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用常规的碱沉淀法和冷凝吸附法处理制革含铬废水和回收铬酸需要两套设备。本文研究利用一套设备进行两个单项处理的共用工艺方法——碱沉淀加压过滤直接酸化法,处理回收Cr~(3+)液体及密闭真空冷凝吸附法净化回收Cr~(6+)气体(文中简称共用工艺方法)。共用工艺法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处理后Cr~(3+)可达1~3毫克/升,Cr~(6+)回收率达98%以上。年产铬鞣革30万张的制革厂投资6.5万元,比常规方法减少投资40%。  相似文献   

2.
以某场地两种典型铬污染土壤(Soil A和Soil B)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药剂对土壤Cr~(6+)的还原效果以及洗脱效果。结果表明,Na_2S较FeSO_4对土壤中Cr~(6+)有更好的还原效果,还原率和总还原效率均可大于99%;具体工艺参数为:Na_2S添加倍数5倍且pH值5~7。FeSO_4和Na_2S对Cr~(6+)均有很好的洗脱效果,可将两种土壤洗脱液中Cr~(6+)还原完全(未检出);具体工艺参数:FeSO_4添加倍数5倍且pH值5~7或者Na_2S添加倍数5倍且pH值5。综合考虑还原和洗脱效果,最优的工艺参数为Na_2S添加倍数5倍且pH值5。通过经济性分析,处理1 t污染土壤Soil A和Soil B的药品费用分别为3.55元和59.52元。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实际工程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螯合剂用药成本,以某电镀厂高浓度含络合Ni电镀漂洗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一种有机巯基类螯合剂(简称DDTC)复配Na_2S去除Ni离子的效果与机理,并重点对反应pH、DDTC与Na_2S单独、复配投加量、含Ni初始浓度等几个因素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pH值对Ni的去除有较大影响,pH=9.0时Na_2S-DDTC对Ni的去除效果最好;Na_2S-DDTC对电镀络合Ni具有很好的捕集功能,优于Na_2S、DDTC单独使用,其中当pH=9.0,nNa_2S/nNi=1.5,ρ(DDTC)=200 mg·L~(-1)时,Ni的剩余浓度为0.062 mg·L~(-1),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关于Ni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0.1 mg·L~(-1));Na_2S-DDTC处理不同初始浓度的含Ni废水具有较宽的应用范围,其中Na_2S对Ni的用量存在nNa_2S/nNi=1.5的化学计量关系,DDTC存在不同的最佳投药量;Na_2S与DDTC复配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镀废水中含络合铜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硫化钠破络法,由于原水水质波动,硫化钠投加量难以准确控制,从而导致Cu~(2+)或S~(2-)残留对后续生物段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针对这2种离子对反硝化污泥的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通过小试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的毒性和抑制作用并通过长期实验考察了反硝化污泥对这2种离子的耐受程度以及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活性的EC_(50)分别为3.15 mg·L~(-1)和14.71mg·L~(-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Cu~(2+)比S~(2-)具有更强的毒性。长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污泥对S~(2-)具有一定适应能力,最大承受浓度为20 mg·L~(-1),而Cu~(2+)耐受能力较差,最大承受浓度仅为1 mg·L~(-1)同时,Cu~(2+)的连续投加使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变差,比阻増大,而S~(2-)的存在对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乡镇电镀厂含铬废水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乡镇企业电镀厂的废水治理,工艺技术要简单,以便于掌握和正常运行;费用也不能太高,使乡镇企业能够和愿意承受.我们根据本区10几家电镀厂生产能力和业务量不大、污染因子往往比较单一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改进了电镀废水处理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重点是介绍Cr~(6+)的治理.2 工艺方案本区乡镇电镀厂废水普遍含铬,Cr~(6+)毒性大,是一类污染物.因此工艺重点是治理Cr,兼顾其他重金属离子Cu、Zn等.2.1 原理采用电镀废水中常用的还原沉淀法,即Cr~(6+)还原为Cr~(3+),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形成Cr(OH)_3沉淀.但不用亚铁盐或焦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6.
利用塘(沟)污泥和镀前废液处理电镀含铬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镀工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处理含Cr~(6+)的电镀废水,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目前,众多的乡镇电镀厂(车间)仍以还原→中和→沉淀法处理为主。常用的还原物质主要有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二氧化硫、铁屑等。它们虽然能将毒性大的Cr~(6+)还原为毒性微弱的Cr~(3+),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投药费  相似文献   

7.
采用Na_2S化学再生法对吸附Fe~(2+)、Mn~(2+)、Cu~(2+)和Zn~(2+)饱和的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的固定及其再生实验研究,探究该吸附剂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的固定问题及其再生的可能性和多次再生后的吸附效果,同时根据SEM图进一步揭示固定、再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对Fe~(2+)的固定、再生实验中,可形成Fe S沉淀而实现固定,但再生后再吸附时,膨润土复合颗粒中蒙脱石结构改变使得颗粒坍塌变成粉末状,因此,吸附Fe~(2+)饱和的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不适合用Na_2S再生;而对Mn~(2+)、Cu~(2+)和Zn~(2+)的固定、再生实验中,均可形成S化物沉淀而实现固定,颗粒结构未改变,经过3次再生后,吸附剂对Mn~(2+)、Cu~(2+)和Zn~(2+)的去除率还可达到94.22%、83.2%和76.30%,远比未经再生的吸附剂吸附效果好,同时,由SEM表征分析进一步揭示:Na_2S再生溶液既可使重金属离子形成MS沉淀固定,又可使复合颗粒吸附剂获得再生,实现了同步固定、再生的目的,且吸附剂经多次再生后吸附效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反相流动注射分析(rFI(?))在线连续监控的原理和方法;二是介绍反相流动注射分析标准加入法测定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应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建立了电镀废水中Cr~(6+)、Ni~(2+)和Cu~(2+)的在线连续监控和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相对偏差分别为-6~5%、-5~2%和-5~3%。  相似文献   

9.
含硫脱毛碱膨胀废水的催化氧化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氧化法去除含硫脱毛碱膨胀废水内主要污染物硫化物的过程中,考察了13种金属离子交换蒙脱石的催化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锰基蒙脱石在常温、常压和氧气存在下具有极好的催化氧化S~(2-)离子的能力。与现行的硫酸锰催化氧化治理方法相比,本法的效益和稳定性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锰基蒙脱石催化氧化脱硫的机理,以及影响这种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文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搪瓷工业含镉废水中,镉化合物大部分呈悬浮状态.但因粒度极细又加有悬浮剂,用重力沉降和过滤方法回收镉是不现实的.本文采用DHY-350碟片式离心机对悬浮的镉化合物进行离心分离,回收率达到99%以上.每升废水加FeSO_4·7H_2O4克,并调至pH=9后,用GF-105(B)管式离心机进行分离,排出废水的镉含量<0.1毫克/升,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此系统已在福州市搪瓷厂正式运转.  相似文献   

11.
新型吸附剂—聚胺酯泡沫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化厂、化工厂、煤气厂等排放的废水含有酚和各类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类含酚废水有恶臭,对人、畜和各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严重污染厂区周围的环境。目前工业上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一般采用液—液萃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MD)pH低、重金属含量大、处理难等问题,采用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塑料雪花片和碎石作为填料,经生活污水、鸡粪、锯末发酵液驯化的硫酸盐还原菌(SRB)优势菌悬液对填料进行挂膜,构造三组动态柱:I#动态柱采用分层填装方式、Ⅱ#动态柱采用混合填装方式、Ⅲ#动态柱为只含有微生物的动态柱。研究其对Fe~(2+)、Mn~(2+)、Cu~(2+)、Zn~(2+)、SO_4~(2-)和H~+的去除效果,并研究分层的动态柱的再生效果、揭示机理。结果表明: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与微生物填料分层填装的方式更利于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MD),该动态柱40 d时对Fe~(2+)、Mn~(2+)、Cu~(2+)和Zn~(2+)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5%以上,对SO_4~(2-)的去除效果好于其他两个动态柱,且出水pH为中性,同时SRB还原SO_4~(2-)生成的S~(2-)/H_2S可以使重金属离子固定、饱和吸附剂再生。说明膨润土复合颗粒与SRB协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具有创新高效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近年来在好气性生物处理工程中,人们日益注重这种废水的预处理问题。废水的预处理,通常称一级处理,包括格栅粗滤、调节 pH、均匀水质和预沉淀等,也有的在进入生物处理之前,采取预曝气的措施。在纺织物印染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机染料和助剂,有些染料还需使用大量的还原剂,如硫化染料使用还原剂硫化钠(Na_2S),还原染料使用还原剂保险粉(Na_2S_2O_4低亚硫酸钠)等。为了探索预沉淀和预曝气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价值,我们选用了以硫化染料为主和以还原染料为主的两种印染废水,进行了预曝  相似文献   

14.
含铍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由于铍及其化合物是剧毒物质,早在30年代对铍毒就作了大量的研究,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地面水体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2微克/升,所以含铍废水必须处理到0.2微克/升以下才能排放。 关于含铍废水的处理方法,国内外已有很多报导。本文提出了用聚合氯化铝二次絮凝沉淀—砂滤—硅胶吸附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重金属废渣污染程度高且难处理问题,采用典型硫化物、磷酸盐、CaO、MgO以及配伍药剂对锌(Zn)、镉(Cd)复合污染强酸性废渣进行稳定化,利用水浸提法(HJ 557-2010)评估稳定化效果,以GB 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达标限值,达到安全处置的目的。结果表明,单一磷酸盐和硫化物中,同摩尔添加比条件下,Na_3PO_4·12H_2O对Zn和Cd的稳定效果最好,Na_2S·9H_2O对砷(As)稳定效果最好,Zn、Cd、As和铜(Cu)4种金属元素同时达标时的综合稳定效应(η)依次为Na_2S·9H_2O(96.36%)(NH_4)_2HPO_4(87.42%)Na_3PO_4·12H_2O(82.26%)。单一MgO或CaO与组合剂的综合稳定效应顺序依次为0.4%MgO0.4%CaO(0.4%CaO+0.61%Na_2S·9H_2O)(0.4%CaO+0.32%(NH_4)_2HPO_4)1.2%(Na_2S·9H_2O∶(NH_4)_2HPO_4∶Na_3PO_4·12H_2O=2∶1∶3)。MgO、 Na_3PO_4·12H_2O、硫钙组合为优选稳定剂。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含重金属废渣的高效稳定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升水中的污染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污染质,主要是指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作为有机物含量的指标。由于所含Fe~(2+)、S~(2-)等还原性物质也被氧化,故所测结果也包含了这部分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用量。氯离子也被氧化,但可采用适当办法排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石油炼厂中含酚废水主要来自碱洗汽油催化裂化及常减压工段,其中以反复使用洗涤汽油后的废碱液中含酚量最高,通常称为“碱渣”。该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硫化物、油状物、碱及无机盐类,历来是各石油炼厂中难以处理而浓度又极高的有毒废水种类之一。目前,国内对该种废水尚无比较成功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萃取法、加浓H_2SO_4提粗酚法、CO_2气提法以及回收碱法,这些方法都存在很多缺陷,如成本高,对设备的腐蚀性严重,酚的去除率很低等。有的厂则不经处理而将其与其他种类的废水混合稀释后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8.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 mg/L)经生化处理108 h后,出水中CODCr在131 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胺类、硝基类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试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概述处理含铬废水方法虽然众多,但对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高浓度废铬酸(内含 Cr~( 3),Cu~( 2),Fe~( 3)等),仍需探讨。船舶上的许多管道系采用铜管,而这些铜管安装前需进行清洗,清洗的最后一道工序需经高铬钝化,使之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耐腐蚀氧化膜。其钝化液采用铬酸——硫酸溶液。在钝化过程中,钝化液中的 Cr~( 6)被还原成 Cr~( 3),同时 Cu( 2),Fe~( 3)也随之不断增加(Fe~( 3)系不锈钢零件清洗、钝化时引入)。  相似文献   

20.
COD浓密为15.3×10~4毫克/升、总磷为29.5克/升的马拉硫磷农药生产排放废水中,直接加入硫酸铜使成为铜络合物沉淀,出水COD可降至2.8×10~4~3.6×l0~4毫克/升,去除率达81%~76%;总磷可降至5.7~10.3克/升,去除率达80%~65%.废水中残留铜为3.5~18毫克/升.回收有机磷乳液每升为70~75毫升.铜络合物采用2MH_2SO_4和HNO_3溶解,使其成为硫酸铜,后者与有机磷乳液分离后循环使用.每次循环只消耗1~2克/升硫酸铜.也可采用硫化物中的废H_2SO_4(约有5M)加硝酸处理铜络合物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