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湿地是中国国际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湿地之一,但由于开发不当,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其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破坏严重;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因此处理好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分析了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开发现状,针对开发利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促进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彦 《青海环境》2009,19(3):120-122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文章在阐述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青海湖形成出发,在总结青海湖近年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景区草地与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湖草地、湿地是青海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青海湖其它资源的重要载体,均为独立的生态系统,在当地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青海湖景区草地、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环湖旅游开发中草地、湿地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地处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早期建立的以水禽候鸟为保护对象的湿地保护区.自1975年建立以来,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保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青海湖是一个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和湖区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保护区的湿地环境和自然资源日趋恶化.对此,如何加强鸟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和候鸟资源的保护管理已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保护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域内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流域、青南多年冻土区等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地下水影响评价和保护力度。全省生态脆弱保护区可划分为绿洲生态脆弱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多年冻土环境脆弱区3个大区、30个亚区。文章对青海省生态脆弱保护区划分及其地下水资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海省天峻气象站、刚察气象站、海晏气象站和共和气象站建站以来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青海省布哈河口水文站、刚察水文站和下社水文站多年来的观测数据,从降水、气温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多年降水主要存在一个2~3年和3~4年的变化周期;近53年来,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年均气温增加显著,整个流域从1987年左右开始显著增温,线性升温率约为0.3℃/10a,多年平均气温以2~3年的变化周期为主;青海湖流域蒸发的多年变化情况和降水类似,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近53年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的年际变化情况,青海湖流域从1958-2010年气候由冷干逐渐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年际变化情况,对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年~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201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县域差异,海晏县、共和县、刚察县和天峻县4县各土地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②流域内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沙地面积占流域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于青海湖湖东地区;③年际问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林地面积的增加;④研究流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年际波动特征,但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9.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立足青海湖流域生态现状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研究,阐述了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暖干化是引起湖水下降、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则是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浅谈青海湖流域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佩玲  沈小京 《青海环境》2004,14(3):119-122
草地是青海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也是生态保护的关键因子。文章立足青海湖流域草地的现状 ,从资源充分利用和提高价值的角度出现 ,对湖区草地的资源可利用性进行分析评估 ,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遥感监测是目前植被监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植被生长监测中的重要手段。而结合实测地物光谱曲线是关键点之一。地物光谱把模型、遥感图像与地表观测放在一起,并建立关联联系,为遥感基础研究与遥感应用的衔接建立了一条纽带。文章结合青海湖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总结出适用于青海湖流域的光谱采集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所采集的光谱数据提取光谱特征参数,可以更好地了解青海湖流域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特征,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典型湖泊湿地艾比湖为主要研究区,并与东部洪泽湖、中部鄱阳湖和西部青海湖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由于气候、资源特点不同,各个湖泊湿地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力度不同,使湖泊湿地的环境效益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由此提出了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将今论古、以古论今"的思想,收集过去与现在的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变化与湖泊水位变化的数据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趋势法与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建的全新世湖泊水位升降与古气候因子密切相关;②近54年以来,环湖地区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加;青海湖水位变化与...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在青海省处于海北与海西州交界地带。青海湖流域介于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海拔3196—5174米。青海湖是在流域最低的地方,东西长约109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图1)。1988年平均水位海拔3195.59米,湖水面积4282.3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8.8亿立方米。青海湖流域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黑马河、江西沟等地的黄土层中发现石器与木炭)。自古以来,羌、吐谷浑、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文化。从考古出土的珍贵文物和古城池(海晏的三角城、尕海城,刚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们江流域湿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们江流域的湿地现状及类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图们江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和围垦造田、经济发展、水质污染等因素对湿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有物质生产功能、水资源服务、旅游休闲功能、科研文化功能等,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功能、水分调蓄功能及河岸带湿地污染净化功能的价值等。本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类比法及旅行费用法对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9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该流域GDP的28.52%。研究结果表明,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流域规划管理时必须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才能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围 《环境教育》2009,(2):44-46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旨在呼吁人们关注河流流域,共同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目前已有超过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本期我们将介绍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3--N和NH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3--N和NH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4+-N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青海湖的关注是多方面的,已在很多学科领域对青海湖及其流域开展了研究,对青海湖水体污染问题亦作过初步调查,对湖泊富养化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1985—1991年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与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Sl)法对青海湖水体污染及湖泊富养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青海湖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各种经济活动所渗透的领域相对较狭窄,造成的各种污染矛盾尚不尖锐,归纳起来有两方面,即小范围的点源污染和较大范围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