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001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 2 0 0 1年全海域海水、沉积物、生物监测结果 ,对全国海洋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2 0 0 1年 ,我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国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上年略有减小 ,但近岸海域污染仍然较重 ,局部海域环境质量继续呈恶化趋势 ;除个别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较大程度污染外 ,其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尚好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状况基本良好 ;海洋赤潮发生次数增多 ,影响面积扩大 ,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海洋倾倒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实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琳  崔文林  贾永刚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5):413-416,421
以青岛海洋倾倒区为例,研究海洋倾倒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根据1985~2003年对青岛海洋倾倒区及附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倾倒引起的海水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海洋倾倒导致海水水质和底质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其它时段环境质量状况较好,这主要与倾倒的疏浚物中所含污染物有关.海洋倾倒导致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浮游植物的许多优势种已不复存在,底栖生物尤其是多毛类的生物种类、生物量已经有了较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7种痕量金属元素为综合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分为四个区,即清洁区、起始污染区、轻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象山港、台州湾-隘顽湾、温州湾至苍南一带,三门湾也有零星分布;起始污染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北部的三门湾、象山沿海等海域,杭州湾也有零星分布;清洁区分布于杭州湾海域.  相似文献   

4.
深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深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调查资料,用海水标准(GB3097-1997),按超标分类法和污染指数法对深圳近岸海域水质(含潮间带)、沉积物、生物质量状况分别进行评价,查清了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了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庄河临时海洋倾倒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疏浚物倾倒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2011~2013年间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倾倒区海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结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沉积物进行了分析;通过香农-韦佛指数方程,综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监测海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倾倒活动影响范围外一点与倾倒区监测同步进行。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方法均表明,监测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海洋生物未受到倾倒物的明显污染。这说明,目前庄河倾倒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疏浚物倾倒未对监控海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海域污染指数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6种指数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即海水水质污染指数,海洋底质污染指数,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在指数评价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将污染级别分为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四级。将6种指数应用于一个海区,综合评价海域环境质量及污染发展趋势,起到相互补充,协调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7.
判断海洋底质污染状况的表层富集系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海水、底质和生物污染评价。海洋底质是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物的贮藏所。因而,如何对底质污染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是调查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采用的底质污染评价方法一般为清洁对照和超标分类评价法。前者要求先在调查海域找出清洁点或清洁区,以此底质中污染因子含量水平作为清洁标准,用以衡量其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秦皇岛港海域近年来水质、底质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搞清了港区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找出了影响港区海域水质。底质的主要污染因素,从而对秦皇岛港海域环境质量做出综合性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项旨在对大连沿海海域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为沿海海域功能区划分提供基本科学依据的实用型科研课题——“大连市沿海海域水质类型划分”最近在大连进行了课题方案审定。这项列入大连市环境保护科研计划的课题是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具体承担研究,大连市环保局协调参加,沿海港口、水产、盐务、城市规划等单位协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外其他海域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来源,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发现,该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50, 24.26, 64.27, 59.66, 67.91, 30.57mg/g,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渤海湾中部、渤海中部泥质区及辽东半岛沿岸的含量较高,而在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和渤海湾北部的含量较低.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评价法对研究区底质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表明:渤海湾北部和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污染程度较轻或者无污染;辽东半岛沿岸为轻度污染;海河口及天津沿岸、渤海湾中部、研究区中部泥质区为中度污染.污染元素主要是Pb,其次为Cr、Zn和V,而Cu和Ni的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闭文妮  洪鸣  彭梦微  蓝文陆 《海洋环境科学》2022,41(3):416-422, 429
为了了解近15年来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应用2005-2020年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运用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等方法,对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99.0%的As、98.1%的Cu、99.0%的Pb、99.6%的Cd、100%的Hg、97.9%的Zn、100%的Cr含量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的一类标准限值要求,且58%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近15年来无统计意义上的年际变化。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广西近岸海域约37.5%的站位表层沉积物存在轻度?中度污染,Hg、As及Cd是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低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包括南黄海,下同)沿海海域范围为北纬26°30′~35°00′,东经119°25′~123°00′,北起海州湾,南止罗源湾,毗邻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三省一市。根据卫生部的要求,1972~1976年进行了苏、沪、浙二省一市的污染状况调查(包括水质、底质、水产品残毒等内容),积累了大量资料。1978年起,又在国家海洋局领导下开展了大范围的污染调查,并作了调查海域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本文根据这些资料及其他有关材料,试图对本海域环境污染防治提出意见,以供将来制订本海域环境规划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Hg、Cd、Pb、Cu、Cr、As、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的含量;通过对2003和2004年监测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评价、分析,为广西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含水量和有机碳的大量研究,本文用纯化学参数沉积物的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Corg)定义了一新的沉积物粒度标准,即“粒度标(GSL)”,GSL=(?)·Corg,把其数值0.05.1.0.10.0作为砾、砂、糖砂,泥的分级标准,与原有的Φ标准-Φ,4Φ,8Φ分级相对应,用GSL研究黄河口北部海城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实践证明,GSL粒度分布与用筛析法得到的粒度分布结果完全一致,GSL为纯化学工作者研究海洋沉积物的粒度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有效手段,至今为止,这是对黄河口北部海域沉积物粒度研究最为说尽的结果,这对进一步探讨海洋沉积环境及工程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菊花岛海域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1个水质数据和546个底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兴城市菊花岛海域及毗邻潮滩区环境质量现状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环境质量较好。水质质量与底质质量略有差异。其中石油是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于2020年8月对福建省西南(闽西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对调查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d、As、Cr含量符合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Pb、Cu和Zn含量较高,分别有11.8%、23.5%和17.6%的站位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7种重金属含量均与有机碳(TOC)含量、粒度呈显著相关性,而与硫化物含量无相关性;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Pb、As具有相似来源,呈现农业、交通和水土流失复合污染的特征,而Hg和Cd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3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系数为Hg>Pb>As>Cd>Cu>Cr>Zn,调查海域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但仍然建议重点控制Hg和Pb污染。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细颗粒组分(<63ìm)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As10.47 mg·kg-1、Cd 0.19 mg·kg-1、Cu 37.68 mg·kg-1、Pb 36.86 mg·kg-1、Cr 97.80 mg·kg-1、Zn 98.65 mg·kg-1.空间分布上,As、Cd和Cu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Pb、Cr和zn含量变化不显著,调查海区南部海域的晕金属含量普遍比北部海域高.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底质局部已经受到了As、Cu、Ph、Cr和Zn的中度污染,而Cd的影响较轻微.依据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对本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表明,大部分站位As、Cu和Cr 3种重金属的含量位于效应浓度低值(ERL)和效应浓度中值(ERM)之间,只是偶尔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Cd、Pb、Zn 3种重金属的含量都低于ERL或大部分站位低于ERL,几乎不会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对底质综合环境质量进行的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外和杭州湾外近海海域的综合底质环境较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埕岛油田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埕岛油田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域内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均优于海水质量Ⅱ类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除海水中Zn、Hg和表层沉积物中Cu外,海域内重金属的分布差异性较小,近岸重金属总量略高于远岸。质量评价表明,调查海域海水整体上为清洁水平,表层沉积物为较清洁水平,后者污染程度较前者偏重。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站位表层沉积物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As、Cu、Pb、Cr将偶尔发生不利生物毒性效应,7种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As>Cr>Zn>Pb>Cu>Hg>Cd。  相似文献   

19.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是改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的海洋垃圾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进行研究和实践.鉴于此,本文对中国海洋垃圾业务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对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完善中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海洋牧场事业迅速发展,选址问题对于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之城 —烟台市为例,基于海洋功能区划及其他社会因素,在其北部海域选定A~F 六个海洋牧场拟建区域,选取水深、水动力、底质类型、水质及沉积物质量、叶绿素a、富营养化状况等指标对各拟选区域进行海洋牧场选址适宜性评价。通过计算各拟选区域的海洋物理化学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发现:A区域综合适宜性指数最高、C区域最低,对于整个拟选区域海洋牧场建设的适宜程度来说,有36.88 km2的海域为适宜、625.63 km2的海域为较适宜、318.88 km2的海域为不适宜。在海洋生物环境方面,各拟选海域叶绿素a含量差距较小,但夏季叶绿素a含量均较低;F海域在夏秋季节易发生海水富营养化污染,对海洋牧场的健康运营有一定危害。该研究为烟台市海洋牧场的选址及建设问题提供了依据,也为国内外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