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富营养水体的流域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富营养水体防治的重点不在于受污染的水体本身,而在于对全流域进行系统的控制。指出流域性下垫面功能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水体的氮磷自然平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将自然状况以外的氮磷源引入流域,并使氮磷循环简单化等,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之源,提出了富营养化流域控制系统,包括划分构建功能区、建设污染控制工程、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等子系统,论述了各子系统的作用,并讨论了系统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2.
三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发生了滞障,通过分析人与环境所组成系统的物质流动规律表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利用率,还需要提高产品的重复利用率与废物再资源化率,最后,对提高三种利用率的经济机制以及它们的实现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的过程,认为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的相对稳定与自然讴各类的不断增加为一矛盾统一体,它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分类发展的唯一动力。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性质为主要分类分类依据的三级分类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自然保护区命名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向晖  董伟 《环境保护》2007,(3B):66-69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中心,进行综合开发、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一个经济区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一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流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空间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流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流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动态的协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促进、不断优化,协调发展追求复合系统整体效益最优。流域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以下简称流域协调度)是用量化概念反映流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状况好坏程度。流域协调度反映流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在组成结构和变化上的对应关系,是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比例得当、关系和谐、共同促进的互利互惠的态势。本文以云南纵向岭谷区流域为例,评价分析了其流域协调度,并提出了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范国琳 《福建环境》2003,20(1):10-10
1 可持续发展观、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认识论研究人类发展中自然、经济与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时形成的。它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具体化 ,是哲学与各门可持续发展学科之间的桥梁。2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观察人类发展这一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它认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 ,该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变化过程。3 可持续发展方法论要求人们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分析自然—…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复合生物系统,是生产要素与生态要素(自然、人为)相互整合的结果。该复合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整体、协调、循环、自生”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水系统演变模拟的嵌入式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论文首先提出人水系统的概念,并针对人水系统演变模拟的难点和特点,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提出了更具实用意义的嵌入式系统动力学模型(ESD模型)。ESD模型是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社会水循环系统、自然水循环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理论方法,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学科的定量化模型,形成耦合的模型。该模型既全面吸收系统动力学的优点,同时又接纳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复杂而又有专业特点的系统模拟问题,适用于人水系统演变模拟。  相似文献   

8.
再论循环型经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体现经济系统生态化的新的经济类型.对循环型经济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回顾,基于对社会发展历程中经济主导要素的演替规律和环境-社会系统中两大基本矛盾的分析,阐述了经济发展的生态化与人文化走向.研究认为,由直线型经济向循环型经济转变是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环境文明时代转变的需要.从物质流和能量流视角分析了循环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指出循环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废物的再利用"成为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循环型经济的实质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封闭式"循环利用,而是强调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率的提高.探讨了在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政府、企业与公众3种行为的整合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林业资源的持续性正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验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能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法的评述,揭示出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面,这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就显得很不够。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综合经济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郭方 《重庆环境科学》1992,14(2):43-44,52
1 保护自然的战略意义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最终目标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增殖自然资源,保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人均资源少,必须大力保护自然、改善并建设好生态环境,方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证支持生命系统的自然资源不断增殖.保护自然实为我立国之本,亦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重点区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堆场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了堆存垃圾的组分;氮、磷、钾、重金属等指标;热值、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可生物降解度(COD)等,分析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为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第三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市场秩序缺规范、定价机制未理顺、治理责任难明晰、资金制约成难题、政府监管欠到位、相关政策不给力等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政府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应发挥的七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女勇士》里的花木兰、岳飞、岳母、蔡文姬等中国文学成分就是中国原型。从中国原型角度来解读《女勇士》,深入分析此书里中国原型的移植和变异情况,进而探析汤亭亭使用中国原型的现实原因,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地思考文本内容及其所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精制白土渣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回收白土渣中润滑油的新技术-溶剂抽提技术。通过对润滑油回收量的综合比较,确立了实验所用的抽提溶剂及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用石脑油馏分(60℃-90℃)作抽提溶剂,最佳溶剂与白土渣投量比为1:1,抽提次数为2,温度为室温,搅拌时间为15min且回流液中润滑油质量百分比为5%情况下,润滑油回收率为92%左右,并且可形成稳定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生化剩余活性污泥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论述了利用磷酸、磷酸和双氧水混合溶剂对石油二厂的生化剩余活性的污泥进行脱重金属的实际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含双氧水的磷酸浓度达到42%时,污泥中的重金属汞,镉,砷,铬、铅,铜,锌,镍的去除率都大于90%,磷酸可回收重复使用,经磷酸和双氧水处理后的污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及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泡沫层生化反应降解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中进行微孔曝气,形成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层与固定化微生物接触,使表面活性剂得到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层生化反应有助于优势微生物的富集,表面活性剂降解速度从21mg(L·h)提高到35mg(L·h);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从71%提高到95%,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含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过程中泡沫四处外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1960至1970年代初期,日本正在讴歌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增长伴随着"公害"产生了许多人为的环境危害。1960年代末期,公害患者与支援他们的司法团体接连提起了针对公害发生企业的诉讼。特别是新泻县新泻水俣病(1967年6月提诉)、三重县四日市公害(1967年9  相似文献   

19.
降水中汞及其它元素来源的识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市不同地点采集46 个降水样品,测定了其中汞和其它元素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进行来源识别分析. 结果表明,降水中元素主要来源于燃煤、扬尘、燃油和特殊污染源.降水中汞(Hg)可能主要是土壤中汞挥发到大气中,经氧化后随降水降到地面.  相似文献   

20.
归来之岛巴厘岛是印尼超过1.36万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巴厘岛东西宽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人口大约有300万。巴厘岛的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巴厘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