO2减排要求更会增加区域SO2减排的负担;当SO2排放削减率为20%时,在不实施排污交易时脱硫费用约为30亿~45亿元;实施跨省排污交易以电厂为交易单位时费用最低,约为6亿~28.5亿元,脱硫费用可以节省16.5亿~24亿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阿拉善盟“十一五”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总量分析,找出排放规律,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炼油厂硫的分布和流向,介绍催化裂化装置SO2生成及排放情况,明确了催化裂化装置SO2排放源及其分类。依据SO2排放的环保控制要求,提出催化裂化装置SO2排放控制方法: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使用硫转移催化剂和烟气脱硫。  相似文献   

4.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0年SO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对该时段的SO2排放环境负荷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构建了新疆三大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以所建立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2005—2010年万元产值SO,的减排潜力,并对新疆“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万元SO2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环境负荷越小,减排潜力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环境负荷越大,减排潜力也越大。研究结果将为“十二五”自治区SO2排放总量控制及减排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截至2008年底,我国SO2排放总量(不包括港澳台的数据)由2005年的2549.4×104t降至2321.2×104t,已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的89.5%,其中电力行业S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约20%,已完成"十一五"电力行业SO2减排目标的80%.为定量评估我国"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SO2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利用ATMOS酸沉降模型分别对2005年和2008年电力行业SO2排放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电力行业SO2减排,2008年全国硫沉降量较2005年减少约86×104t,其中沉降到中国大陆的硫沉降量减少约52×104t,降幅达17%,平均每减排1tSO2约可减少0.2~0.3t的硫沉降.此外,硫沉降强度≥1.00t/km2区域的面积较2005年明显缩小,缩小面积约为62×104km2.  相似文献   

7.
排放强度承诺下的CO2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南  蔡博峰  严刚  曹东  周颖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1):1568-1572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下降承诺的本质是一种CO2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了强度承诺下的CO2排放总量控制模型,给出了不同情景方案下的2020年全国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提出86.24亿t的总量控制目标,其相对基准情景减排12.63亿t,相对减排12.8%.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贡献分别为33%和48%.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分别提高至13%和15%,两期分别每年投入1500亿元和2000亿元.2020年的减排成本约在1300~2100亿元之间,占当年GDP约0.3%.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控制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火电装机容量在这段时间增长了10倍以上,但烟尘排放总量略有下降;SO2控制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NOx控制初见成效,烟气脱硝工程开始建设."十二五"时期,电力行业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我国钢铁企业烟气排放特点,从我国烧结烟气SO2排放形势出发,论述了烧结烟气的特点及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种减排技术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能源环境保护》2006,20(6):I0001
(期)页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黄启飞,段华波,张丽颖等(1)1国外控制SO2排放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SO2控制的政策建议朱松丽(1)5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凡广生,李多松(1)10温室气体CO2的减排技术研究王晓刚,李立清,唐琳等(2)1土壤中镉的赋存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产理论框架,应用基于Shephard输出距离函数的方法,将我国SO2排放变化指标分解为技术效率影响、技术变化影响、输入增加影响、输出结构影响等5项指标,并对中国28个地区2000~2006年SO2排放变化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我国2000~2006年S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能源消耗、资本投入及产出结构变化,技术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SO2排放.“十五”期间国家工业SO2排放控制政策,对工业SO2排放控制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上,东、中、西3个地区的技术变化都促进了工业SO2的减排,其中东部地区由于技术变化所导致的SO2减排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效应研究是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新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其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利用较成熟的中国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模型(AIM-LOCAL/China模型),从用气项目的SO2和CO2排放的常规情景(BAU)和利用天然气后的情景(NGS)两方面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在用气项目的范围内,NGS情景下的SO2排放相比BAU情景明显减少,同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幅减少.2003-2020年,累计可以减排约312×104 t SO2和3 475×104 t CO2,分别比BAU情景减排40.5%和17.9%.从4个用气部门来看,不论是SO2还是CO2,电力部门用气项目的减排量都占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测算的污染物排放增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极有可能突破预期值,因此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提出的减排目标可达性也存在一定风险。为确保浙江省"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完成,从GDP、能源消费、机动车保有量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浙江省"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的不确定因素,并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施煤炭总量控制、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突出贡献。本文将情景分析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情景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情景下中国2020年能源消耗及其CO2排放情况。然后,对中国节能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了有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对烟气SO2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其废液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烟气脱硫设备节能减排之需。实验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组件为再生器,用真空膜蒸馏法再生吸收了SO2的MDEA富液,着重研究了废液温度变化对其再生率和蒸馏通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得废液在各实验温度下的再生色谱图,从而确定了废液的最佳再生温度为70℃,此时再生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6.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决定了电力行业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电力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如期落实,文章从整体上设计了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框架体系,指出当前我国环境总量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重点从经济政策和监督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方法和解决措施,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总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修正的原生资源消耗当量的估算结果和解耦指数,本文对2005~2015年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度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分解,并比较了其与相关资源环境压力指标解耦状态在时间趋势和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大多数省区市物质资源消耗达到弱解耦,且"十二五"时期其解耦水平较"十一五"有显著提升.同时物质资源的解耦水平普遍低于水资源消耗、CO2、SO2和废水排放等4项指标的解耦水平,好于固废排放,建议政策制定者考虑使用更严格和更综合的政策工具来全面改善物质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分析"九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大气环境资源分区的理论,对"十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目标以及地区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国以及"两控区"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的初步方案。经研究,建议中国2005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在1820万t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