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风能资源的地域分布与鸟类迁徙通道重叠,表现为沿海及岛屿、内陆湖泊、水库、沼泽及其它湿地,既是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也是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地;风能资源的季节分布与鸟类迁徙季节重合。导致风力发电场的兴建对鸟类迁徙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发展风力发电的同时,必须注意对鸟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消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首次全面的综合考察,为了解1988年以来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及其原因,2002-2004年又4次调查了该地区鸟类的种类及数量。15年来安西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变化明显。鸟类种类新增加31种(其中甘肃新记录3种),但同时减少了3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由原来的18种下降到16种。与1988-1989年相比,2002-2004年春季和夏季鸟类数量下降,秋季数量增加;各个季节的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安西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鸟类迁徙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中国通用机场快速建设,机场与鸟类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机场与鸟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鸟类对机场运营安全的影响,机场对鸟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在对沉湖湿地鸟类分布和迁徙规律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设立禁飞区、禁飞期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机场对鸟类的影响,保护沉湖湿地鸟类资源,同时也为同类机场建设对环境尤其是对鸟类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开展了春迁徙季、秋迁徙季、繁殖季和越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共监测到鸟类150种,隶属于16目38科,其中,留鸟25种,夏侯鸟26种,冬侯鸟26种,旅鸟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调查显示:调查区内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明显,春、秋迁徙季,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季,越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均最少,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空间分布显示,盘锦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达到78种,473084只;营口地区调查到的鸟类种类最少,为55种;锦州地区鸟类数量最少,只有57723只。从鸟类多样性对比来看,盘锦地区最高,大连地区最低,各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鸟类生境种类数量及面积大小的影响。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关键区域,当前正面临气候变化、人类围垦干扰造成的鸟类栖息地减少等不利情况,建议通过扩大保护范围、实施修复和管理对策措施、强化宣传等手段保护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5.
陈平 《环境》2012,(5):46-49
“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这是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有关鸟类迁徙的文字记载,说的是一年一度鸟类随季节变化的迁徙现象.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秋分以后,一些鸟类由寒冷的国家飞向温暖的地方,有时要飞往更远更温暖的地方.可见从古至今,鸟类的迁徙一直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6.
徐闻沿海风力发电场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风电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2003年徐闻县鸟类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徐闻县风电场建设规划,研究了徐闻县风电场对鸟类栖息、觅食、迁徙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建设通过占用鸟类栖息地,产生噪声等影响风电场周围鸟类的栖息和觅食,但总体来说,其影响较小;风机转速较慢及保护区鸟类飞行高度均高于风机高度,风机与鸟类的碰撞风险较低。为了保护鸟类的安全及保障其正常生存,需要采取设立候鸟监测救护站、将风机及输电线涂成警示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鸟类敏感区域已建风电场进行了连续4年野外观察,对风电场造成鸟类伤亡数量、种类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秋季鸟类夜间迁徙区域的风电场对夜间迁徙鸟类存在影响,影响的程度升压站大于风机及场内输电线路;位于重要鸟类越冬区域的风电场对越冬鸟类存在影响,影响的程度输电线路大于风机及升压站。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环境污染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2001年对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环境质量。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监测与研究。评价了环境质量。分析了鸟类种群组成,区系组成,季节居留型及多样性特点,确定了鸟类多样性分布中心,研究了环境污染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主体的规模、分布,识别了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人类聚落与野生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草场围栏分隔栖息地及阻断迁徙通道等三种主要冲突类型。考虑草畜兽平衡核算了草地承载状况,模拟了家畜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重叠,刻画了草场围栏对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影响。从重叠空间的资源竞争及人类活动扰动等方面剖析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成因。可为厘清冲突机制,提高干预效果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
全球海域风能资源评估及等级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具有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CCMP(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风场,对全球海域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综合考虑风能密度大小、能级频率、大风频率、有效风速、风能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对风能资源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对全球海域的风能资源进行区划,为海上风力发电等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全球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大部分海域为风能资源的富集区,尤其富集在南北半球西风带,风能资源的贫乏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和两极零星海域,可利用区和较丰富区主要分布于低纬度海域、太平洋东部中低纬近岸海域、两极大部分海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沿海风能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选取322个气象台站(自记158个,非自记174个)10年(1971—1980)风速资料统计计算了3.5—20.4m/s有效风速出现的小时数,年(月)风能和风能密度,风速、风能变化规律;绘制了年有效风能和有效风速频率分布图,进而按风能资源分布规律做出风能区划及风能的高度变化。其次,结合实际风能资料,阐明风能与风力机输出能量转换关系,从而测算出该地区农田灌溉和风力发电的风能资源利用转换值。最后,根据当地实际风能资源、环境、地形及地下水位高低,为选择合理的设计风速或引进适合当地的风力机以及解决当地部分能源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对该区发展风力机的前景提出了看法。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技》2010,23(4):F0003-F0003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东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由于拥有中国重要的沿海滩涂及大量的内陆河流湖泊湿地,江苏省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场所。每年迁徙过境停歇及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都是十分惊人。其中拥有一批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顶鹤、东方白鹳、遗鸥等。  相似文献   

13.
MM5/CALMET模式系统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荣卫  何晓凤  朱蓉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101-2113
论文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区域性风能资源评估的数值模式系统,该系统由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微尺度模块Calm et以及风能资源参数计算模块组成。运用该模式系统分别对代表我国沿海风能丰富区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北部风能丰富区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1 km×1 km高分辨率的逐时模拟,并通过与模拟范围内测风塔观测资料的对比检验该模式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评估能力。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这两个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形,不仅各测风塔处的年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风向频率和风功率密度方向频率也与观测值较为吻合。总体来看,该模式系统对甘肃省酒泉地区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结果要优于江苏省沿海地区的对比结果。因此,该模式系统可以用来对我国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进行高分辨率的评估。同时通过分析这两个地区70 m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年有效小时数、年发电量的水平分布结果发现,江苏省沿海地区海面上风能资源比陆上沿岸区域丰富,且风能资源沿海岸线往南逐步增加;甘肃省酒泉地区中部的盆地区域由于受南北高山形成狭管效应的作用,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7,(11)
<正>近期,大批迁徙禽鸟在张家口沽源湿地聚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珍贵的禽鸟迁徙至沽源湿地越冬,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鸟类大鸨,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蓑羽鹤、大天鹅、大雁等。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边界层模式CALMET耦合中尺度模式MM5对湖北省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水平分辨率1 km、 垂直高度10~150 m覆盖全省的风能资源分布。通过与测风塔对比发现,模式对九宫山7月、 11月的逐时有效风速的模拟相关系数分别为0.59、 0.57;受下垫面复杂地形的影响,10 m高度上的误差最大,50 m高度的模拟效果好于其他高度。70 m高度上数值模拟风速年均误差为7.21%,逐月平均风速误差范围在6.62%~7.30%之间。全省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中东部大于西部,西部的等值线相对凌乱且密集,冬、 春季风速、 风功率大于秋季,西部地区为风资源较贫乏地区。数值模拟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模拟得到的风能资源分布趋势是符合本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变化规律的,可以作为制定区域风电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在进行风电场选址时,对于误差大于平均水平的地区需要多布设测风塔。  相似文献   

16.
经1984—1986年的研究,在掌握三峡库区鸟类资源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已建水库鸟类的变动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影响鸟类的各种因素,研究这些生态因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量化三峡工程对鸟类资源的影响程度,作出定性、定量的预断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兴建三峡水库必将引起适应原有生态环境的鸟类群落在组成、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使珍稀鸟类、经济鸟类受到破坏,使已趋贫乏的森林鸟类更加贫乏;另一方面水禽资源将会增长。但总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建坝150m和180m对不同群落的影响各异。高坝对森林和农田鸟类不利影响值均大于低坝30%;对水域鸟类的有利影响值,高坝为低坝的两倍。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视点     
《环境》2014,(12)
正江苏迎来今年首批越冬候鸟近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迎来今年首批前来越冬的珍稀候鸟。据11月初观测统计,首批飞临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9只丹顶鹤和5只东方白鹤,以及大批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包括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豆雁和白腹鹞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达300余万只,其中,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1000只。(摄/孙华金)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摸清江苏省铜山县的鸟类种群和分布,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鸟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5年4月至1987年6月,在铜山县境内的张集、大泉、沿湖农场,赵町林场,微山湖区及崔贺庄水库等地,进行了为时两年多的鸟类资源调查。通过调查,初  相似文献   

19.
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是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于滨海河口区修复或重建滩涂湿地等栖息地的一种替代方法。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出了接近自然原貌的人工系统,创造一种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可以协调共存的生境,不仅可以为鸟类资源和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多样化组合的植被群落在滨水景观、水质净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在迁徙鸟类重要中转驿站,珍稀或者经济鱼类的洄游通道,特殊价值的重要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域中布局人工替代栖息地,可以发挥其对长江口湿地的补充作用,使高度开放而又极为敏感的长江河口地区循着生态健康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20.
风力发电场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可持续利用风能资源,预防因风电场建设规划与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分析不同类型风力发电场及特点的基础上,叙述了风力发电场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评价依据、评价因子、评价内容及要点。以徐闻前山一期风电场项目为例,从对鸟类、生态环境、电磁辐射环境、声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可接受的程度,为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