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卫平 《环境科技》2007,20(4):53-56
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发电,是水泥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选择模式.介绍了江苏恒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水泥窑配套20 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该工程正常运行后的效益分析表明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目前在我国水泥企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某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为例,对平板玻璃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平板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需从企业的整体生产过程着手。加强熔窑锅炉的余热利用以及工艺技术的改进;同时为同类型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等方面阐述了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回收玻璃熔窑余热,替代窗式空调器进行空调的合理性,并以洛阳玻璃厂二浮法玻璃熔窑的热平衡测试数据为基础,对采用二种方式空调时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做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玻璃熔窑余热回收中采用澳化锂吸收式制冷新技术,经济上合算,社会效益和环保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纯硅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废热烟气发电项目的分析。为生产硅铁的高耗能企业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技术保证。为下一步在高耗能企业中推广节能减排废气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内动态     
大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有了“中国造”由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我国首套9E级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12月7日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评审。专家们认为 ,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填补了国内空白。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高效、低污染发电技术。该系统由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蒸汽轮机发电系统组成 ,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建热力电厂的首选系统。目前 ,世界上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机组总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总新增容量的40%~50%,而我国目前还不到4%,…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水泥厂5 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窑头和窑尾废气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的项目.分析了该项目对周围水、气、声、渣产生的环境影响.结论表明:水泥余热发电项目不仅不会时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带来环境效益,同时为企业节省大笔电赍开支,是典型的绿色环保项目.可以为同类型企业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焦炭的生产过程中,煤被焦炉中的隔离空气加热和蒸馏,产生焦炭并产生大量废气,这部分废气即荒煤气。650℃~800℃荒煤气蕴含大量的余热资源。本文介绍了焦炉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以及两种上升管换热装置。将荒煤气的显热利用起来用于生产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等,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不仅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的节能政策。  相似文献   

8.
隋秀文  邵帅  张芸  张树深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592-2598
本文研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系统的效率,并对余热发电前后每个系统的效率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各个系统的资源能源利用程度以及余热发电工程对每个系统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诊断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损失发生位置并发现系统的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为管理者实施节能降耗的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前,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效率分别为4.5%、1.4%和33.7%;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后,效率分别为7.8%、2.8%和38.1%.余热发电工程可回收回转窑系统总投入的3.7%,同时使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效率分别提高3.3%、1.4%和4.3%.  相似文献   

9.
水泥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窑炉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高中温烟气,这些余热资源可以被直接或者间接利用,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发电设备的类型来确定余热发电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工艺操作流程、规范等因素。为有助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经济效益提升,需要充分利用生产时产生的热量。随着当今社会对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逐渐强化,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煤矿矿井排水、瓦斯发电、空压机散热、井下排风等可利用余热资源的分析计算,论证了利用低温余热资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用于矿区供暖和职工洗浴的可行性;通过改造实践证明了合理利用清洁能源和余热资源,热源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实现了煤矿企业产煤不用煤,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炭黑生产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CO、H2及CH4等的净化及其余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不仅可将炭黑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CO2和H2,O,并可回收利用燃烧热,使炭黑生产余热利用率提高40%以上。直接燃烧装置可采用低热值尾气余热锅炉,并配置发电机组,即炭黑尾气发电。经济技术评价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和炭黑尾气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CO2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废气量减排是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手段和切入点,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根据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了余热利用、余压利用和含热值气体再利用等碳减排计算方法,简述了现有的钢铁烧结机烟气循环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技术以及电解铝烟气阶梯利用于火电厂技术,并对以上主要行业废气再利用的碳减排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工业行业的废气再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废气量排放,进而减少CO2排放,对于实现中国CO2减排目标的贡献接近1/4。废气再利用技术对减少CO2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应作为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大力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云  邵萍  眭国荣  沈树宝  祝社民 《环境工程》2012,30(4):73-75,52
结合玻璃熔窑烟气排放的特点,阐述了国内外玻璃熔窑烟气脱硝技术,湿法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及其优缺点。探讨了SCR脱硝技术在玻璃熔窑烟气脱硝的运用,并给出了工程实例,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水泥行业的碳中和实现路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水泥行业生产特点,对水泥行业未来低碳发展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①在碳中和背景下,水泥行业仍会存在约2×108~3×108 t的CO2排放,产能减量是主要的CO2减排手段,结合现阶段我国较低的水泥集约化程度和较短的熟料生产线服役年限,产能减量政策的推荐和实施应在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下推进,低碳技术的发展仍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②通过能效提升节能技术可实现CO2减排约1.19×108 t/a. ③未来在替代原燃料来源、种类及替代率得到全面提升的情况下,原燃料替代技术可基本实现行业10%的CO2减排量. ④目前,低碳水泥每年产量不足水泥总产量的5%,未来仍需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提高其生产及使用占比. ⑤CCUS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必要路径,混凝土固碳、钙循环等在水泥行业具有典型行业优势的技术可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成为未来水泥行业CCUS技术的重要发力点. 研究显示:结合水泥行业CO2减排预测及技术路径分析,短期内我国水泥行业降碳主要思路为控制源头排放,包括流程智能化、余热利用、原燃料替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路径,实现碳达峰及CO2减排;中期随着生产线服役年限临近及低碳水泥制备技术的发展,支撑行业碳的大幅削减;后期通过CCUS、富氧燃烧、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来实现水泥行业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的逐步优化和工序能耗的不断降低,回收利用各工序产生的余热,余能资源,越来越受到钢铁联合企业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马钢在转炉煤气回收燃烧发电、干熄焦余热发电、烧结机余热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等方面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与效益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窑炉废气温度高,其热值经专用余热锅炉回收,作为能源补充供给生产,经济效益较好.该废气含有SO2、烟尘等污染物,且烟尘具有高温气溶低温析出板结的特性,采用专门针对该废气设计的一体化脱硫除尘器,处理后废气可达到<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玻璃玛赛克作为较为普遍的饰面装修材料,其价廉物美、坚固耐用、耐酸碱、色泽柔和鲜艳,深受人们欢迎。然而,玻璃玛赛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尤其是含氟废气的污染,严重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深为社会关注。如何进行玻璃马赛克生产中废气的处理,既是各生产厂家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国家有关环保部门以及社会的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量大但利用率偏低。工业入园区便于实现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的集群化的同时,亦有助于实现余热资源的有效分配。从园区层面以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园区内各生产单元余热潜力,根据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余热能源利用流程,实现余热资源的集成利用,可较大幅度降低园区的整体能耗。在分析工业园区余热利用现状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工业园区余热集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钢铁企业高能效低碳发展、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能源方面的利用现状和余热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余热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在能源消耗方面,虽然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在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大部分钢铁企业节能技术较为传统,导致近年来吨钢能耗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已经呈现出几乎不变的趋势,在节能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已势在必行。同时,各个钢铁企业技术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吨钢能耗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巨大。在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利用方面,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虽然炼钢、热轧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在40%~50%之间,但是焦化、烧结、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不足20%,尤其在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仅仅达到10%左右。因此,进行余热回收技术的创新,对钢铁企业降低能耗,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程度至关重要。最后,本文讨论了新能源(例如生物质能、绿电等)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使用新能源有助于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从而早日达成“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安钢烧结厂的余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钢烧结厂的余热资源及余热利用途径,以及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情况,指出采用余热锅炉是提高烧结余热利用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