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风 《环境》2004,(3):20-21
据英国《观察家》报道,美国政府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给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但气候变暖究竟会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难道美国真的不担心这个问题吗?五角大楼最近出炉的一份秘密报告给出了一个惊人答案: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人类赖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美国东部,尽管岁末已至,却仍少见寒意,是一个暖冬,气候明显反常。其实,整个2011年全球各地反常气候现象频现,气候变暖趋势显露无遗,但盘点全年全球在应对反常气候上的进展,却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人类社会不作为或有限作为的结果是:“气候”将死。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概念,指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论述了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温室效应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但是对气候变暖影响却很大,是人类干扰地球气候系统、使之发生剧烈变化的主要过程。在经上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人们对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增强以及与气候变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ENN精粹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保险成本路透社华盛顿2006年10月11日讯黛博拉·扎巴伦科(Deborah Zabarenko)安联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其他后果,包括美国西部野火的增加,这也需要纳入美国保险业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勖 《世界环境》2010,(6):90-90
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美国气候科学家。1941年3月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1967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1981年起汉森担任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所长。早在1988年,汉森就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向议员们警示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全球变暖风险。20年前,汉森成为第一位拉响全球变暖警报的科学家,被尊为"全球变暖研究之父"。然而,在备受期待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这位68岁的"气候教父"却公开"唱衰"这场会议,说它是一场"闹剧",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全球碳排放减少,特别是上半年减少明显,但气候变暖的程度并未降低,气候紧急状态仍旧持续,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危害依然严峻。气候危机脚步未止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封锁措施带来的人为排放减少并未对全球平均大气CO2浓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1,(2):6
企业为应对气候变暖行动当政客们还在为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争吵不休时,企业界已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同行业的公司正在设计产品以帮助全球应对气温升高和海平面上涨,到2030年这将是一个13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与此同时,另一些企业则力图把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钟伟青 《环境》2001,(6):4-7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老问题,然而最近,由于美国布什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开倒车,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已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首脑的密切关注。1989年,世界环境日以“警惕,全球气候变暖”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的气候和灾害意识,动员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对全球气候变暖对热带气旋活动规律的影响及灾害程度,进行初步探讨。一、全球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和灾害 (一)全球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伴有狂风暴雨的大气涡旋。平均每年约有80个达到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