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李为实 《四川环境》2021,(2):160-164
为了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降低建设规模为Ⅲ类、Ⅳ类型(中小型)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人工及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稳定性,分析了泗县垃圾填埋场2018年3~12月渗滤液处理的运行状况。通过采用“预处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吹脱”的高度自动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Cr浓度低于26mg/L,NH3-N浓度低于15mg/L,各项出水指标均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且工程总投入834万元、运行期间处理每吨渗滤液花费为56.18元,成本较低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采用膜过滤,但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液较难处理,而且处理成本高。某工程采用“微电解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A/O+MBR”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50m3/d,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排放要求。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微电解催化氧化工艺不产生浓缩液、工艺运行较稳定、运行控制较简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研究全程生物组合工艺"缺氧SBR-UASB-好氧SBR"处理沈阳市老虎冲填埋场高COD、高氨氮、低B/C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保证3 L/d进水量,在500%回流比下联合成功启动反应器。通过调整最佳工艺参数,该组合工艺出水COD,氨氮分别为80 mg/L和1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一级排放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粪渣污泥上清液和填埋场渗滤液混合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深圳市的情况,提出将粪渣污泥脱水上清液和玉龙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混合处理的工程方案。经过比较,推荐上清液和渗滤液混合废水的处理采用UASB和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水粪渣和剩余污泥的处理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案,使排放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下,做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和运行管理方面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量、水质特性变化大,成分复杂,因此较难处理。反渗透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三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DB16889-2008)要求,并把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于填埋场。  相似文献   

7.
以“A/O-MBR”工艺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电极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曝气量、反应初始pH对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60 min,电流密度15 mA/cm2,曝气量500 m L/min,初始pH=5.0。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连续进行渗滤液废水深度处理,实验系统在进水COD均值935 mg/L的情况下,处理出水COD均值201 mg/L,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COD平均去除率达到78.50%。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周边80km范围内的8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对区域内这些村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状况、产量、水质进行研究,并探讨臭氧氧化联合活性炭吸附处理该渗滤液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渗滤液呈收集点、填埋场或焚烧厂周围的多点污染现象;生活垃圾分散处理的农村,垃圾渗滤液呈排放于农田或河流的面源污染现象;在研究区域内,每村垃圾渗滤液的产量为0.07~0.60 t/d;农村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BOD_5、NH_3-N分别为160~1 735倍、611.24~25 396.25 mg/L、124.13~5 241.44 mg/L、26.341~1 751.950 mg/L,BOD_5/TP、NH_3-N/TP比值在221~449和36~174之间,其水质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和氮素的复合污染,且碳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臭氧氧化探究表明,在25℃、臭氧投量1.30g/h、初始p H为8的条件下,反应50min后,出水p H近中性,出水色度、COD、BOD_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39%、90.43%和84.78%。再经活性炭填料吸附后,NH_3-N、TP去除率达72.00%、88.79%。即上述6个指标均达到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故采用臭氧氧化联合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农村垃圾渗滤液具有绿色、高效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某增塑剂企业生产废水的产生量为300m~3/d,该废水具有COD_(Cr)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差、污染物质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工程设计采用以气浮、水解酸化、UASB、CASS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各处理单元主体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在进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8775.5mg/L和115.5mg/L的情况下,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438.3mg/L和17.7mg/L,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尹学英 《四川环境》2007,26(6):106-111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垃圾渗滤液性质及处理工艺的现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于清华 《四川环境》2012,31(3):9-12
为改进现有二滩库区垃圾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絮凝—吸附法预处理工艺,试验以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最佳投放量为600mg/L,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最佳投放量为200g/L。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达到79.64%;NH3-N去除率达到83.23%;悬浮物去除率达到58.75%;色度去除率达到92.56%;重金属离子去除率为60.37%~96.33%;研究证明:渗滤液经预处理后可以与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对垃圾渗滤液采用强化复合厌氧生物床反应器(ECAB) 好氧反应器(复合式SBR) 混凝后处理 超滤 纳滤的生物化集成处理的技术路线,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对有机物及总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处理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标准,且处理成本较低。文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吗啉生产废水的特点,制定处理工艺路线,通过生化试验和化学氧化试验,研究该工艺对废水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并确定生化各段停留时间及氧化剂投加量等工艺参数,最终开发出一套处理吗啉生产废水的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生化段试验进水COD平均7 725 mg/L,平均出水COD为168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7.7%;进水氨氮平均浓度489 mg/L,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3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9.5%。最后经化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氨氮5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正渗透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减量化处理的可行性,采用了以正渗透膜为核心的设备用于某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减量化,通过收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运行数据,分析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行的稳定性、膜堵塞情况、膜通量、运行成本,归纳总结该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推广该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可行,相比于其他膜技术,正渗透膜更不易堵塞,但正渗透膜通量低,为1.125L/(m2/h),除人工外的运行成本为67.92元/吨产水,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易发生膜堵塞,无需使用高压泵给污水提供巨大驱动压力,能够浓缩高盐浓缩液,缺点是系统占地面积太大,且汲取液中溶质与水的分离能耗较高。该技术亟需解决的难点在于提高正渗透膜通量以及降低汲取液中溶质与水分离的能耗。  相似文献   

15.
赵学  姚建刚  雍毅 《四川环境》2023,(3):182-188
为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以及处理过程产生的膜浓缩液回灌等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风险和隐患。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改造项目为例,采用“两级A/O+两级Fenton+BAF”处理工艺,实现了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有效避免了膜浓缩液的产生。运行结果表明,全量处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能力,保证渗滤液能及时有效排出,避免了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膜液产生和回灌问题,从而缓解和改善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保产业》2005,(10):46-46
由烟台德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装置,适用于大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先通过专用絮凝剂利用物化原理将废水中重金属、悬浮物等不利于生化的有害物除去,再进行中温厌氧, 去除75%左右的CODcr。厌氧出水经好氧 兼氧,可有效脱氮并去除CODcr、BOD5等,再经物化深度处理,出水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经格栅沉砂池,去除大的悬浮渣质及砂  相似文献   

17.
洪大林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2):1-2,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填埋柱基本进入稳定状态后,改用准好氧运行方式。同时监测了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以压温度、pH值的变化。改变模拟垃圾柱的运行方式两个月以后。氨氯浓度由2000mg/L迅速下降至101.48mg/L,试验结果显示,准好氧运行方式可以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入稳定阶段后存在的氨氮浓度高的问题,加速填埋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产业》2014,(4):70-71
正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垃圾渗滤液生化物化综合处理技术,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情况,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经收集的垃圾渗滤液先采用混凝沉淀、氨吹脱(氨浓度高的填埋场渗滤液)等方式,去除其中大量污染物及高浓度的氨,同时调节水质的pH值等参数使其符合后续生化处理。预处理后的渗滤液经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进一步去除COD、BOD、SS、氨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湖北省某磷化工厂高磷浓度且含量复杂的生活污水及当地严格的排放限值要求,该工程采用了AAO+MBR+化学沉淀法工艺,主体处理规模120 m3/d,MBR膜工艺处理规模80 m3/d。工程运行情况显示,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磷及氟化物等均满足环保达标要求,能有效削减排入汉江的污染物负荷。工程运营成本为1.339 9元/m3,对于沿江磷化工厂同类型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混凝、SBR和活性炭过滤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 2500mg/L、氨氮在900mg/L的条件下,经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cr均在300mg/L以下,氨氮在20mg/L以下。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